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11"事件以来,在国际社会反恐斗争的强大压力下,恐怖活动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高科技化、松散化、意识形态化、本土化、年轻化等.为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反恐领域的合作:构建和完善国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加强和提高国际反恐合作的机制与效率,提升和更新国际反恐合作的装备与技术,实施和推进国际反恐合作的综合治理战略.如何认识与评估这些反恐合作的实际成效是一个难题.通过设立合作成本、合作能力与合作收益三个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国际反恐合作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探讨评估国际反恐合作的科学路径,可以对当前的国际反恐斗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际造法:基本原则及其对国际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祖雪 《中国社会科学》2012,(2):127-146,207,208
国际造法的基本原则属于立法原则的范畴。国际造法的基本原则为:客观性原则、国际民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国际法治原则。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国际造法中,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使国际法成为国际社会真正的法律;只有坚持国际民主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的统一,才能使国际法在国际社会起到法律的真正作用;只有坚持国际法治原则,才能使国际法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干预的扩张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的“新干涉主义”和以“反恐”为名所进行的国际干预行动,都是缺乏国际合法性基础的国际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际刑法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是国际刑法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国际刑法的概念应为:国际刑法是在国际社会预防和惩治国际犯罪活动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刑事合作关系并为各国所公认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刑法的法律特征,应以国际刑法的概念为基点,从国际刑法的主体、立法方式、执行手段及效力范围等方面加以分析,可知:国际刑法基本具备国际法的主要特征,是国际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法在刑事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恐怖主义,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实践层面上国家自卫权已在反恐中被借用,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自卫的含义及适用范围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故在反恐中借用国家自卫权存在诸多法律障碍有待解决,以规范国家自卫权的行使,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在宏观上,《国际法史论》从具体国际法史实分析到理论学说述评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一幅国际法史的全景图;在微观上,它通过三条线索,尤其是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史的交叉研究,以国际法律文件为中心和国际事件为中心,展示了国际法是如何在历史现实中运作并发展演变的.由此也可见国际法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广西与东盟中医药教育合作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其具体行动受国际服务贸易相应规则的约束。开展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应坚持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化经营、恪守法律规范、以人为本等适应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理念,采取与国际服务贸易惯例相一致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洁 《江汉论坛》2005,43(11):131-134
国际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国际法立法模式有了很大变化:立法性条约大量出现;习惯国际法形成方式出现变化;出现了求诸于安理会决议和一般法律原则的现象;委托立法模式开始出现。国际法执法模式同样如此:“制度化司法”成为国际法的主流执行模式;合作性国际法执行方式开始大量应用;“形象制裁”作用突显。从国际法的这些表现来看,对它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的期待是具备坚实的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法治战略的形成,不仅指明了国际法已经从其诞生之初的共存国际法经由合作国际法的逐渐发展愈来愈指向基于共进国际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厉行依宪治国的法治使命及其对当代国际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新涵义。因此,在实在国际法意义上,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不断载入有关国际法律规范文件和国际条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法治战略不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与人类法治文明进程的相向而行,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谋大同所抱持的“胸怀天下”情怀和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法治战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统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实现国际法体系现代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法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创新实践;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实现中国从国际法规则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海洋控制与海洋自由的观念交替影响着海洋的法律地位,在渔业领域表现为国家对渔业资源管辖权的争夺,从十八世纪末至今沿海国从未停止过其在这一方面管辖权的扩张.从专属经济区到今天的公海渔业法律框架,国家单方面突破公海捕鱼自由这一基本法律框架的尝试从未成功过,沿海国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却得到了扩张的空间.对渔业资源的管理正在从单边行动逐渐向国际合作过度,这正是渔业观念转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蓬勃生长,其作用日益突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全球化下经济发展和信息浪潮涌动之外,还包括当下国际社会法律现状的因素,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第一,国际法强势化走向在克服其弱势化时的需要;第二,主权国家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承认;第三,合法存在于主权国家法律管辖权的空白场域。基于此,主权国家有必要采取引导和合作的对策,改善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现有态度。  相似文献   

13.
