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因为比较,我们的烦恼人为地被扩大;因为比较,我们的烦恼突兀地显现;因为比较,我们的生活乱了阵脚。带孩子去操场上玩,经过宣传栏时,看到同事李老师的孩子正在认读宣传栏上的汉字。李老师的孩子两岁多,却能认识那么多汉字,而自己的女儿都已经三岁半了,远远没有人家认识的多。突然有些急躁,好像自己的孩子除了会疯玩,什么东西也不会。原本觉得挺  相似文献   

2.
<正>17岁的女儿正上高一,在我们眼里一直是那种很听话很懂事的孩子。因为个子很高、长相甜美,从小学时就有男孩子追,但女儿从没答应过人家。就是这样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竟然在外面做人体模特!被我们知道后,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隔壁那家昨晚又吵闹了一夜,大人骂孩子哭。单亲妈妈带孩子实在是不容易,但总是拿孩子出气发泄,也不是办法,而且,伤害孩子。给物业打电话,物业说不归他们管;给居委会打电话,居委会也说这是人家私事,他们不管;打110找警察,警察也说管不了。到底谁能救救这孩子,谁能帮这家走出这糟糕的困境?我们真的很需要社工。"武汉汤粲  相似文献   

4.
<正>女儿初中毕业后,我们把她从农村接到城里上学。开始还担心她自卑、胆小,没想到这个一向乖巧的孩子,进城后变坏了。因为跟同桌借手机遭拒,她就往人家杯子里吐口水;班长没选她参加志愿活动,她就在人家抽屉里放了条仿真蛇。上学一年了,女儿没交一个朋友,老师也不喜欢她。环境的突然改变为何会让她成了这样?我们该如何让女儿变成原来的那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5.
《女性天地》2011,(9):50-50
问:结婚前,我出国考察一年。这一年中,同居了三年多的小女友受到诱惑,爱上另一个男人,并且有了人家的孩子。在我回国前,她坚决把孩子打掉了并断掉了和那个男人的联系。结婚后,我满心幸福,却发现比我小8岁的老婆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如水的女孩。有一次,她从噩梦中惊醒,然后惊慌地问我,她说了什么梦话。我说没说什么,她才安心地继续睡觉。  相似文献   

6.
正对孩子吼叫和数落,除了伤害孩子,真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吗?其实是不可能的。一期中考试,儿子没考好。班主任在微信群里@了我们几个退步学生的家长,让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儿子还没放学,我打定主意,等这小子回来,要狠狠批评他一番。我这段时间工作忙,在学习上盯得少了,他就放松了自己。人家是三  相似文献   

7.
为人父母的在一起总忍不住要谈谈孩子。听得最多的常是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苦了,几乎没有时间玩;孩子太孤单了,只能窝在家里;国内的孩子学得太辛苦了,人家国外的孩子可不这样……国内的孩子有多苦,好象哪个家长都有一箩筐一箩筐的话可说,但国外的孩子有多幸福,对普通如我辈的工薪阶层来说,只能是“道听途说”和臆想了。下面是一位四岁宝宝的母亲刚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亲身体会,看看她们在布鲁塞尔的生活,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特殊的感受。她的题目原是《我玩故我在》。  相似文献   

8.
正暑假将至,很多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法照看放暑假的孩子,于是想出了"拼养"的方法。就是几个邻居或者朋友的孩子送到一户人家,由这户人家的大人看护。这种新颖的"家庭拼养"帮工作族父母暂时解决了看护难题,但也存在着不少纠纷,父母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五岁人生     
郑桂初 《老年世界》2009,(16):11-11
我五岁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是一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全家6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父亲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春之季是荒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得出去要饭。我们四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孩子去上学。父亲叹着气对我们说:“孩子们,咱家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你们读书啊,就做个本分的庄稼人吧!”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当妈的太能干,大包大揽,很容易就养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周末我和儿子在母亲家,午饭刚吃了一半,修理燃气炉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要给我们换电路板。儿子匆匆扒了几口饭,就放下筷子说:"人家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我赶紧回去!"母亲见我不动,开始数落:"你也真放心,什么活儿都交给孩子做!他会讨价还价吗?万一修理工安装得不好,他能看出来吗?""人家是明码标价,我也没法还价。修理工安装得好坏我也不会看,如果没安好,他们得负责,有售后服  相似文献   

11.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患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航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对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  相似文献   

12.
女儿劝妈     
有一天我在网上闲逛,把曾经发在报纸上的一篇文字拿来百度一下,居然在好几家网站都发现了这篇稿子,题目内容都没改,只是作者变了。都说写出的作品就像自己生的孩子,我现在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偷走,成了人家的孩子,心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3.
亲子趣事     
“你看人家小明,怎么就能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行?”“你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小时候不知强多少倍,还这个那个的!”这些话,都是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大人们自以为理由充足,实则谬误大矣。首先说“横向比较”。分数以及名次只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与成绩的一个最简单化的参考标准,切不可将之绝对化。我们做父母的最应该了解的是:  相似文献   

14.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 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我和我的老叔男朋友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在今年结婚,然后把我们的爱情写下来告诉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佚名 《伴侣(A版)》2011,(6):10-11
正我那上中学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上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孩子自己的好,老婆人家的好。”醒悟了的男人却说:老婆还是自家的好,人家的只能是一道风景。俗语云:孩子自家的好、老婆人家的好。我认为此言只对了一半。孩子固然自家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嘛!但对于老婆,究竟谁家的好?却很值得研究一番。为什么有些男人不肯承认,他们不可能终生只爱自己的老婆。假如世并上除了春经再没有别的交入,男人的Its\填一定会不群外务,仰种条意、种你莫8的冲动也就无田产生。问题是女入无处不在,而巨把扫描括,回况诱想总是在仰谷间寡欢Z际频频触及伽涡室温湿的后师。不过你自己也不遥清轻,…  相似文献   

18.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9.
古代阿拉伯有一种人,专门在人家设宴席、办喜事的时候,虽与主人无缘,却总是不请自到,蹭进门去,甩开腮帮子,风卷残云,大吃一通,然后一走了之.这种专喜欢白吃人家的不速之客也构成了一个群体.眼下,大概是从港台经深圳、广州等地转口引进了日本的一个词儿,挺流行的,即把一些群体称“族”(当然,这个词的老根儿还是中国的),如“暴走族”(又称“飞车党”)、“上班族”、“追星族”等.为赶时髦,我们不妨给这些吃白食的人起个现代化的名字,叫“白吃族”.“白吃族”人认为自己去蹭饭白吃自有白吃的道理.如一位“白吃族”的诗人在为这一群体作自我介绍时就写道:我们是这样一群人:随时请,随时登门.我们若被人家忘记,“白吃”会邀请我们;我们会想:也许是请了,我们正巧不在,出了门,  相似文献   

20.
访谈实录     
收养在某种意义上对收养双方是既沉重又轻松;既烦恼又快乐的,一切都因不同的过程与结果而衍生出一些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故事。收养者对孩子的期望落空,孩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追问,都是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请听听来自他们这个群体真实的声音吧!收养者:我们为什么收养孩子龙新琴、刘军夫妻:女,40岁,农场职工,男,42岁,监狱警察。(为了给多病的儿子找个伴)其实我们家已有一个男孩,并不是那种没孩子而去收养别人小孩的人家,但我家的男孩身体不太好,老是爱生病。听老人说一个孩子容易养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