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德辉 《船山学刊》2002,(3):142-143
陈家桢同志的《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一部在研究《金瓶梅》方面具有深刻社会认识意义的专著。在《金瓶梅》里,主人公西门庆从始至终都在追逐女人。与西门庆有性关系的有名有姓的妇人包括原配在内达二十多个。为了占有女人,西门庆丧失了理智,他色荒如炽,频繁“征战”,最后终于导致脱阳,暴死在“性战”的“战场”上。人们通常认为,《金瓶梅》主要是通过对西门庆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它对社会的教育的;《金瓶梅》的文学意义就在于它的警世作用。但是人们又想,如果只是为了警世,兰陵笑笑…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两个时代欲望的故事,欲望在文革时代表现为偷窥和暴力,而在改革开放时代则表现为纵欲。在这两个时代中,人们同样都面临着沦为欲望奴隶和失去家园的困境。比照晚明的《金瓶梅》,《兄弟》与它的共同点都是对欲望的表达,而这一表达都通过身体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 ,它描写了主人公西门庆的家庭从拼凑形成到败落散亡的全过程。《金瓶梅》之所以以家庭为描写中心 ,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家和国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也是最重要的。“家国同构 ,忠孝一体” ,家是国的缩影 ,国是家的扩大 ,国这个范围里的君臣等人伦关系、秩序原则来源于家 ,又通过家得到普及和巩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国家的基础 ,它的变化将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化。《金瓶梅》通过“家”这个窗口来观照“国” ,观照整个社会 ,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有大量的描写。明末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摆脱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话小说的题材模式,把目光投向现实,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从而展现了长篇小说的崭新题材。小说通过集商人、恶霸、官僚于一身的西门庆,反映了明中叶社会的新矛盾新斗争。《金瓶梅》把描写人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对人的欲望作了充分的展示,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中融进了肯定与否定、对立与统一的意识。《金瓶梅》打破了以往文学主要表现崇高和优美的限制,把生活中的丑大量引入文学,并使之转化为具有肯定性审美属性的艺术实体。  相似文献   

5.
美丑尽在情与欲之间--《金瓶梅》的文学地位和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学术论坛》2002,(6):83-88
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透视 ,认为在她们淫荡、凶狠或温顺的表象下面 ,是一种当时少有的、纯女性的、纯自我的追求与抗争 ,一种对于赤裸裸的人的自然欲望的追求。《金瓶梅》所塑造的这个女性群体形象 ,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一个完全从自然而非道德的角度描写的女性世界。《金瓶梅》的众女性超越了传统道德的局限 ,重新发现了“人”自己 ,使得道德和自然各自扬弃自身 ,使中国文学走向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哲学问题的核心是"天道",其试图以天道中的善恶有报因果论和乐极悲生论来治理社会重病。西门庆、潘金莲这些恶人得的病不轻,明朝社会得的病不轻,他们的命运轨迹,还有善者吴月娘、孟玉楼的命运轨迹都在演绎中国先贤哲人的"天道"哲学观念,人都必须遵循"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这一规律。《金瓶梅》哲学问题的来源是古代诸子哲学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如先秦时期道家的"道法自然"、寡欲以保身养生,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和节欲观、寡欲以养心,杨朱一派的适欲顺生观,还有佛家的"色空观"和"因果论"等。《金瓶梅》的哲学命题,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认知生命与欲望之间关系的合理性,二是认知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性。我们应该从哲学的层面去认知《金瓶梅》丰富和有积极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金瓶梅》研究渐成显学,出现了一批可喜成果,罗君德荣的《〈金瓶梅〉三女性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以下简称《透视》)即为其中颇有新意的一种。《金瓶梅》为我国小说史上划时代之作,它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浓墨重彩刻划出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女性形象。把妇女作为作品主人公来正面描写,这在我国长篇小说中是第一部。研究《金瓶梅》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在先贤及时贤的“金学”论著中,涉及此点者多矣,而探颐索幽,论之以专书者,尚不多见。《透视》选择这一角度解读《金瓶梅》便抓住了作品特点,便于深入开掘,避免浮泛之论。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5):185-192
《金瓶梅》对晚明道教科仪、法事、经韵、宫观的细致描画,近乎"道教百科全书",而《金瓶梅》将人的欲望和宗教宿命论紧紧地栓在一起,为读者精心排演了一出平凡而动人的宗教剧。在小说呈现的陈腐的社会现实中,作者以人性作为一个切口,在充分肯定人欲、人性的基础上,又对人欲泛滥、人性之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金瓶梅》空幻式的草草收尾也正体现了作者"反叛"后内心无比痛苦、孤独、彷徨和空幻的复杂心绪,从作者肯定人欲又对人的私欲泛滥进行批评的主题矛盾中,看得出作品希望人们能够在顺应天理、尊重世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更好地完善人性的意愿,这种人生态度也有着对道教思想的最深刻体悟。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社会转型期的人性考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自诞生以来 ,一直存在截然相反的评价。细读作品我们发现 ,作品所描写的社会具有与传统社会不同的许多特点 ,其中的人物也从等级忠诚和道德荣誉转向对金钱的崇拜和欲望的满足 ,在他们身上 ,可以发现人性的自私、猥琐、狡诈、贪婪 ,也可以发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张扬 ,可以感受到在商品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我们可以不喜欢这样的社会和其中的人物 ,却无法否认它是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金瓶梅》的伟大 ,正在于这直面真实的勇气和真诚之中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金瓶梅》围绕着西门庆及其家庭的盛衰荣枯展开情节,西门庆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金瓶梅》是由《水浒传》中的四回书铺衍而成的。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过是个调占良家妇女的浮浪子弟和市井恶棍,在书中用以铺垫和烘托武松的英雄形象。但是到了《金瓶梅》中,西门庆却成了一个社会意义远较《水浒传》中的原型为大的社会某种邪恶势力的代表。从他身上,  相似文献   

