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妇女在现代部门中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出的就业比率是国际社会用以考察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它同时也通常被认为是降低妇女生育率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它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因素,现代社会中在业妇女的劳动报酬通常低于与她资历、学历、专业技能相仿的男性的劳动报酬。本文依据1991年夏对北京市城近郊区居民的婚姻与家庭调查资料,以调查的男性为参照对象,分析对比首都城区在业妇女的经济收入状况,并得出相应结论,旨在揭示这方面的具体的性别差异,为政府及其它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改进工作和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2.
国内已有的妇女就业的研究主要偏重一个国家和地区妇女在经济领域的问题.而以民族进行划分对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较少涉及。本文以甘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甘肃10个主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状况的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在对甘肃主要少数民族妇女的就业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素质进行了纵向、横向,以及与同族男性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虽然某些民族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和文盲比率已优越于汉族妇女,但更多的民族妇女文化素质问题还相当严重。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借用人口年龄金字塔方法绘制出人口文盲金字塔。它不仅直观地反映了妇女文盲较男性严重,而且可反映文盲的类型:属于文盲消除型的只有4个民族,9个民族为文盲转变型,其他40多个民族则还属于文盲扩展型。只有扫除妇女文盲和提高她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其家庭和社会地位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成员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联。本文根据1991年对北京城市婚姻家庭的调查,从妇女婚后的生命历程入手,探视北京现代城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一、采用的方法 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在通常情况下家庭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Ⅰ)为家庭形成阶段,即从妇女初婚到初育的时期:第二阶段(Ⅱ)为家庭扩展阶段,即从妇女初育到生育最后一个孩子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平均生育期长度;第三阶段(Ⅲ)为扩展完成阶段(或称继续抚养期),即从母亲生最后一个孩子到第一个孩子因结婚或工作等原因离开家庭为止;第四阶段(Ⅳ)为家庭收缩阶段,即从第一个孩子离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第五阶段(Ⅴ)为家庭“空巢”阶段,即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到配偶一方死亡;第六阶段(Ⅵ)为家庭消亡阶段,即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双方死亡。  相似文献   

5.
关注男性人口的健康长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世勋 《人口研究》2002,26(3):64-69
文章通过分析已有的调查和统计资料 ,认为丧偶是老年妇女成为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 2 0世纪下半叶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分性别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在拉大 ,但并非必然趋势 ;女性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比男性高 ,但男性人口患“致命性”疾病的比率却比女性高。在此提出需要深入研究在努力提高未来女性人口平均寿命的同时 ,如何改变导致男性老人患“致命性”疾病的行为因素 ,使未来男性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速度更快些 ,从源头上关爱女性老人。  相似文献   

6.
建国36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省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省人民代表中,妇女历届都占一定的比例,已由第一届占17.18%上升到第六届的20.74%,省直部委、办、厅、局干部中,妇女干部占22.2%,1985年全省劳动模范中,女劳模占18.45%,特等女劳模占16%,全省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7.6%①,女性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8.88%,妇女“半边天”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在人口  相似文献   

7.
人口拾零     
日本六成儿童赞成妈妈在家理家务。据美国《国际日报》1993年1月11日报道,一项以美国、日本、中国、瑞典十岁儿童为对象的调查显示,61%的日本儿童认为妇女婚后应该停止工作,而只有22%的美国儿童、8%的瑞典儿童持同一观点。有关研究人员说,虽然工作的妇女数目已经上升,但是日本男人在家里仍然不怎么帮忙,儿童都看到他们的母亲多么疲劳,既要工作又要持家,因此,他们认为最好只好让妇女在家当主妇。  相似文献   

