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主旋律电影叙事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青 《兰州学刊》2008,(11):169-171
为摆脱在商业片和艺术片夹击的尴尬地位,向中国主流电影演进,主旋律电影通过叙事模式转型,进行内容的重组和形式的重建,受众层面逐渐扩大,观众对影片认可度也逐步提高,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王寅博 《社会科学论坛》2010,(20):194-196,204
2009年《建国大业》《风声》《十月围成》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以单部影片票房过亿的成绩成为了国产影片票房的支柱。主旋律影片不再仅仅作为执政党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工具,其渐渐具有的"寓教于乐"性质。商业化元素逐渐被主旋律电影所接纳,原有主旋律电影对于"严肃性"的诉求观念正在被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性、消费性所解构。商业化与主旋律电影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语境中,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越来越凸显,传播中国梦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重要任务。根据好莱坞剧作家布莱克·施耐德的叙事理论,在中国梦主旋律影片中,中国梦核心精神的叙事优化可以采用两种样式:其一,在关系型故事中加强人物互动及情感交流,并借助"物质化身"和"人物化身"对"精神目标"进行具象而立体、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达。其二,在塑造人物时融合其原始目标驱动与崇高目标驱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个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代言人,激发人民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的中国文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主流文化的统摄力减弱 ,精英文化急剧衰落 ,而大众文化则借助市场的力量蓬勃发展 ,一跃而成为主导性的文化。处在这种大众文化的语境中 ,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发生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转型 ,走向世俗、贴近大众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自觉追求。革命战争及历史题材影片注重再现壮观的战争场景 ,塑造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 ,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领袖传记和英模人物题材影片尽量使领袖平凡化、英模人物世俗化 ;日常生活题材影片则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际遇 ,努力发掘生活的诗意与温情  相似文献   

5.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折射出的是多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入变迁。其中,张艺谋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段始终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蕴涵。以《英雄》肇始的古装大制作武侠影片则是一个进军“国际路线”的典型范例,同时体现出影响中国电影工业机制与文化接受的复杂动因。而在这一令人瞩目的电影“飞地”周边,则是“新主流电影模式”和政治主旋律电影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伦理可以分为道德与人伦两个部分。道德是强制性的,人伦是非强制性的。当道德处于强势地位时,它必然要侵入人伦的地盘,把一些本应属于人伦的范畴划入道德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理性的色彩。而当人伦处于强势时,它也必然要侵入道德的地盘,把一些应属于道德的范畴划入人伦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感性的色彩,从而出现审美化的倾向。道德与人伦都既有理智的一面也有情感的一面,但就其侧重点来看,道德必然是偏于理智的,而人伦则必然是偏于情感的。因此,建立在理智主义德性基础上的伦理学,其所论述必然侧重于道德方面;而建立在情感主义基础上的伦理学,其所论述必然侧重于人伦方面。不区分道德与人伦,所谓的“理智主义德性”和“情感主义德性”实际上很难说清楚。  相似文献   

7.
曾胜 《兰州学刊》2008,(11):166-168
身体隐喻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近期中国电影制作中广为运用,使影片的叙事变得生动而复杂。主旋律影片通过身体的伤痛营造悲情来凝聚影片的情绪感召力,强化观众对其道德伦理言说的认同;商业片通过性与暴力的震惊式身体展示。迎合观众对’欲望影像的消费需求;文艺片则通过身体的异化来传达现代性时空压缩中的颓废体验。对身体隐喻的诠释成为解读影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尽管人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揭示和本质分析有很多视角,但作为一个不争事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是和人伦信任存在密切关系.人伦信任型塑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礼治”、“人治”以及“无讼”特点.人伦信任为视角有利于深化和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当下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以往的那种借助于血缘或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关系对法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和消解作用.因此,对人伦信任的反思与超越,便成为构建现代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影评论中"黑色幽默"有被泛化运用的态势,且与"黑色喜剧"混用。其实"黑色幽默"虽然难以界定,但有基本的文本特质;与"黑色幽默"有关的中国大陆喜剧片中有典型的黑色幽默影片,有不够典型的黑色幽默影片,还有被误读成黑色幽默的影片;而"黑色喜剧"片与"黑色幽默"片在来源、选材、人文内涵、叙事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当然也有相似点。  相似文献   

10.
李存霞  马腾 《兰州学刊》2012,(7):216-218
主旋律的诞生及其20多年的形态演变,是一种合乎历史规律和艺术规律的运动。社会转型时期观众审美观的变化,电影的产业化改革,国家在意识形态宣传上的软化处理……这一切推动了主旋律电影与时俱进,依靠其灵活适应性,不断更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汲取类型化、明星制、奇观化等商业因子,在国家意识形态和商业元素的交融统一中,在2007年左右实现了向新主流电影的蜕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