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王夫之的《龙舟会》,虽然取材于唐人传奇谢小娥为父、夫报仇的故事,但作家特意将故事主人公谢小娥忠贞、智慧,具有大丈夫气概的品格,与大唐国一伙胭花男性大臣的懦弱、无能的品性进行比较,歌颂了商人女儿的品格与才能。在批判唐代贞元皇帝治下大臣的无能的表面字句里,象征性地批判了明末降清派。作家在剧作中盛赞谢小娥鄙弃“孝烈”  相似文献   

2.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传世的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在此主要从李公佐传世的三篇传奇《古岳渎经》、《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中粗略探求其生平以及其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并将以《南柯太守传》为重点,考证作者李公佐儒释道兼容但仍谨守儒家正统观念,也是唐代中晚多数士人的思想写照。  相似文献   

3.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以遗民而为杂剧,出手即不同凡响。《龙舟会》杂剧以唐传奇《谢小娥传》为主要蓝本,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题名等的改写,有意表达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借以表达恢复之志和复仇之感,为遗民人格张目。其以北曲为宗的文本形态,不仅清晰地呈现了王夫之对文体的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他对元人杂剧的有意识尊奉,以及有意通过杂剧创作表达“经国之大业”的创作命意。  相似文献   

5.
齐鲁书社新出的《女聊斋志异》是清末民初之际成书的一部历代文言小说专题选集。它侧重于“异样女子”的故事,实际是《奇女传》或《巾帼传奇》。著名学者陈汝衡曾肯定过这部书。编选者的鉴识水平较高,选录了许多历来传诵人口的名篇佳制。如唐前传奇《赵飞燕外传》、唐人传奇《莺莺传》、《李娃传》、文言拟话本《娇红传》、明人传奇《小青传》等等,都是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可惜的是,《焚椒录》、《李师师外传》、  相似文献   

6.
王委艳 《阴山学刊》2010,23(2):47-50
强势主题原则是话本、拟话本小说普遍存在的现象,冯梦龙拟话本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从改编、叙述声音以及视角转换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主题对文本的结构,这种建构作为一个个案体现了话本、拟话本小说故事建构的一般特性。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以从文本的细微之处见出艺术性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豆棚闲话》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在整个拟话本小说中独树一帜。其创作模式在文化皈依、题材处理、体裁选择和叙事操作等方面的新变和突破,代表了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一种趋势和走向。尽管拟话本小说创作终因遭遇的种种困境走向渐及澌灭的绝地,但《豆棚闲话》在文学苍穹中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以从中管窥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困境面前所作的新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从有诗可载的西周初年至今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诗经》既是中国诗歌滥觞时期的诗歌集合,又是第一个繁荣阶段的表征。一般认为,《诗经》收入的作品大约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段时期产生的,但《诗经》的最后编定成书“应该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①。五言诗的出现大约在东汉中后期。我在这里论述的《诗经》后期,即是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春秋中叶稍前)至公元后二、三世纪间(东汉中后期)八百余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段内,中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大衰落阶段。也正是这个时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帝王故事的传奇书写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表现题材。唐明皇是个传奇帝王,其故事包括后妃故事、君臣故事、好道故事、梨园故事等四类内容,其中尤以唐明皇杨贵妃故事最为知名。起于晚唐五代的笔记杂录、盛行于宋元小说戏曲中的唐明皇后妃故事,关注宫闱秘事,附会安杨私通,编织唐明皇情史,渲染后宫行乐,乃至意淫杨妃,表现出鲜明的秘闻化、艳情化写作态势,在《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骊山记》《温泉记》《梅妃传》《天宝遗事诸宫调》中表现突出,有力地推进了唐明皇故事的传奇书写。  相似文献   

10.
<正> 古今中外,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者、作家在某方面的卓越成就,常常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辉。王船山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他的《龙舟会》之所以不为文学史、戏剧史家们所注意,恐怕就是这个缘故。本文拟就王船山唯一的一出杂剧《龙舟会》作些剖析和研究,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一、从《谢小娥传》到《龙舟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笠翁说:“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可见,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填词制曲是非常轻视、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11.
明初由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残酷的文字狱 ,文人的言论和写作受到了钳制 ,内心非常压抑 ,于是好多文人通过创作传奇小说来抒写胸臆。加之当时文人当中多有“以文为戏”的文学观 ,使得传奇小说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便创作于此时。它们的出现不但给之后的拟话本、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而且对后世的传奇小说及《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是从宋元民间艺人的讲史演传过来的。在内容上,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以历史故事、英雄传奇为主,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即是代表。而对妇女问题、家庭问题的反映多是宋元的小说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由于题材的限制,在明代中叶以前的章回小说中,很少有写得出色的女性形象。直到万历年间出现的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金瓶梅》中,才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其中不少人写得活灵活现,颇为生动,充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但由于作者格调低下,这些女性被写得猥亵不堪,  相似文献   

13.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亲历20余年满族说部田野调查,接触到大量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精神的满族说部作品,其中傅英仁所传承的满族说部《老将军八十一件事》、《红罗女三打契丹》与马亚川所传承的满族说部《女真谱评》、《阿骨打传奇》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以探究满族说部形成、传承、传播的规律,剖析满族说部寓含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时报·余兴》副刊和《余兴》杂志曾刊载传奇17种,全部为以往学术界未能知晓之作,是近代传奇杂剧文献的新发现。对这些剧本的作者生平、版本流传、故事本事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考证辨析,对其内容特点、体制特征和文献价值予以分析评论,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新见的第一手资料,披露了以往未为人知的戏曲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清初小说中的僧人色情故事,以改编晚明淫僧故事为重要编创方法,反映了清初文人划分身份界限的欲望。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卷三《朱履佛》的大部分情节都改编自晚明僧人色情故事。即使系据清初大臣赵廷臣断案传闻敷衍而成的皮匠故事情节,也与晚明淫僧故事《耳谈·徽富人某》十分相似。《朱履佛》对前代故事的改编明确以建构文人身份为目的,不仅增加了僧人迫害文人的情节,以僧人恶行衬托文人在道德上的优越,并通过叠加三则文人惩处奸僧的情节,确认了文人在与僧人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朱履佛》的改编策略,既回应了《五色石》区分文人与僧人身份的立场,也是文人在危机中寻求自我证明的特定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大复的《钓鱼船》作为一部传奇难称经典,然而在《西游记》戏曲与小说的互动中却颇具典型性。该剧在对传统西游故事——刘全进瓜的改造中,凸显了从民间化向文人化升华的过程。以此为个案,可以窥见《西游记》小说与戏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19.
从"二拍"看拟话本平庸品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蒙初所创作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为第一部文人独创的拟话本小说集,在白话短篇小说史上的地位殊为独特,它将冯梦龙在"三言"中所探索的对说书语境进行模仿的话本小说叙述方式固定下来,成为其后拟话本作者效仿遵循的套路,但其"取法于中"的局限、程式化的叙事话语、因果报应与宿命的结构模式也造就了拟话本的平庸面目以及它作为通俗文学读本的境界品格:作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时过境迁,终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