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制度作为对公共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与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必须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创新,加快政务公开的立法进程,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影响政务公开的各种阻碍性因素,把我国的政务公开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镇政务公开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安 《学术论坛》2006,(9):121-125
政务公开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因而深入研究乡镇政务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1月中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政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作出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搞好政务公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管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我市及各县、区、各部门广泛推行政务公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推动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必要制定一个政务公开考核办法。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行政策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从严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实践上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公示制”等多种“政务公开”的形式,建立起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但在理论上缺乏配套的论证,这给政务公开走向法制化留下空白,不利于民主建设进一步推进,笔乾在此作一番探讨,以求抛砖引玉,祈求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要大力推进“阳光工程”,使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只有把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政策规定公开、舆论公开、司法公开、人事干部工作公开、党务公开等全方位、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6.
浅析政务公开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公开 ,从其外在表现形式上来看 ,体现为一种国家政权机关及其组织的活动过程。对于这种活动的性质的认定 ,目前研究者很少涉及 ,有鉴于此 ,本文拟就政务公开的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政务公开是国家政权行使的一种形式 ,服从于国家政治统治的整体需要  从本质上说 ,政务公开活动是一种国家政权活动。如何从国家政权的角度理解政务公开这种国家主体活动是我们分析政务公开性质的起点和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 ,国家政权是国家统治的核心。在政治社会中 ,有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 ,有些处于被统治地位 ,其关键就在于这个阶级是否掌握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7.
试论实行政务公开的法律依据及其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务公开的法律依据体现了我国现行宪法、行政法的基本精神,而实行政务公开的法制环节是把握党委领导和监督、检察和审判机关的监督、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搞好政务公开的具体措施,是树立新观念、明确内容和办法、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叶荣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174-177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来分析政务公开对政治社会化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务公开存在着公开尺度、文化阻力及教育制因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多种监督方式完善政务公开保障措施、构建高效电子政府为政务公开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尝试构建首席信息官制度(CIO)加大处理政务公开信息流的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一兵 《理论界》2006,(1):42-43,75
积极推进和发展政务公开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务公开与国家综合安全的关系。一方面,政务公开与国家安全在某种范围、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和紧张,因此决不能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危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将捍卫国家安全片面化和极端化,就会窒息政务公开的发展。从长远看,政务公开与国家综合安全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为这种内在的统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活动过程 ,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政务公开性就是民主性。就民主的内容而言 ,公民权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核心 ,政务公开主要针对公民权的完善和发展。政务公开依赖于国家政治统治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的结合程度。我国的政务公开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转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和规则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政务公开促进了行政管理现代化 ,提高了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政务公开反腐败论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党政务公开政策有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其内涵包括了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内的全部国家政务和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工作与活动中的公开问题。政务公开的政治思想基础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其法理基础源于公民的得知权与人民政府的说明责任,其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为各国家机关向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以及直接向全体公民的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具有明显的反腐倡廉功能。我国应建立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工作的公开报告制度;出版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公报,实现反腐倡廉工作信息情报公开;完善和修改相关立法与司法制度,对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公开制度予以司法保障;从而构建起我国实行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公开为核心的反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实践上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公示制”等多种“政务公开”的形式,建立起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但在理论上缺乏配套的论证,这给政务  相似文献   

13.
政务失信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因为它涉及到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诚信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急需破解的难题。而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政务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造成政务失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民众怀疑政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定律,当代中国政治主体存在的政治行为的偏差,当代中国政治客体存在的政治参与之不足,当代中国政治过程存在的政务公开、公正与透明的程度不够以及经济发展之下存在的政治隐忧。  相似文献   

14.
人大监督与政务公开魏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大监督与政务公开的关系,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指出,人民应当了解自已的代表机关,代表机关的活动对人民是公开的。列宁把“完全的公开性”和“一切职务...  相似文献   

15.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前提;政务公开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牢固根基;政务公开树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政务实施政务公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现状以及电子政务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剖析,进一步对如何利用电子政务 在我国实施政务公开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民主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推进器。目前我国基层政府的政务公开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掌握更多公共信息的省级政府起步较晚,各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本文从省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调查着手,探析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期为推进省级政府的政务公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时运生 《河北学刊》2006,26(6):61-66
在中国,公共权力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机关和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拥有及行使的权力.政府政务公开是国家机关公共权力运行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实施二十年.二十年来,政府政务公开即公共权力的公开,不仅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全面发展,而且公开的概念、公开的模式、公开的功能选择都在不断深化.在重塑政府施政理念,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设公务员队伍,优化政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政府政务公开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探索公共权力公开运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推进山东省政务公开: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是政府体制改革和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的政务公开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充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进一步推进我省政务公开工作应该使其实现法制化,程序化,电子化,积极拓宽政务公开新渠道。  相似文献   

20.
推行政务公开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度,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基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观念、形式、内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完善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观念更新机制、运行机制、救济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