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陈昌平小说从人性的探索出发,探讨了人在异化世界中的追寻自由的过程与寻找希望的艰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说中历史的荒诞和碎裂感,深刻揭示了历史的虚无与文学的虚构,给读者以深思和警醒。最后,希望作家能够更好地体察人性悲悯的深度与历史苍凉的厚度,从而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2.
瘟疫文学是瘟疫流行后留给西方的直接“遗产”,在后疫情时代,瘟疫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被不断的重构和重新想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西方瘟疫文本中,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有着诸多共享的症候,这些症候的存在既来源于对传统瘟疫文学的模仿与继承,也是瘟疫文学内在生成机制的表征,为西方“黑暗的文学经典”的重构和瘟疫叙事的文化塑形提供了生成力。西方瘟疫文学的叙事症候提升了人们对疫病的认知,起到了心理治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成为人们进行反思的催化剂,使人们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叙事文学一开始就形成线状和网状两种结构模式。文艺复兴至 18世纪线状结构成为主要形式 ,19世纪以后结构向综合方向发展。 2 0世纪现代主义打破传统 ,超越时空、自由联想与多角度内心独白等决定了结构的前卫性。至于结构现实主义 ,则在文学结构的创造上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其多数作品都采用了追寻的叙事模式,且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独特性。《V.》的两位主人公的追寻经历和结局,突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这一独特性的追寻为那一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驰骋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舒展压抑的心灵,其目的是消解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还人类一个伊句园。  相似文献   

5.
西方古代叙事文体是西方小说文体发轫的根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欧洲的叙事文学,它包括古代神话、史诗、传奇、故事等.在这些文体中蕴含着小说文体叙事的基因:时间、空间、事件、人物、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等基本要元素.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文学中叙事文体的发展,探讨了在西方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不同叙事文体的特征和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文学的发展深受时间观流变的影响。当代西方文学作品里出现了大量常规逻辑不可能出现的时间构架和意象,产生了循环叙事手法、意识流写作手法及死亡叙事等不同文学叙事手法。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时间发展直线与圆的统一,时间感受主体与客观的统一,死亡与永恒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艺术观照,从古希腊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现代文学中普遍的对自我异化的指设主题,西方文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回荡着人对自我的呼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破解永恒的“斯劳克斯”之谜,这种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自我追寻主题使西方文学显示出厚重的人性意蕴,西方文学也因此蕴含了深沉的文化内涵。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学蕴含着西方原始初民──被史家誉为“正常儿童”的古希腊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在这…  相似文献   

8.
象征主义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为西方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探讨早期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渊源,分析其特征来说明这一文学流派的艺术价值和在西方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推动人们对西方文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与艾丽丝·门罗是当代两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们均以突出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莱辛的主要作品《暴力的孩子》五部曲以“追寻”为线索揭示出女性对自由生存空间的探寻;门罗的短篇小说以“逃离”为主要情节,刻画了女主人公逃离社会、家庭桎梏以及对自由与自我的追求。尽管两位作家的研究主题与写作手法不相同,但无论是莱辛的“追寻”还是门罗的“逃离”,都形象地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状态,显示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黄仕军 《东方论坛》2004,(3):127-127
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7月出版的<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追寻>)一书,是山东大学王凤才博士潜心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十余载,所形成的一个阶段性理论成果.这是一部系统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马克思主义观的学术专著,它是在"阿多尔诺否定辩证法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略论西方文学中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荒诞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西方文学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探讨和论述了荒诞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变化、内容与形式、及人们对荒诞的主观态度。不但较全面地展现了荒诞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概貌,并从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揭示了这一文学现象产生及变化的根源,从而也勾勒出西方人本精神及理性主义的兴衰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12.
荒诞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荒诞产生 的原因,以及荒诞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的虚无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反抗荒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至的早期诗歌,是对"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这一主题的深入和发展.但是,在冯至的视角里,生命的存在就是一种永恒的和谐,诗人始终把一种"人"的精神上的再生放在首位,因此"人的文学"这一主题在他这里呈现出的是另外一种意义,即以强烈的理想主义渴望"人"的再生,在内心深处憧憬一种真正自由、和谐的理想境界.在他的诗歌中,展现给我们的是生命与生命的情投意合,自然万物与人的灵魂的冥冥相契,而且凸现了一个对理想之境怀着热烈向往的追寻者形象.  相似文献   

14.
赫斯顿在众多作品中刻画了黑人从无知懵懂到成熟的坎坷追寻历程,显示出追寻的原型主题。作品中诸多主人公的追寻过程则显示了作者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反映了赫斯顿颂扬黑人文化的独特角度。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文小说天生处于中西两种文学传统之中。对加拿大华裔作家张翎小说的互文研究发现,关注文学性、叩问人类命运和追寻理想是贯穿其小说的主题。张翎独特、深刻的思考使其作品超越了国家、民族、阶级、性别的局限,因而具有了普世情怀;张翎作品也不再仅限于"移民文学"的标签,而具有了世界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虹》继承了劳伦斯小说对两性关系的探寻,一开始就隐喻了出走与追寻的主题,并具化为人物行动.作品在对两性关系探寻的基础上,内含着对自然性自我与社会性自我融合的追寻,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和谐两性关系与和谐家园的构建.出走与追寻主题的探寻是劳伦斯思想的体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神话的感性结构、概念结构和神话思维方式,是神话研究的重要维度,也是探讨神话与文学原型生成关系的几个重要维度.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中国神话对文学原型生成的影响也不同于西方.本文从上述几个维度,探讨中国神话与叙事文学原型生成的关系及其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8.
《无名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文本,追寻意识贯穿作品始终。"追寻",作为作品主题和结构模式,将《无名书》置于超越时代氛围的更深广的领域中,彰显了看似疏离时代话语实则回应时代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学作为人类文化进步的标志,经历了几个世纪,本文从人文精神、神话倾向、异化现象等三个方面论述影响西方文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杰 《东方论坛》2011,(5):76-80
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主题学产生不久便和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以来主题学应用于中国叙事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主题学的引入,在研究角度、研究视域等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主题学对中国叙事文学在文献整理和文化分析等方面都产生了方法论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