11.
论《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不是通过丑对美、邪恶对正义的暂时压倒这类悲剧故事体现出来的,在长达百回的巨著中,除了偶尔出场的极少数人物外,几乎都是反面人物形象。以贪欲化身的暴发户商人西门庆为中心,层层环绕着芸芸众生丑相。在《金瓶梅》的整个故事中,没有争取自由幸福的新生力量与封建势力的悲剧冲突,也没有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势力惊心动魄的斗争。《金瓶梅》悲剧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貌似平常的市井生活描写,通过西门庆这样一个商人暴发户的兴衰史,反映出小说本身产生的那个时代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在矛盾,这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6页)。一《金瓶梅》所蕴含的社会内在矛盾,从表层结构分析,主要表现在西门庆一家神奇般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略论《金瓶梅》中的商官一体化现象牛贵琥《金瓶梅》中的主人公西门庆应是封建社会商官一体化的典型。他发迹前经营着铺子买卖,为官之后为商业经营更加重视,利用官宦的身份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狮子街的铺面就是他当了提刑后开张的。他于饮酒作乐之时念念不忘安排查点铺...  相似文献   

13.
章培恒同志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四期上发表《论〈金瓶梅词话〉》,对《金瓶梅》揭示当时社会黑暗的深切,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都作了非常高的评价,并以此与《水浒传》作对比,认为《水浒》在这两方面的成就都不如《金瓶梅》。  相似文献   

14.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16.
梅东伟 《东岳论丛》2019,40(8):105-112
《金瓶梅》着重身体欲望的书写,推崇肉身的美与力量,视身体为快乐之源,这种身体观是与儒家注重身心一体、以心为主的修身观念相背离的,透露出儒家修身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化甚至坍塌。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小说人物的无礼无仪、无所敬畏和从无省思的生命特质,正是这一社会思想状况在小说叙事中的形象表现。《金瓶梅》的身体书写与明代中后期士风、学风的演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民众尤其绅商阶层驰逐声色、"昧于治身"的生动写照,也映射了儒家修身观念坍塌的情势下,国家政治生活中官员群体性的道德堕落。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发韧期。传统向近代的社会转型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兴盛,商人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扩张,是农业文明走向工商文明,在价值层面上则体现为个人地位的上升,人的感性欲望的张扬。这一历史进程在明清通俗化文学潮流中有着生动的反映,《金瓶梅》即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一部大作品,精华与糟粕杂陈。而我国文化传统则既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其严重的落后面。因此,探讨《金瓶梅》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时,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就《金瓶梅》产生前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金瓶梅》继承了哪些文化传统、《金瓶梅》又反叛了哪些文化传统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金瓶梅》是以《水浒》第二十三回、二十四回中的西门庆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因此,在情节上颇多相同之处,但有些情节也作了较大的变动,其中变动得最大的是西门庆之死这个情节。本文拟从这方面情节变动的对比分析中,对两部古典小说迥然不同的美学风貌作一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