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变异系数及属性识别理论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影响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属性识别安全评价模型。根据单指标属性测度值和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值,利用置信度准则识别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安全水平。应用此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以为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规划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交通的现代化是城市经济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可或缺的内容。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陈济棠掌握着广东的军政大权。他掌粤期间,提出了广东省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的计划。通过陈济棠政府的建设,广州的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快了广州的现代化步伐,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自行车的优缺点以及自行车带来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特性;阐述了城市禁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历程及实施条件;对“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特征的全面系统阐释,成为指引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城市耕地资源不断锐减、自然生态超负荷运行、开发建设粗放低效益以及以城市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大城市病”等现实问题,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越来越需要选择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更为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经营目标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存在的各种外部性问题,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综合评价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生态交通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区域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创新性地利用Theil系数对区域内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解构。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现实政策规划的指导作用,运用该模型对2006~2015年京津冀区域内5个城市的生态交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性良好,实证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各个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有利于指导现实政策规划;近10年来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慢,因此科学系统且具体可实施的规划方案是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区域内部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随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亟待探究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生态交通指数的上升拐点;该区域平均生态交通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因而需要在短期内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与排放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水平并发展低碳交通方式则是长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是郊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产物,是城市要素自内向外扩散、农村要素自外向内集聚的结果。目前,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景德镇市目前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现状及特征的调查分析,进而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当前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的特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问题,从城市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入手,构建了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等6大类指标和城市人均GDP等29个单项指标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衡量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对黑龙江省12个主要城市进行了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为黑龙江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赛宣 《金陵瞭望》2011,(13):47-47
赛虹桥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于处在城乡结合部向城市现代化转型阶段,近年来,由民生、征地、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因此.政协赛虹桥街道工委班子提出了“关注稳定保和谐.营造氛围建家园”的口号,政协工作始终以社会治安大防控、社会发展大跳跃、社会管理方式大创新为重点.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影响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DPSIR(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型框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群和城市尺度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城市群尺度下关中平原绿色交通水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尺度下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均衡,且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充分发挥西安市核心城市作用,推动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和完善城市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还要针对城市所处绿色交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持续稳定的响应举措,并随着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国际性城市等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了国际性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与其规律,并明确了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性城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着重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国际性城市的研究成果,为建立正确评价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寻求科学的评价方法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城乡统筹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990~2009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具备可能性。政府应依据医疗产品的属性,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医疗资源整合,有步骤、分阶段地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人口在城乡之间形成双向流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口迁徙制度进行改革。文章总结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成都西部片区在推动人口迁徙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城乡人口迁徙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推进城乡人口迁徙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制度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权落户;明确新村民可享受和获得的各项权利;加强城乡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打破从居住证到户籍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进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关系演化中的理想模式,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度革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妥善处理城乡居民两大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存问题归纳总结,对其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依据基本内核、发展主轴、运行保障和外在依托四大层面构建设计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框架;并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革除二元结构体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高效释放土地红利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等相应的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城乡流通体系失调、关系失调源于流通制度、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和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约束。对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和谐城乡流通统筹路径选择:(1)解除城乡流通不协调的经济约束;(2)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流通的制度环境;(3)创新城乡流通尤其是农村流通的制度供给模式;(4)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以流通技术促进农村流通效率的提高,实现城乡流通协调;(5)树立现代农村大流通意识,鼓励农村流通主体的创新;(6)以"公平高效"为目标,改进农村流通监管。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中严重的城乡分隔。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隔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制度的变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国有企业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两大支柱。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二元体制实质上未被触动。农村家庭承包制虽然是改革初期的重大制度创新,但它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的前提下推行的。当前,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镇化、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当着手进行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旦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必将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农民的市民化问题也逐渐提上了日程。但是农民市民化并不是农民的户口解决、户籍制度的改变那么简单,要实现农民的真正市民化关键在于实现行为主体(即农民)本身的转变。文章对农民在城乡统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现阶段城乡统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供销网络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有配套的"供"与"销"流通网络平台,供销社工作的核心是"供"与"销",它既是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者,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受益者。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供销网络对社会经济发展及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销网络同样应肩负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应该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以"新网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开门办社、开放办社为发展理念,大力构建农村流通网络。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城乡互动是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利益共赢、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城乡互动必须打破城乡之间封闭和沟通的障碍,实行"产"、"官"、"民"一体的合作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合作的治理共同体,搭建多渠道、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治理平台,培育多元复合动力系统,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行动引导规范机制和利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