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确定质的依据是:第一、事物作为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第二、事物及其质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质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体现着主客观的统一。质由实践确定,其机理是:第一,事物的存在状态同人的实践需要相契合,事物的某些潜在功能和属性显化出来,被主体确定为该事物的质;第二,在实践中人通过思维把某一时间内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确定为系统质的某个方面;第三,事物被实践改造或重塑而形成新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2.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构成,主要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生产力、以低碳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绿色生产力、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催生,需要理念引领机制、动力机制、主体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当前及未来我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储备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是为实现师范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改进升级活动,是在特定的“场域”中进行的主动自觉的交往活动,其目的指向基础教育实践品质的持续提升。当前,高师教学行动主要存在“去实践”倾向,不良“场域”制约效应,行动缺乏自觉主动性,缺少合作与互动等突出问题。面向“强师计划”的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方向是:从“去实践”转向“亲实践”,彰显教师教学行动的清晰目的指向;从受约到赋权,夯实教师的教学行动自主权;倡导反思与创造,在自觉主动中推进教师教学提质行动;注重合作与互动,在平等交往中开展教师教学提质行动。  相似文献   

5.
围绕公共政策议题的民意表达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意只有进行了有效聚合形成公共利益才能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价值指引,改善民生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稳步增长的经济、民意表达行为的合法性地位以及公众表达政策偏好的能力是民意得以有效聚合的要素.由此,民意有效聚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显,需要利用制度内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重大决策听证等设计,以及网络、电子投票、远程视频会议等现代化表达途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性作用才能使民意有效聚合起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并向政策制定子系统传输.  相似文献   

6.
“反义聚合”和与其相关的反义词、反义关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它是由语义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的语言单位形成的集合体,这些语言单位主要包括词素、词和词组。从语言单位的性质上看,“反义聚合”有时是词素与词素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与词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组与词组形成的聚合,个别的还有词与词组形成的聚合。  相似文献   

7.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大国竞争格局,是针对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在驱动能力、支撑载体、发展方式、生产力要素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层面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关键任务、价值遵循、发展要求、实践原则上体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宏观治理,更好地发挥国家主体作用;增强内在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支撑载体,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强化持续保障,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一、关于实践的标准实践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在它成为评价对象时,就必然遇到一个标准问题.正因为评价对象有质的差别和评价的目的有所不同,所以,“标准”本身也存在着质的多样性.这里所讲的“实践的标准”指我们断定实践正确与否的最终根据,与“检验实践的标准”含义是有区别的.与实践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认识活动,这里就从实践标准与认识标准的差别入手,谈谈实践的标准问题. 首先,在实践的标准上不能排除功利性.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标准.真理标准是认知标准,它解决的是认识真假的问题.认识的真假问题就是认识是否与认识对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是有效引领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积淀与理论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相涉对话融通的交往理性,内蕴价值关涉的价值理性,蕴蓄自主创造的实践理性。其在交往理性向度中呈显了主体融通、文化会通与界域联通并存的对话意旨,在价值理性向度中彰显了人文关怀、共富关切与生态关照并重的价值趣旨,在实践理性向度中凸显了本质坚守、辩证推进与方法引领并进的创构宏旨。三重理性向度虽各彰其质、各显其能,但却不能离散而视、分割而论,它们共同建构和绘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理性运思的逻辑内核与时代景观。  相似文献   

1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质态的调适与升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向。比之于其他层面展开的讨论,“民主何以全过程”这一视点构成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元论题”。就结构要素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全”的形成动力不止一端,包括以民主集中制为精髓的实践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结合的经验铺陈、由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成的权利聚合,以及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链接的程序展演。从整体性层面来讲,这些现实要素是系统解答人民民主过程之“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持续走好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道路、助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