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学舞台上,以色列文学始终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然而,随着以色列社会的新变化以及巴以暴力冲突的长期影响,以色列文学正背离原有的一些传统,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与追求和平的倾向。从传统到后现代以色列建国虽然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犹太民族却拥有长达四千年之久的文化遗产,特别是2000多年的流散经历和建国后半个世纪血与火的考验,为以色列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对于以色列的作家和诗人而言,民族苦难和不幸就像圣城耶路撒冷层层叠积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以色列是美国唯一一个在北约之外的盟国,不少学者称美以关系为“特殊的伙伴关系”。实际上美以之间的“特殊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立的。在建国之初,以色列奉行的是在美苏之间寻求平衡以摆脱阿拉伯国家封锁的外交政策。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以色列最终投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怀抱。那么,为什么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会发生这种转向?为什么以色列的外交倒向了西方阵营而不是社会主义阵营?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依然不乏积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以色列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以色列国。19世纪下半叶,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推动下,犹太人开始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大规模移民。到以色列建国前夕,大约已有65万来自东欧和俄罗斯的犹太人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建国后,为保证犹太人占人口多数,政府首先在法律上为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敞开大门。以色列建国后通过的第一部法令,就是废除前统治者制定的限制犹太移民的规定;1950年出台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闵捷 《阿拉伯世界》2014,(4):109-120
技术援助作为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援助在外交中的作用,成立了以色列国际合作中心,专门负责对外技术援助。经过60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以色列国际合作中心已经在以色列和海外培训了超过25万、来自132个国家的人员,不仅如此,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数十个示范工程。技术援助的成功实施,改善了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以色列的人文外交能力,成为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中东变局触动着以色列的敏感神经,中东变局将对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穆巴拉克政府垮台后,以色列担心埃以和平协议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对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的未来,以色列则抱有矛盾心态。以色列最担心的是伊朗扩大其影响,并加快核发展进程。以色列对这场变局总体上采取旁观立场,但也意识到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在以色列生活着13万德鲁兹人,与境内其他阿拉伯人不同,早在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德鲁兹社团就跟犹太社团有着比较友好的关系,以色列建国后这种关系得到持续发展。从1956年起德鲁兹社团被正式纳入以色列义务兵役制内,与以色列国家结成“血盟”。作为回报,政府向德鲁兹社团承诺了平等和一体化,并利用国家机器,从历史、宗教、教育、习俗等方面促进独立的德鲁兹民族建设,帮助德鲁兹社团构建“以色列一德鲁兹”的身份认同。但由于以色列犹太国家的性质所限,德鲁兹社团的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2011年的中东变局触动着以色列的敏感神经,中东变局将对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穆巴拉克政府垮台后,以色列担心埃以和平协议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对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的未来,以色列则抱有矛盾心态。以色列最担心的是伊朗扩大其影响,并加快核发展进程。以色列对这场变局总体上采取旁观立场,但也意识到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这给中东和平进程投下了巨大阴影,中东和谈前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拉宾被害使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拉宾遇害后,以色列面临稳定国内局势,调整领导核心和重建内阁的迫切问题。 以色列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总理在职期间意外身亡,一般不影响政府权力的平稳过渡,但在1996年以色列大选年愈来愈临近,工党正试图在这段时期内巩固、扩大和谈成果,为赢得大选作最后的冲刺之际,拉宾遇害不啻是晴天霹雳,执政的以色列工  相似文献   

11.
犹太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纵贯 5000年,散居四大洲的世界性民族”,也曾在亚洲各地广为散居,并在东亚历史上留下了和谐、和平的历史佳话。二战以后,同为亚洲国家的犹太国——以色列和其他东亚(本文是指广义上的东亚地区,包括南亚的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国家的关系却长期处于“隔离”的不正常状态。冷战以后, 随着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以色列和东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开始不断出现突破,并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10日中午聚礼后,抗议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在开罗艾兹哈尔清真寺拉开帷幕.在这个全世界逊尼派穆斯林的教学圣地,人们焚烧以色列国旗,声讨今年5月初以色列两次袭击叙利亚政府军、拘禁巴勒斯坦宗教领袖的行为.抗议者高喊着"不惜生命冲向耶路撒冷"的口号,誓言与巴勒斯坦人一道圣战(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特朗普改变了美国历任总统的基本策略,推行了 一系列"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特朗普政府"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持续制造叙利亚内乱,帮助以色列"境外御敌";全面遏制伊朗缓解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承认以色列对争议领土享有主权并满足以色列的扩张要求;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缓和.特朗普政府以维护以色列利益为核心的中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以色列政治目标的实现,为以色列捍卫自身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资源,但也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建国61年来,尽管其阿拉伯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以色列社会.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对阿拉伯公民实行的是一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则是剥夺与压迫、歧视、隔离和分化的政策.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民族政治意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已克服了最初的混乱和迷惘,将争取自己在以色列国内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作为自己的目标,并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愿景,对以色列的立国理念--锡安主义形成了挑战.正视阿拉伯公民的合理要求并将其纳入以色列民族国家构建的范畴之内,不仅关系到以色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未来巴勒斯坦建国进程及其巴以关系的走向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和对巴以关注度的下降,美国调低对外战略中的以色列分量与以色列希望继续获取美国的足够重视之间愈发形成难以消弭的结构性分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真正害怕的不是拥有核武的伊朗,而是美国保护伞不再关照己身,因而成为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正当美国国务卿克里同伊朗外长扎夫里等为在预定期限前就伊核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进行紧锣密鼓谈判的关键时刻,美国众议院议长、多数党领袖博纳却不顾白宫方面的强烈反对,力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国会,并且还给予内氏在国会山向参众两院发表"中伤"美国民主党政府外交政策演讲的优待。由于此次内塔尼亚胡访美是绕过白宫直接与国会接触,并且事先也  相似文献   

16.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落在携手促成巴以和约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身上。他们三人将分享93万美元的奖金。授奖仪式于1994年12月川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随后便爆发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持续一年多,并于1956年7月围绕“苏伊士运河”再度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终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杰里科、加沙地带,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44周年前夕的一个晚上.巴勒斯坦著名文学家艾米勒·哈比巴家的电话铃突然响了,当他拿起电话听筒时,送入他耳朵的是以色列文化部长扎布隆·哈米尔的祝贺声:我十分高兴地祝贺你荣获以色列文学创作奖……艾米勒·哈比巴听完以色列文化部长哈米尔的祝贺,感到非常荣幸,立即拿起笔,写了一份声明:“我衷心感谢具有文学权威性、科学性和受人尊敬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们决定授予我以色列文学创作奖,感谢以色列文化部长扎布隆·哈米尔先生亲自打电话告知我这一消息”他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传媒专家桑德拉·鲁宾斯坦教授在美国出生、接受教育并生活多 年。退休前,她一直担任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她 和丈夫于2001年定居以色列。她曾两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1986年,第 二次是2004年。中国在这十几年中的巨大变化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20.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