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油画家,徐里的创作历程既经过现代主义艺术的洗礼,也经过民族艺术传统的回归,而他所确立的意象油画探寻方向,可能更深层、也更接近中国文化的本原;他通过书写性笔线所达到的物我合一、所承载的格调与境界,真正凸显了意象油画以文心诗境作为其内核的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鲁贞银 《浙江学刊》2003,2(2):84-91
胡风创作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对象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为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主观战斗精神”概念的形成与胡风对鲁迅的人生和文艺实践的解读密切相关。胡风着重从“主观(心)”、从伦理层面(主观和心的发扬)接近鲁迅,在鲁迅身上深切感受到强烈的主体意识,并把这些作为鲁迅传统的核心基点,从中整合出一种精神力量,纳入到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一元化的整体艺术观之中,认为作家只要拥有战斗的主观精神,就能够通过艺术来追求人生的完美,进而构建起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承和推进了“五四”的思想主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6):116-120
文学杰作具有无限多样性与独创性,其创作关键在于建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理性认知,而这种理性又与传统理性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却与作家的天赋——主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如何建立符合文学创作机理的理性认知体系,如何提升主体敏感性就成为创造文学杰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丛皞 《学术交流》2012,(9):183-187
悲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的题材样式。异域文学精神的启发与作家自我体验的折射一向是学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悲剧精神和悲剧意识素质的主要观念前提,这种学术视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本土性的历史文化处境对中国现代悲剧文学创作起到的重要制导作用。中国现代积贫积弱和战争不断的历史环境以及急遽变化和自由混乱的文化境遇,为悲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文化转型的观念结构的意识分裂与价值冲突,生命个体的全面苏醒勃发的意志与理性的冲突,宗教意识无法忽视的潜在影响,政党政治的兴起与观念分立背景下价值建构的不懈努力,不但使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的创作暗合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多种悲剧观念,而且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观念形态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在四面来风、八方撞击之中迅速而急剧地显示出变革的雄威。文学的总体发展趋向,决定了它运动不息的生态,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这变革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的轨迹,即对于当代意识的捕捉。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作家内在精神结构的重构,使得挣脱旧有的封闭模式的束缚成为一种必然,传统的小说规范也因而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探讨新时期小说家们重构的内在精神构架,寻觅他们捕捉当代意识的轨迹,便成为研究新时期小说观念变革的重要环节。新时期小说家内在精神的重构所涉及的范围是极广博的,包括反叛精神、多元化观念、科学性追求、矛盾心态、超越意识以及竞争、创造、主体等多种组合形态,但究其基点,则归结于内在精神在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变化与重构。本文拟从全方位意识的跃动、象征意识的摄入、寻根意识的自觉、主体意识的强化等四个侧面描述与探讨新时期小说家内在精神结构的变化,以求考察新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在《艺术对象的地域化——论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一文中,曾经对京味小说表现于创作客体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拟就其表现于主体创作视角方面的特征再做些具体的阐述. 我这里所说的视角,并非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所采取的具体叙述角度,而是指创作主体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总体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作家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基本方式——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对其在生活中发现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审视烛照的时候,就会将普遍地、有机联系着地存在于该本质方面的基因全部激活起来,诱发出来,使其由隐而显,从幕后走到台前上来.这种独特的透视生活、调动生活的力量就是视角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善于营造意象是陈与义南渡后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秋"、"暮"两个意象,表达诗人对时局战乱和社会衰败的感伤,另一类主要是"白发"、"拐杖"、"孤鸟",体现了诗人饱经战乱漂泊艰辛后苍老衰败的心态.这些意象总体呈现出一种苍老衰败、冷寂孤独格调,也折射出时代动乱与衰败的影子,使得陈与义南渡诗歌呈现出凄凉苍楚的艺术风貌,体现了诗人在战乱漂泊中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8.
自恋在小说创作中的描写应当是一种相对唯我的情结,尤其在自传体的小说作品中往往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与人物的情绪化揭示来反映人物的理想化本身,恰恰也通过作家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内化以及人物的情绪化展现,来彰显人物的完美理想与情欲化的根本。本文通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自恋情结进行分析,简单地剖析小说创作中人物的自我理想,自我意识,自我回归以及精神释放的自我承认。  相似文献   

9.
达林太 《社科纵横》2010,25(5):124-125
公共造型艺术是公共性的,具有共享、民主、开放、交流精神的艺术。它可以采取各种形态方式来表现,比如建筑、壁画、园林景观、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它也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等等,包括能表达公众意愿意为主要功能的所有公共造型艺术。关注不同地区复杂的自然因素、精神因素、功能因素、乡土经验成为公共造型艺术设计的关注重点,将它在现代新的环境、新的技术条件下,融于设计中,才能创作出适应自然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公共艺术。这样的艺术是具有地域文化的艺术,是感人情怀的艺术,是世界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坛上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是许多具有创新勇气的作家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高度重视,文学作品的中心是人,作家的责任就是使人的世界不断增值,而使物的世界(包括权力的世界)不断贬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沿着人物思绪流动的轨道,淋漓尽致地抒写人物的潜在意识,努力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灵魂深处的真诚、善良、酷爱自由、积极进取的品质展示出来,使人们充分认识在战胜丑恶事物、创造美好生活的斗争中人的作用,从而唤起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而重视人的革命激情。这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发掘,对社会历史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就必然带来艺术方法上的突破。原来的艺术方法与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作家们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更深广地把自己的深刻的思考、丰富的联想、浓烈的感情倾注给读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