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争夺重点在欧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声东击西。”这一科学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美苏争霸的形势和战略,戳穿了苏修所玩弄的阴谋诡计,对世界人民认识美苏争霸的反动本质,加强反对两霸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它们不仅疯狂地争夺正在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2.
苏修给予第三世界国家和“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援”、贷款,明明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掠夺这些国家、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却美其名曰“无私援助”。对这种“无私援助”,苏修一有机会就大肆吹嘘,声嘶力竭地叫卖,并且,还展出了一个样品,说它对印度波卡罗钢厂的“援建”就是这种“无私援助的典型”。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大肆吹捧这个“典型”,说没有任何东西比“援建”波卡罗钢厂等的“友谊”“更无私的了”。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现在我们就把苏修对波卡罗钢厂的“援建”作为一个活标本解剖一下,剥开画皮,看看这究竟是“无私援助”,还是控制掠夺?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全面控制西欧,同苏联进行对抗,建立世界霸权地位,以北大西洋区域国家加强“合作”为名,在西欧积极推行了北大西洋战略。这一战略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对于美国来讲,北约组织不仅是它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它控制、拉拢西欧,维护在西欧“领导地位”的主要纽带。因此,战后美国北大西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紧紧围绕着使西欧和美国结为一体,在服从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同苏联进行争夺而全面展开。战后以来,尽管美国的战略态势、战略处境和战略地位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是美国控制西欧,同苏联争霸的对外战略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手段、方法上有所转换而已。  相似文献   

4.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想争夺霸权”。①今天,苏修在它与美帝争霸的反革命全球战略中,始终把争夺海洋霸权作为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修在世界海洋上,与美帝争霸,剑拔弩张,愈演愈烈,闹得世界不得安宁。为了适应争夺海洋,称霸世界的需要,苏修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为其侵略和扩张的行径辩护。苏修海军头目戈尔什科夫炮制的《战争时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一书,就是在阵阵反革命紧锣密鼓声中出笼的。戈尔什科夫这本书,以及他尔后一系列趾高气扬的好战言论,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继承老沙皇的衣钵,对外侵略扩张,安图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的自供状,是一份革命人民不可多得的绝妙的反面教材。它对于进一步认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以及它以海上超级大国自居的海洋战略,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东在历史上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素来招致强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在美苏"冷站"的大背景之下,这种趋势则愈演愈烈,自杜鲁门主义抛出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将中东战略作为其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针对中东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填补英法遗留下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向中东地区渗透.出兵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最终随着伊拉克七月革命的胜利,阿拉伯国家强烈的抵制.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失败,使得苏联在中东势力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目。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8.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剥削者,而“在欺负人方面,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超级大国尤为恶劣。”因此,分析一下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对外掠夺,对进一步认清它的社会帝国主义本质,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一、苏修对东欧诸国和蒙古的掠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把东欧一些国家和蒙古视作是自己的当然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并以东欧作为向西欧、地中海、中东渗透扩张、掠夺的跳板和与美帝争霸的筹码。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为了完全控制、掠夺东欧诸国和蒙古,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论”,鼓吹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之后,全面推行了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在苏联复辟了资本主义。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就必然要受帝国主义规律的支配,变成一个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列宁说过:“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  相似文献   

10.
中东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列强争夺对象。冷战时期,美苏争夺中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美苏对于中东的争夺是两者全球争霸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 ,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2 0世纪 90年代初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 ,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苏修为了与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和争夺海洋资源,正在把争夺海洋作为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上台以来,在疯狂实行海上军事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外海和远洋进行渔业扩张。目前,苏修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渔船队,其远洋渔获量已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一位。苏修渔船队在世界海洋上游弋,到处掠夺国际渔业资源,侵犯别国的渔业主权。苏修渔船队还是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支别动队,从事着间谍活动和收集军事战略情报等罪恶勾当。事实证明,苏修已经成为世界渔业资源最大的掠夺者,是当代世界最大的渔霸。  相似文献   

13.
刘合波  王黎 《国际论坛》2012,(4):7-12,79
石油是世界各国必不可少的生存资源。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是阿拉伯国家利用西方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资源的有利形势,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进行石油制裁而导致的国际危机。石油危机造成了西方联盟的分裂,在外交上孤立了美国。但石油危机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没有达到阿拉伯国家的预期目的。美国利用推进中东和平作为反制筹码,最终促成了石油危机的解决。这场生存资源之战对阿以脱离接触问题产生了影响,在客观上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9年2月15日苏联从阿富汗撤出了最后一名士兵,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阿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作为历史过去了,但对这个事件并没有作出历史的总结,许多问题仍然似是而非,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目的和动机便是其中之一。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重大步骤。美国卡特政府的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就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什总统执政以来,为了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实施了新的石油战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国内石油产量,改善输送管道,扩大炼油设施,同时尽可能扩大石油进口,并且密切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动态。然而,布什政府以提高石油产量为主的国内政策注定要失败,因此,控制国际石油资源特别是中东、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就成了布什政府石油战略的关键,为此,布什政府不但采取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还发动了两场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7.
苏修叛徒集团在苏联篡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变社会主义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苏联后,为了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阻挠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世界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阻挠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建立世界霸权,竭力鼓吹“外来影响决定论”。“外因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东民主计划是控制中东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2/3,美国通过民主化改造,扶持建立亲美政权的国家和组织,削弱和瓦解OPEC组织,进而控制石油资源,从经济上独霸世界,控制盟国,遏制潜在对手。  相似文献   

19.
海湾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战略资源。石油经济利益是引发危机的首要动因之一。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维护石油经济利益是西方世界共同利益所在。因此,海湾战争实质上也是为石油而战。战争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的冲突,反而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因而对西方石油经济利益的威胁将继续存在下去。由于各种势力将进一步加强对海湾的争夺,特别是美国等为了推行其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战略,海湾将会继续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以其广袤的国土、丰沛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后盾,秉承石油输出战略,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面向经互会国家和西欧进行能源贸易.能源贸易使苏联这一时期的国内经济得到了有效拉动,赚取了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油气贸易成为苏联重要的对外战略手段,用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日后美苏以及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