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柏青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873-877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徐柏青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73-877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1-7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上是否拥有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这一问题长期存而未决,被人忽视。本文认同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我国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观点,并从原始宗教到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角度予以多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了《诗经》二雅礼俗燕飨诗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试周”民俗、占梦风习、宴饮礼节以及建筑等方面的风俗民情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海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6):39-42
《诗经》是反映周代人本思想的重要著作,通过《诗经》梳理周民“人”理念逐步觉醒的脉络,可以认识到西周初期天命观开发了“人”理念;西周中期大祭祖先实质性地完成了人群历史主体的实现;西周晚期的宣王时代,诗突破了宗庙灵寝的墙壁,彻底走向了对现实、对生活的歌唱,开创人本主义精神时代;东、西周交替之际,诗中高涨着一种以抒发个人哀怨、表达对时政愤懑的情绪,是个体之“我”抒愤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李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145-148
宗法性传统宗教包括自然崇拜、人物崇拜以及祭祀、占卜、巫术等,它与等级社会制度相始终。近代山东正处于一个君主专制政体逐渐解体的过程中,这种宗法性传统宗教活动也呈现出逐渐衰微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王渭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27-29
关中西部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载体的<诗经>所反映的周代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性格,在关中西部民间有大量的遗存;将这些文化遗存进行发掘和批判清理,不但对西部人文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也对于实现关中西部人的现代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101-108
20世纪,在文学批评的视野下,《诗经》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思想的萌芽。但这个看似简单的“萌芽”本身却包含着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批评思想之“萌芽”的发展层次与基本内涵。并以《诗经》为线索,进一步探讨周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分析《诗经》农事诗可以探讨周代农业文明的一些基本特点。笔者的分析结果显示:周人高度重视农业,清楚认识到自然物力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王文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8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丰富多彩 ,其中所反映的周代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主要表现为 :有关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耕作技术等方面的农学知识 ;有关天象星宿、天文历法及地文现象等方面的天文学知识 ;有关地震及不同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地学知识 ;有关物候现象及时令物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物候学知识 ;有关庙宇、家室建筑和多种建筑物及其形貌等方面的建筑学知识。从中可以看出《诗经》在我国历史及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慧和才智。 相似文献
11.
12.
祝秀权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43-46,50
《周颂》是西周特定时代之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篇,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周颂》中的周初诗篇强调继承文德、保守天命,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突出的敬业意识;而西周中、晚期《颂》诗则只强调求福禄于神祖,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周颂》宗教色彩、神灵意识淡薄,抒情、描写多针对现实,具有突出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是西周思想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与《尚书》等史籍中所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理性思想是相符的。《周颂》在艺术形式上显示出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的诸多原始性特征,这与《鲁颂》《商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略论周代社会的用玉制度和崇玉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24-27
周代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用玉制度,在祭祀、典礼、政治、军事、外交、丧葬等多种活动中都要使用玉器来达成仪式。统治阶级内部佩玉习俗的流行,使用玉制度仪式化,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玉比德的思维定势,使玉器成为标志一切美好事物的文化符号,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西周玉器造型上仍保留了原始玉雕的特色,呈现平面化的倾向,它们以线为主,且内敛规整,尤其表现在动物型写实玉器中,成组佩玉也开始出现;纹饰上继承商代仍以阴刻线为主,但线条较商流畅婉转,一面坡纹和双勾线纹开始运用成熟,借助流畅而多变的线条表现出它的形神统一,气韵生动;风格上由祭祀型向礼仪性转化,因物赋形,因形饰纹,纹饰和造型之间搭配和谐自然,整体呈现出"错彩镂金"和"自然可爱"两种不同风格。在发展历程中,其神秘狂热、勇猛尚武的宗教文化印记逐渐被温文尔雅、中和静穆的人间礼乐文化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114-118
历史经验表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取得突破性进步的重要原因。总结历史,通过对周初统治者在战胜强大的商王朝之后,成功确立宗法分封、井田、礼乐文化等一系列新的制度,为周王朝巩固统治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给人们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胡敬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少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0
周代是我国造酒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酒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表现了周代的酿酒、饮酒等活动,这些诗篇的主旨反映出隆礼、重德的文化精神。其中"祭祀诗"反映出酒与周人宗教生活的关系,酒是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媒体;"宴飨诗"直接描写王室贵族的饮宴活动,体现宗族团结、敦结亲情的礼义之道;"农事诗"表现周代春祈秋报的祭祀礼仪,以及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谏酒诗"是对饮酒活动的规谏,体现周代酒德观念对生活和行事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廖丽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98-101
《陟岵》是诗经中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陟岵》是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它融对战争的不满和理解于一体,原因在于:一、对父母的孝,主要体现在对父母名声的维护上;二、对国家的忠,建立在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之上。 相似文献
19.
姜文举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
本文据《噫嘻》篇产生的年代、场所及历史条件,提出了《噫嘻》篇是周成王举行藉田典礼时喝赞成王的颂歌这一全新的观点。对诗中所揭示的劳动者身份地位问题也作了着重探讨,同时对《噫嘻》篇诗文训诂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