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观点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2-12
正1吴敬琏:市场经济制度所必要的改革都应放在优先地位3月22日,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出席"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时表示,改革优先顺序最好是按照需要,也就是说一定水平的能够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它所必要的改革,都应该放在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张光辉在《参与式民主发展视域下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生成逻辑解析》一文中指出,如何实现政治稳定特别是可持续政治稳定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尽管政治稳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诉求,但其矛头指向的却是政治权力,或者是基层政府。政治权力的非良善设计,即政治体制的缺陷可能导致权力运行有背于甚至侵害公众利益,这就意味着要从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3.
正特权:一种源远流长的规则体系政治学意义上的特权,指少数人凭借政治、经济或身份地位上的优势而享有的法律与制度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往往与政治权力相伴相生,以其所寄宿的政治体制为"挡箭牌"粉饰自身正当性,又悄然侵蚀着政治体制的命脉与根基。法国近代政治家西耶斯在《论特权》一文中,从亲身经历出发,生动地揭示了特权阶层和特权现象的存在对国家社会的深刻危害:"他们充斥宫廷,包围大臣,独占所有的恩赐,所有的年金,所有的带薪职称。阴谋把目光普遍地投向教会、司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把党政分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或突破口,无疑表明我党立志改革、善于改革和勇于改革的决心。然而在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展开的今天,弄清党政分开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的理论根据、发展进程及党政分开后的任务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利,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最近,中央组织部分别召开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到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去。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     
进一步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党处在核心地位。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就要对原有执政方式的弊端和不适应性有足够的认识,打破在这方面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权力、权利和利益是政治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权利与权力不断调整配比的一个过程。我国在社会物质资料较以前更加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对权利的不断异化,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政治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因此,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当前政治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综合考究,其实质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权力与权利的配比,更加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实现全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深入剖析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内在联系,找准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于重新获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照权力授予原理,人民群众拥有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是,由于权力自身的惰性、扩张性和过度理性,这种朴素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不时遭遇挫折。于是,我们党力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并尝试将公开范围从行政权力延伸至党委权力,选择县级党委作为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突破口。应该说,这种尝试既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向,也符合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进的理路。但从实践进展看,当前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并没达到预设的理想效果。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促进县委权力公开的内外要素——权力与权利的双重制约和公共参与。唯有合理规划这些内外要素,才能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法国大思想家盂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防止权力失控或滥用,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在现代社会,往往设计出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并以法律作为运行规则,即把权力制衡融于法治之中。权力的制衡有丽种形式,其一是政治系统内的制衡,其二是政治系统外的制衡。前者是指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在我国还包括党政系统的纪检和监察等;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权力制衡,诸如社会监督、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还有社会教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自律等等,也属于权力制衡的范畴,其目的都在于规范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10.
包括畏权怕官在内的消极政治心理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滥觞,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体制性根源,也有文化心理的影响。归根结底,消极政治心理的存在根源于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及政治生活中权力运行的失范和异化。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氛围,只有真正把人民当成国家的主人,彰显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权力异化、遏制权力腐败并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理论着手,引出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体制的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又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一个必然途径,尔后选取湖南省政治体制改革转型所贯彻实施的情况,阐明湖南省转变政府职能的实现对推进湖南省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对改善民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四大报告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在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十四大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3.
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追求稳定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权的主要政治目标之一,而如何在社会发展中保持政治稳定则是各国政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不断探索和寻求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各个民族国家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动,面临诸多挑战与考验;政治稳定问题自然倍受关注。政治民主是政治稳定的直接的、重要的相关因素,学术界围绕二者关系有诸多讨论。本文拟从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权力的结构形式与运行机制──即从政治体制的层面上,梳理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探讨民主的政治体制是否具备政治稳定的功能、能否产生政治…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路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依据先增量后存量改革原则,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就是探讨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李足余 《经营管理者》2011,(6X):310-310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成为各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下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西方的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西方的多党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正确地分析和看待。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受西方多党制思潮等的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其特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三分之一个世纪的历程.在紧迫的政治环境下,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并借鉴了诸多的改革途径.本文从党的建设的视角,运用历史和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党内民主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突破口作用,并藉此探索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的评价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思想“病症” 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上有“改革焦虑症”,那么,在对待政治体制改革上又有哪些“病症”?笔者以为,最近一个时期,至少有一个问题比较明显,我把它叫做“政治体制改革麻木症”。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值得高度警惕的思想“病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民政治心理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所谓政治心理,是指特定国家的公民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事件、政治领袖、政治决策以及自身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作用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的总和。农民的政治心理是特指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现象、政治决策等以及自身政治地位作用的一种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等方面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出发点,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许多书刊文献中把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等同起来,认为公共权力就是政治权力;公共权力不同于政治权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通过探讨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以期做出一些解释和引起公众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