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主义世界描述成为“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其它论著中,马克思也多次运用颠倒方法对资本主义颠倒的社会现实和现象进行批判。可见颠倒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法。马克思如何扬弃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如何发展颠倒原则成为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颠倒发生在哪些现实和现象层面?他如何探求对理论和现实颠倒的重新颠倒?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人探讨,我们可以真正领略马克思化腐朽为神奇的辩证思维之魁力,体会他分析认识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社会现实和现象的方法论精髓。P—一直1先于…  相似文献   

2.
张桂芳 《理论界》2008,5(5):150-151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叙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固守着诺言,拒绝了前来说亲的媒人。然而其兄“否泰如天地”一段话,迫使她答应了太守家的婚事。那么两桩婚姻究竞有着怎样的“天地”之别?“郎”与“吏”差别何在?相关问题如何诠释?本文试以相关语言及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其加以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军向 《南方论刊》2013,(12):58-59
关于人的本质思考,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人从自然界的生存走向社会性的生存,期间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人的境况,人的命运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场面。人是我们在宇宙中所见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有机体。人作为宇宙的缩影,每时每刻都与外部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有机系统。但人的本质究竞是什么?探索人的本质,对我们认清今天的人类命运和人类使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和“民工潮”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外出打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异地转移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构成改变,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持续逆向转移。如何认识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如何选择既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又符合我省贫困地区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如何扩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一、劳动…  相似文献   

5.
香港已回归祖国了。香港的回归不仅是一个象征,它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另一个新篇章的开始。现在人们关心的是我们能否保证实现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的长期不变,并维持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有人提出,实现“一国两制”后,香港在国际社会怎样定位,尤其在亚太经济合作和国际组织中起门作用?在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国际地位会不会受列影响了除中英两国外,在香港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和日本在香港的未来中将扮演何种角色?香港对外关系的展望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影响如何?本文试想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一、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6.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7.
"真"与"可能世界"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前者表明的是命题与命题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事态的符合,而后者表明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态在相对同一的基础上如何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表述出来,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我们适度精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所指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评阎锡山的“人论”成新文什么是人?如何做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也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与研究的问题。阎锡山作为受过近代思想教育的地方军阀,为了巩固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发表过许多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下面就阎锡山在这方面的四个观点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钱袋子是对政府财政的形象比喻,预算法就是对政府钱袋子的价值取向所做的法律规定。政府的钱从何而来?政府有几个钱袋子?应该有几个钱袋子?政府的钱袋子有多大?政府的钱花到了哪里?应该怎么花?政府的财政规模如何才是适当的?政府收支是否应该平衡?政府的钱有没有被浪费、贪污或挪用?应该如何治理财政腐败?本文从预算法的角度入手来一一解读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缘起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历史的尘烟中也曾几度为世界的经济繁荣中心,但是进入近代以来西方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大生产,将人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入商品流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东方帝国还在沉睡中喃喃呓语。当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难以承受先进的技术和工业革命导致了近半个世纪战争的灾难。然而,新中国的建立在给传统的旧农民带来希望的同时,国家一次次的社会政治运动再一次让农民的生存空间像是一个乌托邦的神话一样历经拷打和发难。那么,中国的农民是如何在动乱的年代中获得生存?是如何游离于国家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如何在历史戏剧性的巨变中适应环境而且走出自己的草根工业之路?乡村工业又是如何在国家运动和自身落后的夹缝中获得生机?江村与生俱来的草根工业动力、方向,历史的人的主体性?面对一系列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矛盾,农民是如何调适和互动的呢?以及在探索中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与张力是如何在苏南经济的变迁中得以承载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能否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这一方针,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和深刻理解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两手抓”落到实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事物之间这种相…  相似文献   

12.
从“质”的辩证法到“度”的辩证法叶险明在“第一个伟大发现”完成以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似乎还是一个空白。我以为,可以把对生产力及其演变发展与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形态及其演变发展间的联系,从质的关...  相似文献   

13.
有关“汉语小说”的札记汪政,晓华一、概念的提出“汉语小说”是不是一个能够成立的概念?如果是,它将如何被规定?到目前为止,汉语小说还只能是一个区别性的描述性的说法,它的内涵还没有稳定下来,还处在含混的有待完成和明晰的状态。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个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归属问题陈振明(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厦门361005)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或者说,能否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陈穗华 《南方论刊》2013,(12):68-69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并不是无形的,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乃至创新与变革能力等的具体象征。当今世界,企业界百花齐放,优胜劣汰,出现一种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发展的景象,堪为壮观。企业究竞如何发展壮大,如何立于百年不败之地,这就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善是什么”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富于哲思的伦理学家们,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给出了关于“善”的定义,但是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和表达出究竞什么是善。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也从探讨“善是什么”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到善的定义。但是在经过详细阐发与分析,并批判地指出自然主义学家们所犯的谬误后,得出“善是不可定义的”的结论,从而开辟了“元伦理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于丹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对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病源体或带菌物质,则常常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必为其感染致病而浑然不觉。在文化传播领域,此种感染源可谓多矣,但,正所谓“大道通天各走一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说“吸烟有害健康”,有人偏要“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凭心而论,只要不是太过分,别搞得像萨斯病毒那样人人自危,也应给人一条活路。  相似文献   

18.
“两个必然”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的纲领,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的已太多,从无到有,再到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而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的理论,又该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历史可能步履蹒跚,但前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两个必然”是永放光芒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艾辉 《理论界》2013,(5):221-221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新著《重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一种弥合现代与后现代科学课程观冲突的尝{式》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来得闲细细品读。国内科学教育、科学课程研究近年发展迅速、成果迭出,总体而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更上位的课程哲学的高度对诸多科学课程问题进行清理,进而为科学课程实践指明方向的著作尚属少见,于海波教授新著应算可贵的尝试。在僵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雪鼢中于海波教授富有创意地选择“生活世界”视角对科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重新审视,并确立了四个研究议题:一是现代科学课程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从“生活世界”的视角解读科学课程发展的“钟摆效应”?二是何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一样吗?三是何为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的微观结构,如何深度认知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的图景?四是科学课程世界理想实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科学课程生活世界理想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90年以来,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其它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知识经济的大潮正以“包四荒,吞六合”之势席卷全球。我们即将迈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那么,在新的时代里,人类智慧的集中储藏地──图书馆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本文仅就个体智慧在促进图书馆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如何开发个体智慧做一探讨。一、“个体智慧”在图书馆现代化中的作用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