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一种鸟,是候鸟。每年春秋就开始远程飞翔;有一种人,也做了"候鸟"每年的10月底,就是常无敌准备"迁徙"的时候。今年62岁的常无敌是北京丰台区一所中学的化学老师,这几天他正准备从北京出发,去往他的另一个家——广西北海,他将在那里度过这个冬天。这个习惯从他2005年退休之后,就一直保持了下来。只是这次稍有不同的是,他打算和他的朋友以自驾车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创作常被解读为对美国南方,特别是密西西比这一独特区域内的人物、冲突和历史的反映;但同时他的创作中也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位作家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的创作在"命运与自由"个人与群体"可利用的过去"以及"忍耐"四个层面上蕴含了"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一种意蕴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清淡美,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既是一个怡然自得的田园守望者,又是一个"猛志固常在"追求个性自由,独抒性灵的个性张扬者.他的田园诗是内心真情的流露,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天然融合的审美意蕴.也体现了个性的心灵与田园守望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于明,1951年出生,比我大4岁.50年代,他的父母与我父母既是同事,两家又是邻居,关系很融洽.50年代末,我家搬到位于东交民巷的机关大院.那时我父母经常出差,顾不上照顾我.于是,大明(他的父母和大人们都这样叫他)哥奉父母之命,多次从东四他家那边坐公交来东交民巷接我去他家小住.记得他笑着叫我的小名"小豆"逗我:"豆、豆、启豆启豆呛,切糕炒白糖!"他爱讲故事,常把我逗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5.
宴尔 《新天地》2012,(6):4-5
刘福兴是河北省黄骅市一位退休检察官,已年逾古稀。他这辈子参与救人47次,独立施救二十多人。他遵循爷爷"施恩不图报,张扬无道德"的家训,救人从不留名,如果不是一篇报道引发的寻恩连锁反应,这位古稀老英雄还会一直"潜伏"下去——一刘福兴家住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常郭村,他的爷爷刘立泰就是个一生帮助了无数人的大好人,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称为  相似文献   

6.
正束星北(1907—1983),理论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1978年,父亲束星北调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他已完全顾不上考虑个人的冤案平反问题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来不及了!"他清楚地认识到,已71岁高龄的他,靠他个人的拼命来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到海洋一所后就给自己定位为"做人梯"。他成立了28人的"物理海洋进修班",常对学生讲的一句  相似文献   

7.
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唐君毅哲学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君毅一生为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立人极"而奋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益于人类与民族的哲学体系.他既重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更重视超主客观的真实世界的哲学.唐先生的哲学体系既庞大而又严密,对中、西、印三大哲学系统,既批判而又有所继承.唐先生也因此常说自己是一位道德理想主义者.他的遗著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李杰 《老友》2009,(5):42-42
老伴爱好广泛,读书、写稿、琴棋书画无一不爱,我常调侃他是个"杂家"。他倒能借题发挥,说能称得上"家"的人,身边该有个好"秘书"。  相似文献   

9.
丁岚 《新天地》2017,(6):18-19
父母为何总被忽悠 邻居小李,常跟我唠叨他的父母. "老爷子上个月又被一个卖保健品的忽悠了,花了3万多块钱买了一张所谓的养生床,不仅没作用,放在家里还占地方.真是怎么劝都劝不住."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公是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常戴着老花镜,对我可好呢!经常带我去游公园,和我下象棋,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很喜欢他。但他有个特点,那就是爱管"闲事"。  相似文献   

11.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马三立抖"包袱儿"的技艺,是不应该失传的。他的徒弟逢年过节来看他,不许拿礼物,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讲一个跟老百姓生活有关的小笑话。有一年,马三立的徒弟常宝华带着王佩元来给马三立拜年,他们一进门,马三立就说:"徒弟,给我带什么笑话来了?"常宝华说:"师父,我讲个笑话,但不是我的,是侯耀华的。他说有一个江湖骗子在马路上卖偏  相似文献   

13.
佛家认为世间一切无常.用变与常估量世间万物,"变"显而易见,"常"难以指认.要辨析新诗的"变"与"常",不妨将其置于新诗发展史中考量. 诗歌之"常"是诗歌与其他文类相区别的特征,也可视作诗歌写作者的共同倾向,或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的诗歌特性,写作者或接受者普遍遵从的一种写作规则或标准,在此简称诗道."变"则是对常规写作的一种解构,或曰革新性写作.  相似文献   

14.
志忠 《山西老年》2010,(10):14-15
一1906年1月19日,贺昌出生于山西柳林县的一个士绅家庭。小的时候,贺昌性格刚毅,好学敢为,聪颖异常。他酷爱文史,特别喜欢听父亲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他常对同学们说:"大丈夫不作岳飞死,也当作班超名震天下。"当时中国大地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贺昌对此非常忧愤,在一篇作文中他写道:"国家灾难临头,应挺身而出,即使牺牲也不退缩。"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2007,(11)
朱德同志,战争年代是人民军队总司令,建国后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无论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都非常注重学习。他常说:"一个革命者如果不好  相似文献   

16.
陈晰  余玮 《华人时刊》2009,(6):22-25
目标锁定感兴趣的领域李开复祖籍四川,出生于台北。1972年,家人把11岁的他送到了美国。在风光秀丽的田纳西州,就读于一所天主教学校。高中时,学校安装了一台很旧的IBM电脑,李开复对它着了迷,他常去那里玩,写游戏,做运算。在电脑神奇的世界里,他感到其乐无穷。选择大学专业时,他也曾经根据"世俗"的标准,选择了法律专业。可是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7.
杜威是很注意逻辑问题的.他写了"逻辑问题论文集"(1916),和"逻辑"(1938)等专门讨论逻辑的书.他的"思维术"一书中,也有一大部分是讨论逻辑问题的.他制造了一套他称之为"实验逻辑"的理论.他的这一套"逻辑"是对于形式逻辑徹底的破坏和歪曲,是逻辑学史中最荒谬的一种"理论",是不折不扣的胡说.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清末民初的各次政治事件都有他深度参与的身影;是笔锋常带感情的文章大家、学术大师,给后人留下1400多万字的精神文化遗产,登上文坛后平均每年写下39万字.作为教育家,梁启超做得也非常出彩、出色.社会教育方面,他发表的倾动一时的《新民说》,是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代表作,他自己也以启蒙大师的不朽地位被镌刻在思想史的丰碑之上;学校教育方面,他跻身因培养了举世公认的50多位学术大师而在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阵容;家庭教育方面,他创造了"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俞祖华、俞梦晨的新著《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对梁启超的育子之道与家教传奇进行了深度的、全面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高洪波所有儿童诗都是为完成把欢乐还给儿童此一使命而创作的.为此高洪波儿童诗首先要表现和释放当代孩子的郁闷和苦恼.他还常表达孩提对于游戏的强烈向往与呼唤,努力还原童心的纯真与稚拙.其儿童诗因机智诙谐而令小读者颇为赞赏.其次,高洪波儿童诗非常注重表现儿童感到极大兴味的动物.他从孩子那儿受到启示而获得了一双"儿童眼",因而他擅长于以拟人化独特视角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高洪波儿童诗之所以颇受孩子欢迎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试论荀子的天人观非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自觉不自觉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往往忽视人类维护自然的义务;二是否认将人类伦理道德扩展到自然界的必要性.而荀子常自觉地将"天"(自然)人合一,并要求人们在"制(顺)天命而用之"的同时,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他主张把人类伦理关怀视野从人际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礼"事于天地.从二者之间的区别得出结论荀子的天人观非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