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9):108-113
廷代尔的圣经翻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他是14世纪威克里夫之后的首位《圣经》英语译者,是历史上第一位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圣经》原文翻译成英语之人,也是采用印刷术出版英语《圣经》第一人,开创了《圣经》英译的新篇章。他的译本成为16世纪、17世纪诸多圣经英语译本的蓝本,内容和风格被继承和发扬。其译本所用语言奠定了现代英语语言的基础,影响了英语语言的风格,随之也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廷代尔译本在英国民众中普及了圣经知识、传播了改革思想,对英国宗教改革乃至民族国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叶,圣经汉语翻译呈现出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过渡,产生了介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浅文言圣经译本。汉语浅文言圣经共四种译本: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施约瑟译本。其中,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都只翻译出版了新约全书或部分旧约书卷,只有施约瑟译本是唯一的浅文言圣经全书译本。相较之前的深文言译本和之后发展至今的白话译本,浅文言译本可称为圣经汉译史上的重要过渡,其译本种类、数量和影响力都有限,只出版过汉字一种文字形式的译本。此时段的晚清传教士群体处于盼望各基督教差会能共同接受和认同一部圣经译本的心态中,较为忽略浅文言圣经译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麦都思1837年出版的圣经译本《新遗诏书》,不能看作是对马礼逊《神天圣书》新约部分的简单修订,而应被视为是对新约的重译,此译本从核心词汇到翻译理念都截然不同于马礼逊译本。这一译本经郭实腊多次修订、出版,并更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最初几版修订本只是对《新遗诏书》作了细枝末节、可以忽略的修订。1853年,郭实腊的1840年版《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为太平天国所修订、刊印,书名易为《新遗诏圣书》。麦都思主译的"委办本"《圣经》是优于《新遗诏书》的又一译本,这两种译本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麦都思前后期合作译经的中方译者所享有的翻译自由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方言差异之大,彼此不能互通,于是产生了圣经方言译本。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8个省区,是除北方方言外,分布地区最广的方言。据统计,各类客家方言圣经译本有40种,其中汉字21种,罗马字19种,包括1种《圣经全书》汉字本,5种《新约全书》汉字本,3种《新约全书》罗马字本,绝大部分以广东东部和北部客家方言译成。  相似文献   

5.
圣经是基督教的唯一经典,圣经翻译则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当时的中国境内,出现了包括汉语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众多圣经译本,这不仅使圣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出版发行量最大、翻译版本最多的书籍,而且对中国的汉语汉字的近代转型和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3个方面对圣经中译的历史、资料、研究及展望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自1814年到1949年间,英国、美国、苏格兰三家圣经公会和中华圣经公会在中国销售各种《圣经》约三亿册,其中大部分是单行本。其阅读者既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近代中国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是如何理解《圣经》的呢?过去对这一问题研究甚少。笔者认为,按照对待《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三类人群,即信奉者、虽不信奉但也不排斥者、坚决排斥者。除了基督徒将《圣经》视作信仰的准则外,非基督徒的一般民众对《圣经》的理解可分为四类,即将《圣经》视作异端邪说;将《圣经》的教训作为革命指南;将《圣经》作为丰富中国语言文学的范本;将《圣经》作为汲取人道主义的源泉。本文主要从非宗教信仰的角度探讨中国人对《圣经》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叙事与《圣经》文本有密切的关联,这是被研究者所忽略的。一方面她吸纳了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突破了东西方的界限来探究人性深处的罪恶和良善,另一方面她对《圣经》资源的利用也表明中国故事同样可以借助于《圣经》资源来完成叙事。这是值得中国当代作家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艳 《理论界》2006,(6):157-158
自中世纪以来,《圣经》的影响在西方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而且《圣经》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圣经》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及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对西方哲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一部对西方世界影响甚深的经典著作,阅读和赏析圣经是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了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习俗和语言等特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多元化的文学批评观出发,通过对圣经神圣论、历史学、文学和女权主义批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指出新时代的圣经阅读和赏析应向多元化、开放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圣经》、《论语》的知识论,以建立在认知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解释模式,从原初存在的出发,将道德作为知识论的价值核心,将知识的"真"联系价值上的"善",最终使知识化为信念。《圣经》、《论语》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体系揭示了人的知性存在,主张在对"道"的人生体悟和经验中,将求知修身融于人有限的生命,最终将人的物质生命提升至精神世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圣经》视法律为智慧和正义,并崇尚法治。它重视审判,视审判为神圣,坚持证据(包括誓言)、公正、严禁假见证、个人责任等审判原则,并反对自己审判自己的案件。《圣经》中的立约现象,体现了诚实、正义、有约必践、权力约定等法律观念。《圣经·新约》则表露了它在法律方面的自然法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裂缝》与《圣经》中人类原罪故事的相关场景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论证"人性恶"具有本能性和遗传性,可以作为原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吉檀迦利》神的审美意象与《圣经》上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方 《云梦学刊》2004,25(6):87-90
从文学发生学的视角考察泰戈尔《吉檀迦利》诗集中的“脚凳”、“座位”、“杯”、“长袍”、“主”、“父”、“情人”等神的意象与《圣经》中上帝意象的关系,可见中外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泰戈尔的宗教思想和神的观念未受基督教影响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文章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认为小说从主题到人物及各种意象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主人公老画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了一幅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拯救了年轻女画家的生命,表现了《圣经》中的拯救主题;老画家的光辉形象正是基督耶稣的形象;小说中的常青藤象征《圣经》中伊甸园的生命树;肺结核蔓延的小镇象征《圣经》中的地狱。  相似文献   

17.
尚烨 《阴山学刊》2005,18(5):73-77
《圣经》中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关“罪”与“爱”的阐述既体现了宗教的神圣性,又对现实人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人性本恶出发,基督教认为人具有有限性,故需时时反省、忏悔。而耶稣被钉十字架,则表达了上帝时人的无尽之爱,俗人需以上帝为榜样,以博爱之心宽恕他人之过。  相似文献   

18.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找寻《圣经》人物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吉姆·凯绥是改良的耶稣形象,汤姆·约德则经历了从门徒到新领袖的过程;而罗撒香则是善良的女基督原型.  相似文献   

19.
乔伊斯通过使用圣经戏仿,或直接引用,或采用反讽的手法,加强了《尤利西斯》戏谑风格,重塑现代西方人扭曲空虚的心态。由于小说思想与主人公间的冲突性,《尤利西斯》与《圣经》间的关联性变得晦涩难懂。本文以乔伊斯的原版《尤利西斯》(1986年出版),萧乾、文洁若翻译(1994年出版)和金隄翻译(1994及1996年出版)的中译本为研究文本,对其进行研究。试图通过解析《尤利西斯》对《圣经》的戏仿,从而更好地理解乔伊斯的原本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