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在史学界同仁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刚刚刚被提出,有些领域尚属空白。本文试图从商品经济角度对宋代农民起义的特点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众多农民起义中,宋代农民起义有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和一切有见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社会危机的严重、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政治的腐败、使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人才问题也成为清朝统治集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向西方探求真理的思想家或者是为清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封疆大吏,都各有自己的思想建树,本文试就郭嵩焘的人才观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是个天才的革命家,假借基督教独一真神上帝创立拜上帝会,以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他颁布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个世界史上唯一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把天上的天国来在人间。最后竟“自惹而亡’。这个非凡的大革命家,中国史学家要研究他,传记文学家要写他的传,以至哲学家、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产生的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伟大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把从南宋到元末流传于民间的传说、话本、杂剧中的有关水浒故事集中起来,赋予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为封建社会文学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水浒》,分析宋江投降主义路线是怎样葬送梁山农民起义的,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反修防修,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是十分有益的。 要革命,就要确立一条正确的路线 梁山农民起义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聚义造反、不断胜利,到接受招安、彻底失败的过程。晁盖上山前,王伦把持了梁山泊的领导权,推行了一条关门主义路线。王伦是个自私狭隘,嫉贤妒能的腐儒。他上梁山,只因投考不中,并非真心造反。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他极力宣扬孔孟之…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爆发的明末农民战争,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制度的革命,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孔斗争,它推翻了明王朝,充分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明朝后期,阶级矛盾极端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挽救垂危的统治,扑灭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封建统治阶级强化了“剿抚兼行”、“剿逆抚顺”①的反革命两手政党“抚”就是为了“剿”、随着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特别是高潮的到来,农民队伍中混进许多各式各样的地主阶级分子,如明大学土丘瑜之子丘之陶就是抱着“欲以奇计破赋”的反动目的钻进农民军,并窈取…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确有一类虽已“盖棺”,却不能“论定”的复杂人物,洪承畴就是其中的典型。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崭露头角,而被晋升为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明廷又授予他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之职,担负起抵御清军南下的重任。由于朝廷的掣肘和麾下总兵不战而逃,导致洪承畴松山战败被俘而降清。此后,为清运筹帷幄,成为清入关的指路人;清入关后,又为清廷招抚江南,“经略楚、粤、滇、黔诸省,西南底定”,在清统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洪承畴是一个由明末之栋梁而一变为清初之重臣,由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到为清统一全国做出巨…  相似文献   

8.
《平妖传》是元末明初的一部神怪小说,原本题“东原罗贯中编次”,共四卷二十回。小说以北宋年间王则领导的农民起义为背景,称颂赵宋王朝对起义运动的镇压。因书中写宣抚使文彦博在诸葛遂、马遂、李遂协助下镇压了义军,故原书名  相似文献   

9.
南齐永明三年(485),吴郡富阳(今浙江省富阳县)人唐寓之聚众起兵以反抗南齐政权,先后占领新城、桐庐、富阳等八县一郡,成为南朝历史上一次颇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事变。对这次事变的性质,解放后绝大多数的史学论著都归之为农民起义。然质诸史实,殊难苟同,故拟文以作商榷。(一) 农民起义是封建生产关系下阶级对抗发展到不可调和的产物。因此,衡量和判断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阶级对抗所引起。唐寓之起兵的原因,是由于南齐政府的检籍。《南齐书》载:“是时连年检籍,百姓怨望……三年冬,寓之聚党四百人”起兵。《南史》载:“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思想的特色:批判性、兼容性、实践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光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处在改朝换代的交替时期,按照黄宗羲的说法叫做“天崩地解”。当时,腐朽的明皇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所推翻,明总兵吴三桂勾引满清军队入关又打败了农民军.建立了以...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看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邵洪兴纵观中国封建时代整个农民战争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以北宋为界限,明显地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北宋以后,农民战争在王朝经济恢复阶段即可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而且参加起义的已不只是农民、流民等,其成分也包括不直接从事...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与晚清灾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争与晚清灾荒康沛竹晚清,战争频繁,兵连祸结。帝国主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与此同时,国内也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也较为严重的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晚清重大灾荒大多也都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存在着一种大家熟知的情况,即每当一些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起义农民则建立起与封建王朝相对立的政权组织。最终结局,除个别的由于取得全国的统治地位,蜕变成为新的封建政权外,多数则在与地主阶级激烈搏斗中被绞杀。这种在农民起义的革命烈火中产生并存在一定时期的政权组织属于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分配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分配观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认为孔子及儒家主张等级分配而非平均主义,等级分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分配观,它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要求。老子及道家提倡平均主义,通过道教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产生很大的影响,反映了小农阶级反剥削、求平等的朴素愿望。同时,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渊源以及历史影响作了必要的辨正和揭示。  相似文献   

