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卫平 《云梦学刊》2004,25(4):104-106
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是一种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而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培养思维创造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教育,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民主宽容性和超前性等特征。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思维创新意识、开发青少年思维创造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其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知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活动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想象力是拓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科幻画创作是培养儿童想象力、激发创造欲的有效手段 ,创造性思维培养应从孩童抓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源于智能的驱动——灵感、直觉和想象,研究三者的形成与表现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当从逻辑思维训练、知识与信息补充、创造意识激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融合、实践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具有求异、新颖、价值、灵活、综合等特征。创造性思维在学生成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并提高其认识能力,能为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能激励学生不断创造并促进其形成创造品格。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其非逻辑性思维能力。最后,本文就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隋涛 《理论界》2005,(5):116-116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大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相联系。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发生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特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三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3.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类型的不同的划分。正因为如此,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脱离于抽象思维和…  相似文献   

6.
刘玉红  陈志伟 《理论界》2003,(6):131-132
21世纪,将是全球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知识经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即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才可能抢占  相似文献   

7.
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高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创造性人才的智能结构是各种智能要素组合、密切联系的一个完整系统,其思维方式不是单一的。高等教育创造性人才培养要从完善大学生的思维结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脑生理基础,较系统地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并对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对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教育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 ,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 ,探索创造性教学模式 ,培养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生培养中存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制约、创造教育观念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个人主观能动性欠缺等问题.提出合理利用传统文化,树立创造性教育观,扩大科研参与力度,培养跨学科思维,重视非智力因素等是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创新教育,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包含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等基本要素。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积极引导与训练。影响创新意识形成主要有教育体制、教师、教学方法和学业评定规则等因素。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束缚,建立教育创新体系,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正在演化为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而且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使教育的价值观和功能观正在出现空前的裂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构建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将成为东亚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当前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文章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客观必要性、培养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构建教学型多科性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云梦学刊》2005,26(3):106-107
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进行教育创新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树立全新学生观、改变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6.
依托信息网络构筑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信息网络教学的先进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将知识与信息融于教学,培养信息素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转换教师的自身角色,探寻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等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树立“大人才观”是山西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聚集人才的前提,也是搞好山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大原则。为此,必须做到:1.开阔视野,敢于破除旧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树立面向未来的“大人才观”,不拘一格选用人才;2.面向市场,确立“有作为就有地位,有贡献就有价值”的人才选拔机制,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王惠霞  高红真 《河北学刊》2006,26(4):192-194
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人才开发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积极推进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速共同发展战略选择,并以一体化的新思维对河北省人才战略内涵和实战进行创新,进而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智力向河北流动,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深刻。他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是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回答了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大问题,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一思想继承了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这一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