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牌楼是我国古建筑中重要的一种,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价值。民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牌楼,其形制、结构、社会功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北京内城的跨街牌楼首当其冲成为城市近代化建设中矛盾的焦点。围绕着牌楼拆建问题的争论,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民众对牌楼文物价值的社会认同,以及牌楼文化价值的提升。本文以档案和报刊资料为依托,再现牌楼的历史演变过程,以期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一处于城市文化研究边缘位置的"建筑奇葩"。  相似文献   

2.
近代北京的空间变迁与当时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帝都到国都再到故都,在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北京政治地位、城市身份的变化与文化传统影响了城市空间变迁的路径。帝都空间结构的解构,国都的空间开放、公共空间的开辟、消费和娱乐空间的转型,故都的文化游览中心建设,都受北京特定政治环境与文化传统影响。北京保守的政治观念与地域文化传统抑制了其现代化改造,使近代北京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韩昌凯 《北京社会科学》2003,(2):106-112,105
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本文着重论述古建牌楼的历史沿革、主要分类、结构和建筑特点 ,并专门介绍北京几处特点突出的牌楼 ,如石牌坊、琉璃坊、跨街木牌楼、彩牌楼等。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北京,戏园作为典型的传统娱乐空间,在向新式戏院的过渡中呈现出复杂态势。新式戏院虽能轰动一时,却很少能持久经营,老牌戏园继续成为戏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在演出内容和风格上更多是戏院向戏园的靠拢;模仿西式设计的戏院不尽合观众的口味,而旧式戏园通过主动改良大都具备了戏院的大致形态,体现了空间形态上戏园向戏院的趋同,同时又都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消费习惯和不良积习;传统大戏园集中分布在前门地区,天桥小戏园则是底层民众的观剧场所,新式戏院没能打破这种空间格局,体现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文化品味的延续。传统娱乐空间的更新与近代社会转型的节奏错位,是由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北京城市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的内在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北京公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北京在规划与建设中,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然而,即便在最辉煌的时代,帝都从来没有设计并提供过面向普通平民的城市公共空间。1914年,随着北京中央公园的开放,其它前清的皇家园林、坛庙相继对公众开放。皇家禁地成为公众休闲空间,完成了从御花园到大众公园的角色转换。近代公园的出现改变了北京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北京城市生活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北京歌谣的价值有重新审视之必要,就其地理叙事方面而言,除具有地理意象、地理图像和城市空间的广泛蕴含外,还具有审美和“召唤”的功能。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以歌谣而展现;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质和文化空间因歌谣而丰富。从北京歌谣的地理叙事中可以见出,其地理意象的跳跃性、地理蕴含的多义性和文化空间的交错性,充分体现了北京城立体的、层叠的人文景观。地理叙事的介入,在审美上为北京歌谣增添了质朴活泼、清新灵动的地域特色,从而也丰富了既往历史向度研究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7.
都市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是近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北京学"以其丰富的研究空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以颜浩的《北京的舆论环境与文人团体:1920—1928》一书为例,展示了北京研究所具备的可开拓性空间。通过分析该书如何选取研究对象、进入城市的独特方式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凸显出从文化或文学层面阅读都市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9.
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最具代表性又最通俗易懂的外显层面。城市靠符号来记忆,城市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濡染城市记忆的窗口。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软实力特征是历史性与当代性、国家性与地方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等的交汇。北京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既应加强已有城市文化符号的维护和传播,更应有意识地新建一些代表北京的世界城市特征的新型城市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北京自金中都起就有中轴线之实,但一直没有中轴线之名,今日申遗之“北京中轴线”则肇始于700多年前的元大都。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学者们发现中轴线之实,并“取实予名”不断发展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北京城这条居中而处的南北向轴线摆脱了有实无名、隐而不显的状态,成为可辨识的文化事象。它明确了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空间之轴的性质,使其继续发挥统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作用;它使北京中轴线成为一个文化实体和文化整体,深化了人们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识,并深刻影响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城市题材电视剧跟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脚步,表现了当代社会的都市面貌和市民们的生活状态,也凸显了时代风尚和城市品位及城市人的心灵历程。都市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会因取材于不同的地域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差异的风格面貌,也产生了多样性的文化魅力。其中,北京都市题材电视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通过研究新老北京文化,研究北京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6-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量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市和四大功能区两个空间层次对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市而言,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但增量趋缓;分功能区来看,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差异较为显著;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呈递减趋势;常住人口重心相对稳定;常住人口分布离散趋势不太明显.同时探讨了北京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 外来人口聚集、 住房价格、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总体规划导向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调控人口空间分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创新型城市、首善之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及通过文化资本的转化与再生、智慧资本的创新与运作,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建构,经济资本的集聚与重组,塑造具有首都优势、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娱乐场所与市民生活--以近代北京电影院为主要考察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北京电影院的出现迎合了市民追求时尚的心理,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作为娱乐场所的一种,电影院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北京市民娱乐生活的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人们的身份等级、经济条件的差别及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院也能反映出近代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建设学术之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学术建设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认为北京的学术传统和精神是兼容并包,只有进一步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进一步改革现有学术体制机制、理顺部属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和智力资源为首都、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才会在下一轮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京师多狐”的记载历来多见,狐仙故事盛行不衰,但以往研究主要从文学和宗教的角度入手,忽略了北京城市景观与中国传统宇宙论的同构性。从田野调查、笔记小说和报纸新闻来看,19世纪以后的北京内城各处城楼,常被认为是狐仙居处而香火鼎盛,这一方面因为城墙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另一方面也因为时人相信动物与人类共享同样的宇宙秩序。经由狐仙故事,角楼成为撑天的山岳,城楼标记出空间等级与界限。动物与人类共享的北京城,是中国神话中“天倾西北”式宇宙观的缩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动物信仰及其故事的存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北京城不是仅有人类建筑与文化的城市,更是万物共生共享、山水皆有其灵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文化谈谈"北京精神"中的"厚德"王一川北京社会科学1北京人的厚德,应是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土壤孕育的独特产物,打上了北京城市的深深印记,凝聚着人们在今天特别珍视和探寻的精神。1.北京人的厚德,总是引人注目地表现为一种方正的人格特征。北京人之厚德,不是边远山区  相似文献   

18.
童谣蕴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近年来,随着“唱响北京新童谣”等活动的开展,北京传统童谣日益受到文化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北京童谣记录着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突出的文学审美价值,是极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对传统童谣的选择与品鉴,将北京童谣更多纳入教学资源系统,推进儿童传唱童谣的活动,有助于探讨中华本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与价值、途径与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北京研究呈现出繁盛的局面。当我们历览这样丰硕的成果时,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感悟:首都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的北京。我们看到,许多的研究者站在更高的基点上,对北京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北京放在世界的背景下,用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理解这个伟大的城市。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在把北京推向世界的同时,也把世界凝聚到了北京。北京研究中出现的新气象折射的正是北京这座城市自身焕发的勃勃生气。2007年北京研究论点摘编2008年北京奥运研究北京奥运会中政府职能的体现(庞阳康)体育文化导刊7从现代奥运会一…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降,“北京”作为一个学术对象经历了从野史轶闻到资料整理到笔记考辨再到博士论文的逐步演进,其趋势越来越学院化.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以北京为代表的都市建设、都市生活、都市文化以及都市书写,探索由“北京文化”起步逐渐走向“都市研究”的北京研究之路.具体做法是倡导人文学者走出书斋,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兼及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出发,以“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为中心,先后举办了五场学术会议,四轮大学课程,出版了十种“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并指导了十位博士生撰写相关论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