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对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之心>已从许多方面做了研究,但是很少文章对马洛对库尔兹的认识过程进行讨论.本文将从叙述视角和叙述眼光出发,以马洛作为叙述视角,通过会计师、经理、制砖师、俄国人以及主人公马洛的叙述眼光来一层层地揭开库尔兹的神秘面纱,使库尔兹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库尔兹的追寻,马洛认识了自我,找到了道德的拯救:忠诚,相互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2.
史侨 《新天地》2017,(4):34-35
时下,一部抗日电视剧《敌后便衣队传奇》忽然又被网友翻出来,其中一个片段被称为抗日神剧的巅峰之作.在抗日武装举行的比武大会上,自称"爆破王"的马洛同志端出包子请大家品尝,然后把咬了一口的包子扔出去,包子落地登时爆炸,仿佛马洛扔出去的不是包子而是手榴弹.随后马洛又相继拿出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每一样,都既能吃又能炸,马洛称之为"蔬菜雷".  相似文献   

3.
<黑暗的心>中主人公马洛的非洲之行是其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作者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马咯的思想成长历程,重构小说的成长胡型.通过对<黑暗的心>情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以马洛的成长为线索的深层结构,从而有助于读这篇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赋予世界文学以不同的内容与风格.田园诗也摆脱不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作者自身的社会实践造就了作品特色的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欣赏马洛、华兹华斯、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对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一个大胆假设,即马洛以自然为仙,华兹华斯以自然为母,陶渊明以自然为妻,试图揭示社会实践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展示了人性的本我、自我、两面性和差异性,并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作品探索了文明的内核和外表,展示了人性的黑暗、复杂和悖谬.作者试图透过各种表象去感受每个人对尊严的要求,从而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9.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约瑟夫·康拉德的所有小说中,<黑暗的心>也许是最关键的一部.主人公马洛对库尔兹的寻觅过程,也是对其心灵堕落历程的解构,是对欧洲文明道德从崇高到毁灭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马洛和库尔兹的关系一直是批评家讨论的焦点,本文拟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他们的关系--马洛寻找和拯救库尔兹的过程也是其寻找和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作者对《黑暗的心》中马洛这一独具匠心的角色设计,揭示了马洛在该小说结构和主题两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他和作者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海洋文学的角度考察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在整个英国海洋文学体系中,《黑暗的心》是众多文本的集大成者。凭借其对欧洲入侵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细致而耐人寻味的刻画,《黑暗的心》凸显了海洋在殖民活动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马洛的听众“我们”在泰晤士河口所发的思古之幽情很显然勾连起了海洋在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为下文马洛对非洲之行的叙述作了主题预设;同样作为陆上的主要交通动脉和母亲河,泰晤士河和刚果河在历史命运中的遭遇发人深思。海洋和大河在《黑暗的心》中明暗对照,前后呼应,共同推动了小说主题的呈现。这一主题关乎海洋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黑暗的心脏》中的“孤独”主题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洛去寻求“黑暗的心脏”,而库尔茨正处在“黑暗的心脏”,他们都有着一颗孤独的心灵,他们的孤独透露出康拉德的孤独。  相似文献   

15.
马洛礼《亚瑟王之死》中的兰斯洛特,兼具英雄与反英雄的双重性,他的存在导致亚瑟王之死,他与王后的恋情,又是爱情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方生命虚构叙事是一种以历史人物的生命因子为叙事驱策,通过虚构化策略再现历史人物人生的创作体裁,马洛与莎士比亚作为“作者之争”的主角经常出现在近期的 西方传记研究和生命虚构创作中。达甘在《马洛与莎士比亚秘史》中将学术元素与侦探元素交融在一起,以生命虚构文本而非学术论著的形式再现《哈姆雷特》的创作过程,藉此 创设一种另类的“共谋理论”,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后现代语境下西方生命虚构叙事的学术化、另类化和不自然叙事化的创作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不仅是英国戏剧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也是同期欧洲文学的高峰。这个时代人材济济,灿若繁星;剧作技巧娴熟,题材多样。因此,不少评论家认为,即使没有莎士比亚,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也足以为英国文坛增色添辉,令后人叹为观止了。“大学才子”之一的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就是这批戏剧巨匠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在世时间不长,创作生涯也很短暂,但却以奇特的想象、宏大的气魄为英国剧坛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人文主义戏剧遗产。本文拟就马洛的三部主要悲剧《帖木耳》、《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尔他岛的犹太人》,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特别的微笑     
《阅读与作文》2007,(6):6-9
玛吉热爱自己居住的这个整洁的小农场,与和蔼的妈妈在一起她感到又安全又幸福,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高个子,还有几十只猫和看家狗马洛。可有一天妈妈说:“玛吉,下周你该上学了。”玛吉停下抚摸趴在膝盖上的那只小猫的手,轻声说道:“我不想上学。”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拉德被西方评论家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的重要作品《黑暗的心》历来备受推崇。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黑暗的心》中主要人物库尔茨和马洛对于物质与道德的不同态度,探讨物质利益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这个重要主题。对物质"进步"的狂热追求会导致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而只有坚持平等、博爱的理念,才可能实现道德救赎。  相似文献   

20.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