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近日在“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的演讲中纵论司法文明。肖扬说,司法活动方式与表现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新型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由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等四个要素构成。大多数社会公众对当前法院司法功能的发挥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但对司法现状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树立全民法律信仰、建立高素质法官队伍、完善审判管理机制、构建司法民主倒逼机制、优化司法环境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被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人民法院是保障司法系统有序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解决纠纷的终结点。法院错案追究制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审判质量,克服司法不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主席给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杜绝冤假错案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因为没有人能还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依靠程度,是衡量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如何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多元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但核心是司法公司。侦查是理事诉讼的重要阶段,最起诉和审判的基础,侦查人员出席作证,对保证公司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傩力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冲突与纠纷,克服法律的局限性,更好地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都要求法官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为了使司法应对新的观念和变化了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而法官在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也应考虑价值观念、公众期待、人大监督、法律法规等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以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如微博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舆论监督和反映社情民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民法院司法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目前各级法院不断加强司法公开,主动采取诸如庭审直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之治理,除了法治别无他途。一个社会中的司法机关是否具有公信力,对于构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了司法权威与公信,"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和惩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就会产生威力,官员用权就不能不有所顾忌;权贵经济就会无所遁形,市场欺诈者会落得人财两空,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就会改变;当权威而有公信力的司法控制了政治权力和金钱权力的滥用,诚实、守信、守法的公民社会就可以期待。司法机关对于其公信力缺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于:司法人员和司法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屡有所闻,司法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低下而办错案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这些问题既不是司法机关独有的,也不是不可  相似文献   

9.
李丹  孙一鸣 《领导决策信息》2011,(3):F0004-F000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社会公平正义首次被列入科学发展之中,成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我国城乡收入、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趋势,与此相关的还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屡屡引发社会冲突事件,以及冤假错案等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反腐浪潮的推进,个别本是维护一方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却成为腐败"生力军"的代表。今年以来,辽宁省有四个副厅级以上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落马,抚顺市清原县人民法院11名法官违纪违法窝案……足见政法领域反腐的迫切和必要。专  相似文献   

11.
法律论证理论是近现代法律方法中的重要理论,是有助于法律发展和司法实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的法律方法。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法律理论的研究.表明出法律论证理论的重要性,以期待此理论对现代我国法律实践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应当加强自身管理创新以求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司法建议作为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手段,是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司法建议作为一项靠《度早已存在于审判执行实践当中,但是该项制度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制度建设也未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这项制度加以完善,以求该项制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真正体现法院匐法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并时常被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推向风口浪尖。相较于其他案件,刑事案件作为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在被舆论广泛关注的同时,往往更多地成为了各种社会群体和各个利益阶层表达利益诉求和意愿的对象。透过舆情,感受到的是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和担心。  相似文献   

14.
<正>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法律正确事实的重要责任,检察公信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公信力,对其也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即一个是从检察机关司法权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从司法权角度出发,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通过职权活动行使检察权、监督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种公共信用、一种  相似文献   

15.
省部声音     
正孟建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便民的独特优势,当好司法为民排头兵,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老百姓打得起官司,并为他们打官司提供最大的方便?宜昌市枝江人民法院在更新司法为民理念,强化司法为民措施,树立司法为民形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郑良 《决策探索》2014,(9):25-26
今年全国两会传出消息,行政诉讼法大修成为2014年度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重点,“民告官”阻碍将会逐步得到破除。最近,记者在福建多地法院调研了解到,行政干预司法现象在行政诉讼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为缓解行政诉讼困局,福建各级法院通过探索行政协调、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等机制,使4成以上行政争议通过协调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8.
正"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根本宗旨。基层检察机关处于面对群众的第一线,群众工作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基层检察机关最重要的群众工作就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度,深化检务公开工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确保检察工作体现人民愿望,符合人民利益。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基层检察机关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针对辖区群众"诉讼难"的实际情况,酉阳法院按照市委薄熙来书记"让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量刑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我国各地法院量刑存在较大差异,“同案不同判”。量刑不均衡、不规范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司法公信力;本文就针对改革,从过去量刑存在的原因、现状,建议、改革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