8.
这篇学术论文,以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我国的人口控制实践为依据、在评述已有各种生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一胎比率(一胎比率=一胎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作为按龄生育率模式的控制变量,建立了与初婚状况相关联的标准化初胎按龄生育率模式。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32年来我国妇女的婚育状况,沟通了生育模式与实际计划生育指标的联系,使得生育模式在人口规划、人口预测中更便于应用。由于本刊篇幅所限,只刊载了论文的第一章,并以第一章的标题作为论文的题目,原文题目《中国女性生育模式研究》作为副标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生育水平降低,城镇地区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主流,面临较大的独生子女死亡风险。“七普”数据的公布为探究我国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资料,基于“四普”至“七普”数据,汇总不同子女数量的妇女规模,利用年龄移算的方法测算得到2020年已经退出育龄期的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结果显示,当前50岁及以上“曾生子女无子女”妇女规模约为288.8万人,其中50—59岁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达到191.9万人,占当前死亡独生子女母亲总量的66.4%;“六普”数据中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与“七普”数据缺乏一致性,基于“六普”数据到“七普”数据的打靶预测结果表明,“七普”数据可能高估当前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生育进度的推迟,未来妇女独生子女死亡风险提高,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快速增长趋势将保持稳定。基于此,建议一方面加速构建生育支持体系,避免长期生育率低迷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多部门协调扩大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扶助资源。  相似文献   

10.
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有关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城乡妇女对于性生活、避孕、爱滋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 ;已有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亲友、同事和传媒 ;相关机构在为妇女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 ,还应加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调查还显示了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城乡差异 ,表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35岁妇女平均曾生子女数作为终生生育率的估计指标对当前中国的生育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妇女的终生生育率为1.52,通过教育部9岁学龄儿童人数估算的妇女终生生育率也介于1.51.6之间,因此,当前中国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有趋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正> 联合国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生产力与科学联盟》大会上,根据有关指标为各国妇女排列了位次。当时,中国被排在第132位,这种落后状况是我们想不到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50亿的世界人口中,中国占了11亿多。人口众多与相对较低的妇女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妇女地位高低的综合性因素已潜在地  相似文献   

13.
妇女就业问题历来令人关注。之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妇女就业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在私有制条件下首先就是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在公有制条件下就是要求妇女和男子的完全平等。而妇女与男子的经挤平等,其实质就是妇女就业问题。同时,妇女就业又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不能就业,不能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则妇女的解放,妇女与男子的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都是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陈卫民 《南方人口》2001,16(1):58-64
妇女既是西部大开的受益者,也是实施大开发战略需依靠的重要力量,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考虑妇女的视角,研究妇女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大开发对妇女发展自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来确立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妇女发展策略。根据国际妇女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西部地区妇女发展的现实,本文认为,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行动计划时,必须强化性别意识,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要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并使之反映在发展计划之中,以体现富民为本的发展原则;要把培养和提高妇女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能力作为中心任务之一;为妇女提供充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山东部分的有关数据,从婚姻的主体形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家庭中的夫妻对话交流、夫妻间的冲突、女性在夫妻性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女性对自身在家庭中地位的感受诸方面,对山东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状况作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自主婚姻已成为山东妇女婚姻的主体形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事务已成为生活的主流;城镇女性在夫妻关系中的地位高于农村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妇女就业与生育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中国农村妇女就业和生育”抽样调查的数据,比较中国农村上海嘉定县、山西孝义县和陕西洛川县妇女就业状态、性别偏好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妇女就业水平和生育之间的关系在区域之间有很大不同;妇女的就业类型对生育行为没有影响;而妇女的男孩偏好对此有很大影响。这些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和执行程度以及文化特征显著决定了妇女就业和生育之间的关系。然而两种标准的假说:妇女角色不相容理论和工作机会成本理论,并不能解释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焦克源  杨乐 《西北人口》2016,(2):124-128
正式试点实施已逾六年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以下简称“妇小贷”)政策以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倍受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高度称赞,然而学界围绕农村“妇小贷”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本研究以626户借贷农妇的调研数据为依托,基于主成份分析(PCA)和德尔菲法(Delphi)主客观结合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构建起了“妇小贷”农妇满意度模型;以期为该政策及其它基于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映梅  李霞 《南方人口》2010,25(2):51-57,6
本文利用2009年2月在鄂州、黄石、仙桃农村外出和未外出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通过列联分析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从四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外出与未外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主要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影响,外出过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要显著少于未外出过的妇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外出妇女与未外出妇女本身的结构差异所引起的,外出本身对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并没有显著作用;在生育目的上,外出与未外出妇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出能弱化传统思想在妇女生育动机中的作用;在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这两个方面外出和未外出妇女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 自70年代我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妇女生肓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生肓率下降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而且各种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一般来说,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妇女的婚姻状况;另一个是妇女的已婚生育率,它代表生育的真实水平;还有一个是妇女的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