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德治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的理念孕育于夏商,诞生在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传到民间后,经过儒家学派的阐释和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系统的政治理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德治主义重又回到官方哲学的地位上,遂成为后世封建政治的指导思想之一.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事实上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尺之一.德治本是一种治国方法,后来拓展到社会职司的本质层次上.以德治国要求统治阶级明德慎罚,教化先行;要求他们以身作则,不懈于治;要求他们勤劳民事,以民为本,然而这些要求都是从主体方面提出来的.被治理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在传统德治主义中的主动地位是不存在的.缺乏来自于下层人民群众的参与,没有一个有力的法律监督机制做保障,这是传统德治主义实践失败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简评韩非对先秦儒家“德治”学说的批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 ,韩非从法家的立场 ,进行了尖锐的批驳。韩非以其“人性自为论”批驳了构成“德治”学说理论前提的“人性善”论 ,以其“德化无用论”批驳了构成“德治”学说核心的“道德教化论”,并以其“道德虚伪论”揭露了“德治”学说的内在矛盾及其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苍白无力。韩非的这些批驳 ,切中了儒家道德至上思想的要害 ,对于后世指正儒家“德治”的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弱势群体与西方弱势群体的差异以及我国弱势群体的特点,提出如何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德治"优势,尽快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在我国,“德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儒家针对社会和国家的治理,提出了“德治”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对传统儒家德治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探讨其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德治思想不仅适应中国古代国情 ,而且具有一套近乎完善的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为 :教化、修养与自觉的内在机制 ;礼、法与规范的保障机制以及表率、举贤与劝善的激励机制。正是这一运行机制的作用 ,使得儒家德治思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考察儒家德治思想的运行机制 ,对我们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德育思想以其人性论为基础,认为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并把个体存心养性的修身思想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强调在和他人的伦理关系中、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中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对于改变我们今天过于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素质的养成,以及在道德教育中把道德知识的传授作为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德育教育不力的现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治”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德治”主要包括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以民为本、教而后刑等内容 ,其中有很多具有现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其通过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做法 ,又阻碍了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中有关德治、教化与礼制的部分在传统伦理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者认为,“德治”是一种比法家倡导的“刑治”更为有效的方法,因为道德有一种楷模示范的作用,而“德治”又必须通过“教化”与“礼制”两套措施才能现实化。中国历史上伦理道德建设的这一整套学说、方法与途径,值得今人高度重视、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德治思想渊源流长 ,以儒家德治思想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儒家德治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面对新的时代 ,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态度挖掘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有益价值 ,丰富“以德治国”的思想内涵并推动这一思想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1.
德育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知识分子主体的基础德育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成当前德育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加强德育实效的几个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德育是相对滞后的, 过去德育的意识形态性过于突出, 且效果也不理想。德育最起码的要求是道德, 要重视德育的文化内涵才能不断提高德育水平。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主旋律, 同时德育内容要适应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对年轻一代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和秦汉以后的正统儒家法律思想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孔孟为代表,后一阶段以荀况为代表.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这给大学德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又使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德育必须重新制定策略,积极争取主动,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更新德育的方法,充实德育的内容,优化德育的环境,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品格,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德育缺失现象,并对德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从而提出了一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改变德育缺失现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德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拓展其内涵,从各个层面进行创新,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这种创新,大致包括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德育机制创新、德育评价创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婷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88-90,104
当代国际形势变化,国家进步,高校的发展要求大学德育水平的提高。基于客观现实,对当代大学德育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德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同时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当代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即大学德育现代化、大学德育整体化、大学德育背景全球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并对研究生德育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的大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前提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净化教育环境的关键。高校应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德育教育,尤其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学校德育在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必然导致学校德育实效低。因此,要切实增强德育实效,一要把道德教育和个人道德挂钩,增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动性;二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道德情境,避免道德教育中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三要由单纯的知识道德教育到知行统一,使德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法;四要由"坐而论道"到平等对话,增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