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五四新文学的源头,历来众说纷纭。在充分考虑文学历时性因素的基础上可以认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应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的思想解放,原因如下:第一,从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看,明朝中后期传统的文学观念开始受到冲击;第二,从价值观念看,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的兴起预告了一个思想大解放时代的到来;第三,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看,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接触西方文学,到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直接影响了五四一代对西方的态度;第四,从人本意识层面看,明朝中后期王阳明、李贽等人思想的解放给文学界带来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人之子"开始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2.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服饰的争奇斗妍,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僭拟无涯”的突出表现。缠足的松动,贞节观念的淡漠,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一时蔚为风尚。正视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全面把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3.
明朝灭亡后,知识分子纷纷对前朝的灭亡进行反思,众多人认为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的泛滥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末清初陆陇其在<三鱼堂文集>卷二<学术辨上>中深刻指出了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弊端:"自阳明王氏倡为良知之说,以禅之实而托儒之名,且辑<朱子晚年定论>一书,以明己之学与朱子未尝异.龙溪、心斋、近溪、海门之徒,从而衍之.  相似文献   

4.
明代大同镇边防建设与战略地位息息相关。在战事紧张,战略地位较高时期,明廷大兴边防建设;在战事缓和,战略地位较低时期,边防建设也会相对减少。有明一代,边防建设从未中断,但明朝中后期,明蒙交战中明朝失利较多。本文通过对明朝大同镇战略地位与边防建设关系的系统探讨,旨在分析明蒙交战中,明朝失败之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明中后期社会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其中通过中西贸易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受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采取一种封闭保守的政策;而西方却推行重商主义,崇尚贸易自由,由此导致明朝逐渐落后于西方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明中后期,言官群体发生严重蜕变,其表征主要有四:一,察劾失实,渎职敷衍;二,趋炎附势,明哲保身;三,贪污腐败,枉法残民;四,身陷门户,党同伐异。言官的蜕变对明中后期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对明朝的衰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后期,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推行。由于各地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其在各地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徽州知府古之贤在任期间施政措施的档案汇编《新安蠹状》,结合有关徽州文书,对明代中后期徽州粮长制、钱粮征收、里役变迁、军屯税粮征收以及机户生存状况等相关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明代中后期一条鞭法在中央规定与地方执行之间出现的制度变异,有助于把握地方基层社会经济运行轨迹和社会变迁实态。  相似文献   

8.
张经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一位抗倭将领。他临危受命,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任职仅一年多,便取得王江泾大捷。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时,他却蒙冤被杀。严嵩专权结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皇帝的个性以及嘉靖中后期特殊的政治格局才是导致张经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体制改革与贪污受贿罪犯罪主体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贪污受贿犯罪的犯罪主体界定,直接涉及到惩治该类犯罪的立法意图。在1997年刑法中,延续1979年刑法的规定,将贪污受贿犯罪之犯罪主体仍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准国家工作人员。笔者认为,刑法规定贪污受贿犯罪,其目的是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秩序,保证国家公职人员的清正廉洁。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将准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该类犯罪的主体还有其制度基础的话,在体制改革的现在,这样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为了在新的体制下使贪污受贿犯罪的规定符合立法目的的要求,应该重新构建该类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明中后期,吏治日趋败坏,一部分忠正言官恪尽职守,举廉黜贪,不避权贵,展现岀言官过硬的素质和可贵的风范,对政风有一定积极影响,然而,言官群体的败坏却是明中后期的主流,使本已败坏的吏治更加浊腐不堪,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相似文献   

11.
有关明中后期澳门葡人帮助明朝政府剿除海盗之事,中外学者历来争论不休.近来在韩霖<守圉全书>之委黎多<报效始末疏>中发现了很多十分重要的有关澳门葡人帮助明朝驱除海盗的新史料,为其他中文文献所缺载.本文以此新史料为基础,以期重新考证葡萄牙人帮助明朝政府剿除海盗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史学界对明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方面,但实际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根源,还在于明朝的组织制度体系。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表面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剥削程度的急剧加重,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社会各阶层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加派激化矛盾。而其深层次矛盾则在于明朝中后期的制度体系——宦官和赋税制度。  相似文献   

13.
明朝中后期娼妓业特别兴盛,文人学士狎妓成风。娼妓以其聪明才智促进了明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并带动了戏剧、音乐、舞蹈、民歌艺术的大发展,开拓了明代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的论述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社会发展时,肯定了摩尔根的说法,认为人类社会在经过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后,进入了文明时代。那么,如何理解文明时代的含义呢?目前,国内许多著述在说明文明时代时,几乎无一不引证恩格斯在《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信仰在当代高科技文明中具有怎样的时代功能,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后现代科技文明角度认真探讨中国传统信仰的时代功能及其所面临的冲击,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权与西欧中世纪中后期的政治发展王加丰我们的一些有关论述曾过分偏重西欧中世纪的政教斗争及其分裂有害的一面,忽视了它们有力合作从而对西欧中世纪文明的建设作出共同贡献的一面,以致难以对西欧中世纪中后期的政教关系及其客观作用作出全面评价,本文缘此而发。西欧...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后期,朝廷日渐黑暗,宦官把持朝政,贪官污吏巧取豪夺,人民生活困苦,兵变、起义频频发生,土达军民亦开始奋争,发生了满四起事、灵州兵变、哱拜之乱等事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贪污受贿犯罪的量刑存在量刑偏轻现象明显、量刑失衡问题突出和片面依赖犯罪数额等缺陷,其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两方面问题。就司法方面而言,量刑情节适用不当是导致目前贪污受贿犯罪量刑现状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量刑情节适用不当的原因主要在于立法上对犯罪情节规定得过于简单,司法上量刑情节认定不严格、适用不规范。基于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改进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情节的适用情况,提高贪污受贿犯罪量刑的公正度:将部分常见犯罪事实法定化、严格量刑情节的司法认定、规范量刑情节的司法适用、建立贪污受贿犯罪量刑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后期巡按御史权力的膨胀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朝历史中,巡按御史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尤其在明代的地方政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具体史实对明中后期巡按御史权力的加强和扩张作一勾勒,并分析造成其权力膨胀泛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将印第安原住民的神奇体验形象化类似,《西游记》第六回文本真实再现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的物质性现实和精神生活。与魔幻现实主义忠实记录印第安神话传说和土著传统观念的奇异、神秘、怪诞的形象思维不同,《西游记》并没有简单记录被当时僵化的正统思想浸润过的民俗传说,而是将故弄玄虚的神奇事件和模糊呆板的神话形象根据凡俗的市民生活习俗作戏剧化处理,从而获得一种戏说民俗现实和传说的效果。这是一种将神魔传说戏剧化、凡俗化的风格,其调侃和戏谑口吻体现了明朝中后期市民阶层追求正常"人欲"的思潮对正统的理性"禁欲"思想的渗入性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