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知感恩、情感冷漠等现象.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感恩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唤醒人们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师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宿州学院感恩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目前在校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现象,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冲击,二家庭环境影响,三是学校教育不足,并据此提出了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一些对策,如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努力培育校园感恩文化等,希望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感恩教育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感恩教育浅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论文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并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应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途径的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的现代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一些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人间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拒绝报恩,背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创新感恩教育途径,提升当代学生感恩素养,形成人人知恩报恩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腐蚀了青年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感恩意识薄弱,诚信缺失,从而导致道德水准下降。文章从感恩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开展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状态.通过分析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含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感恩楷模、树立感恩典型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探讨当前高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成因,主张把经济帮挟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认知、情感、意志、实践四个方面对受助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使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相互交融,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缺失是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致使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这一问题的成因又是由体制、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因此,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来予以应对,最终唤醒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感恩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学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恩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由于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感恩行为造成的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因此,高等学校亟待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推动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识恩,知恩、感恩,以至于报恩,施恩。因此,高等学校应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发感恩评价体系,形成高等学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孝道"则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督教感恩文化和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爱"与"感恩",都提倡"敬爱父母"、"感激父母"。在国内当前社会道德普遍滑坡、感恩之心缺失的背景下,尝试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通过诵读古文经典,汲取传统"孝道"文化的养分;并借鉴基督教文化"感恩"的教义和美国"母亲节"的表现形式,内在以"感恩"作为"孝道"的心理基础,外在把"母亲节"纳入节日序列中,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唤醒大家的孝道意识,从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感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文明的精髓。感恩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学因其自身的语言特征、教材内容、文化内涵、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不失为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大学英语教育这个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对学生以个人奉献为主的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乐既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旋律优美,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弘扬中国民乐,不仅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从民乐发展的角度找到民乐教育的路径值得人们关注,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为例探索如何以民乐团来促进高校民乐教育,为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其精彩论述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应用热潮。为解决当下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问题,有必要研究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践行场域,并探寻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但也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传统文化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他也在治国理政、价值颂扬、国际交往等场域里践行这些传统文化观。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实践端正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是以现代汉语标准语为交际工具,但是在对同一外国人名的翻译上常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是两岸的中国人在选择作为注音符号的汉字来音译外国人名时,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用字不一致现象。事实上,这并不是单纯的用字问题,而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语言心理,折射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微妙的心理差异。台湾的外国人名音译用字,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备于我"的"天朝心态",而大陆的外国人名音译用字,则表现出一种开放多元的文化心态,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渐趋淡化。  相似文献   

17.
感恩道德教育在文化建设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人们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加强道德教育的今天,正面对公民进行感恩道德教育,《感动中国》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个方面。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唤起人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自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音乐考级是对音乐能力进行的分级考试。黄山市作为皖南山城,具有浓厚的徽州文化底蕴,在当地老百姓的观念中学习艺术是旁门左道,自从十年前第一个音乐考级点建立起,至今已有三个考级单位,参与培训并获得考级证书的学员近万人。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黄山市素质教育的发展,更新了老百姓的传统观念。本文通过对黄山市音乐考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本市音乐考级这一机制的运行情况,总结音乐考级带来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发展趋向,提出解决弊端的方法并对黄山市音乐考级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