15.
刘邦的用人之道王得明汉高祖刘邦从秦末的农民起义中崛起,在民不过万户,兵不过几万人的情况下,击败了霸有天下,带甲百万的项羽,当了皇帝。这并非他本人有什么超人之智,过从之才。他曾评论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相似文献   

16.
三浦梅园(1723—1789,名晋、字安贞)作为一个摆脱了学派束缚而独立进行哲学创造的哲学家,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他生活于国家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农民起义不断、町人暴动频繁的幕府制衰落时期,但因家住偏僻的乡村(今大分县东国东郡安歧町大字富清),故生活还不至于为社会动荡所干扰,得以以行医、教书、著述终其一生。他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2010,(12):16-17
陈胜,字涉,男,汉族,约公元前238年生,属相猪,星座约为白羊座。河南省商水县人,无学历,秦朝农民起义军首领,秦末张楚政权最高领导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的名言“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有志青年:“苟富贵,勿相忘”呈现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大丈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明他是一个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不怕牺牲的勇敢战士。  相似文献   

18.
李克用是时势造就的一位"英雄",他在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猛烈冲击了唐朝封建统治基础的历史背景下得以登上历史舞台,表演了重要的"功臣"角色。但是,沙陀族的出身以及功高名盛又使他备受朝廷的猜疑、掣肘甚至军事打击,使其势力发展受阻,甚至被削弱,使其在汴、晋相争中日趋转向劣势和被动。后世史家对于李克用的评论多少带有"大汉族主义"成分,因而常常有失偏颇、公允。实事求是地说,李克用对于维护唐朝封建统治还是贡献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明万历四十年)死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享年七十岁。江苏省崑山县人,字宁人,原名绎,居亭林镇,号亭林。顾炎武生的时候(明万历四十一年),满族已经崛起于东北。十六岁时(崇祯元年,1628年),陕北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三十二岁时,(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摧毁了明朝政权,接着清兵入关,顾炎武的一生处在我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时代。顾眼见明末社会危机,政权腐朽。他觉得应该研究实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于晚明的民众运动,无论是农民起义、奴变或者是城市的民众事件,往往统统称之为民变.如李文治先生著述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事而成其名著《晚明民变》.近读樊树志先生《晚明史》,有述临清、湖广民变之章节,亦有述陕北民变之章节,对民众运动亦归入民变范围.然而,晚明城市民变与此后不久发生的农民起义虽然都是社会阶级的斗争,但亦有着明显的不同.以今日对于此类事件的定义,城市民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阶级斗争,似应属社会阶层复杂之群体事件.对此,台湾学者巫仁恕教授不仅不以“阶级斗争”论之,且不以“民变”论之,甚至不以“事件”论之.他所著《明清城市“民变”的集体行动模式及其影响》一文将其定义为集体行动[1]367,已明显不同于以往之论述,所论重于集体行动之社会层面及与政府政策关系诸方面内容.其近期出版的专著《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对此更有深入系统研究.笔者较为同意巫教授关于群众集体行动的论点,但以为此类行动仍为当时之民众群体事件.本篇小文,仅拟就此类群体事件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国家权力异化之关系略作述论,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