蔡从燕 《中国社会科学》2023,(1):24-43+204-205
近年来,一些国家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国家并未明确“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指“规则”系指“国际法”并据此阐述其关于国际秩序的规则观。事实上,这些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实践表明,其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区域国际法凌驾于普遍国际法以及将国际法泛政治化的规则观。这种规则观损害了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违背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为纠正这些国家经由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追求的规则观,中国主张“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体现的规则观是,确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权威规则体系,同时不排除不违反国际法的其他规则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90-198
恐怖主义是人民的公敌,反恐应对需要全球合作。中国新疆的反恐工作是全球反恐格局中的重要议题,目前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局面可控。新疆的反恐工作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坚持实行法治反恐;通过完善刑罚程序,制定反恐案件的特别刑事程序;合理解释刑法反恐条款的规范内容,并协调与《反恐怖主义法》的适用规则;实现国内立法、国际立法的有机衔接,强化国际反恐合作;增强情报预警,打防结合。只有将反恐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为新疆乃至全国性的反恐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政治风险与国际法密不可分。围绕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基本的国际法问题是绝对主权观念;其次是主权国家承诺约束自身未来行动,即投资者与国家间合同中国家的承诺;再次是东道国针对外资征收产生的国家责任和投资者自身的救济行动。就这些问题,东道国需要通过国际法并根据约束所有国家的那些国际法规范和准则概念而作出一定的调整。同时,还要区分东道国承诺的国际化与非国际化问题。至于在发生东道国征收或违反投资者-东道国间合同的情形时,外国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种救济行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对人权的侵犯,拒绝腐败应该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但目前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普遍没有确认这一基本原则,这导致国际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表面化和缺乏深层次内容。建议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承认腐败是对人权的侵犯、拒绝腐败是一项基本人权,这样将给与国际法与国内法更重的约束力量,在公共政策中增加反腐败的重要性;可以改变对于腐败的公共态度;同时会带来新的行动可能,尤其是可以使用现存的国家的、区域性的以及国际的监督人权履行状况的机制来遏制腐败行为;对于腐败的治理也将提供更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它是促使国际法主体履行国际义务,维持国际秩序的根 本保障。随着国际关系的迅猛发展,现代国际责任制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9·1 1”以来 ,国际合作反恐已成共识 ,成果显著。但美国主导下的反恐治标不治本 ,乃至借反恐谋求其霸权地位 ,恐怖主义活动仍呈扩大蔓延之势。美国以军事打击—政权更替—民主改造的思路推行反恐 ,已造成严重后果 ,势将激化西方同伊斯兰的矛盾 ,从而扩大伊斯兰世界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端正国际合作反恐的方向 ,必须凝聚共识 ,标本兼治 ;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沟通与合作 ;共同发展 ,消除贫穷 ,从根本上清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遏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炜 《学术探索》2002,8(1):46-4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对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挑战。美国发生的 9 1 1恐怖袭击事件更将这种挑战推到极至。面对这一挑战 ,国际社会应积极开展广泛合作 ,在联合国的轨道上采取恰当行动 ,打击恐怖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但单个或极少数国家不应独断采取军事行动 ,更不能以此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违反国际法。  相似文献   

20.
现行国际法体系本质上由霸权国主导构建.中国的国际法治思维停留在"第三世界"层次.美国国际法治思维的堕落,动摇了其霸主地位和构建新时代国际法体系的主导权,这对于中国这位国际法体系后来者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促进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维之革新,乃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中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新国际法治思维,明确不旨在称霸世界,也不走霸权国称霸前国际法治思维层次高、称霸后则逐渐堕落的老路,而是旨在将国际法治思维从"第三世界"提升到"领袖型国家"的高度并予以保持;要借鉴罗马法的范例,以法律因素争取国际认同,倡导适应于新时代的、先进而合理的国际法并以诚信的态度遵守、维护和发展国际法,从而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掌握国际法律体系构建的主导权;要在国际法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以身作则、大度公允、兼顾公私,保有担当构建国际法体系责任之使命感与魄力,最终主导构建出适应于新时代新型国际关系发展需要的国际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