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现代性是马克思关注现代社会的最基本视角,通过它来观察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社会的发展,尤为确切。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资本”现代性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也让人类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代价。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引入“资本”现代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也需要辩证的看待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资本”现代性,控制其代价。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生产要素论”——认识“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历史已经经历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社会阶段的发展与演进,都验证了这一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发展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即其社会发展方向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力,是构成生产能力各要素的总和。它包含着多种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这样,我们在坚持“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可以对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莎·卢森堡、列宁和希法亭在围绕资本主义是否崩溃以及扩大再生产是否实现问题进行争论时分别侧重商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货币资本循环,都没有从三者统一的角度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马克思在破解“斯密教条”的基础上,以价值的纯粹流动性为中介,揭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差异,描述了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中作为资本的价值在两大部类之间的运动,指出这一运动以资本价值的流通为基础。“资本再生产图式”之所以能够透视现代社会的结构,是因为这一“科学抽象”将经验上升为知识论本身,范畴的运动蕴含了资本运动的现实。在《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马克思坚持了对“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视,这一判断是基于MEGA2《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部分和对《资本论》第二卷理论体系的理解得出的。建立在“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相统一的结论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能在更广阔的解释视域中观照资本再生产与当代国际资本循环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陈宝 《兰州学刊》2009,(4):20-24
对马克思来说,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积极功能,又内蕴人的物性化和异化。我们要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当代中国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发展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的张力,在这个张力中间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资本”这一范畴将现代性概念化,并将资本逻辑领会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也正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资本的竞争与增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在实施资苓原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将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红 《江淮论坛》2015,(2):24-29,45
"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最先由经济学使用,随着该理论的逐步发展并逐渐成为政治学、社会学分析和解释工具,经济学界又开始反思社会资本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资本形式。而这一反思最终指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本质的追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社会关系与生产要素相统一的角度对资本的考察,为澄清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社会资本的本质,而社会资本的生产要素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社会资本是资本在继吸收自然界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之后为自身增值寻找到的新的价值增长源泉。  相似文献   

7.
李伟 《天府新论》2015,(5):28-33
羊年春节,一场疯狂的“电子红包大战”席卷了全中国,“收、发、抢”成为重要的节庆方式,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这种新型的节庆方式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商业动机,其本质在于训练一种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新型的消费与生活方式,即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进行移动购物和移动支付。在这一过程中,手机智能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成为这种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助推手”,通过无限拉近人们与商品之间的距离,实现“随时随地购物”的商业目标。面对市场对社会领域的入侵、资本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规训,如何“保卫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议题。国家应通过行政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力量来抵制资本对社会领域的入侵。  相似文献   

8.
钱津 《中州学刊》2002,1(3):4-8
经济全体化已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其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运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资本运动具有现代特征,有其自身自发的追求动力,资本的人格化在这其中起到现实的作用。但现代的资本运动是靠自身质量的提升才起到推动全球化作用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其决定的源泉是劳动主体的智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全球化与造就它的资本运动是不等同的,它具有自觉性和公益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颜岩 《江汉论坛》2023,(5):38-44
“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问题的基本立场。“消灭资本”不仅是因为资本无序扩张将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表明资本的内在矛盾(绝对界限)必然令其走向自我毁灭。梅扎罗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们面对资本并非“别无选择”,而是应超越资本,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具体说来,资本的绝对界限表现为:跨国资本与民族国家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新陈代谢再生产物质条件的破坏、女性解放与实质平等的挑战、长期失业与人口危机的宿命。梅扎罗斯“超越资本论”强调资本作为新陈代谢生产秩序只能在总体上被超越,对我们认清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这一理论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二元对立出发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彻底超越(否定)资本,则忽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和历史多样性,未能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激活“资本的文明面”,克服“资本的消极面”,并在利用资本的同时实现劳动解放。  相似文献   

10.
资本语境终究是一个具有规定性的“元因素”,它始终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之中的,而资本、种族与文化之间则相互牵连、彼此互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所处于其中的“势境”因子.人类要想更上层楼,就必须超越资本语境,进入到“超资本”与“超人”的境界,因为“资本是联结在初民状态与文明社会之间的一根绳索——悬在深渊上的绳索”.一方面,作为...  相似文献   

11.
交易成本的资本化——人际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成本到哪里去了?一些“无形资本”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经济学界尚未解决的这两个难题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第三种形式的资本,即人际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存在于人际之间,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人际资本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或者说,交易成本资本化,便形成了人际资本。人际资本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交易的达成和实现,节约交易成本。文中讨论了人际资本的内涵和性质,利用图形分析了交易成本随交易次数递减以及人际资本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对资本的哲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冲突突出表现为自然与社会的冲突、手段与目的的冲突、理性与情感的冲突、科学与价值的冲突、做事与做人的冲突,但归根结底,主要表现为资本与劳动即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冲突。透过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这一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人的价值诉求则会发现,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是相反相成的。当代中国要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全面发展,必须扬弃资本逻辑,重视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现代性生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资本.作为动力源泉的资本,是推动现代性持续生成与不断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对于现代性的基本动力问题,应当分别从资本的内在规定、资本的动力作用和资本的当代现状来予以分析.正是资本无限制地自我增殖、自我扩张的本性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驱动力量.主要通过“社会时空结构”等中介性机制,资本才能够不断拉动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步伐.资本的增殖和积累进程开启了社会时空结构的巨大变迁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生活剧变,这表现为“时空压缩”与“时空伸延”过程的相伴相生.与早期现代社会不同,以“信息化”、“自动化”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已经将世界带入了“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并不表明科学技术和知识信息对资本动力的取代,而是表明资本积累方式的具体形式的变换.  相似文献   

14.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变革。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九五”计划和15年长远规划,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实施好“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本文就“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可持续发展是崭新的社会文明观从人类社会关于“发展”思想的演进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折,形成过四种主要发展观。首先是“经济增长论。”这是一种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依据的传统发展观。但是,资本推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波 《理论界》2006,29(7):224-225
“社会资本”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社会资本”概念。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比较混乱,一些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影响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既然“社会资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那么详细了解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对于我国社会资本理论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的习惯性认知以及所感知的物质世界的形式结构,制造了当代人的迷思。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被人类赋予意识、情感、意志等,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了工业化时代的物化逻辑,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时代的超验性憧憬,逐步演变为社会的集体崇拜。这背后都是资本的设计。数字化技术“把现实搬进电脑”,突破了资本扩张过程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人工智能“按智能改造现实”,推动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生产方式的重构。资本逻辑被遮蔽在数字化技术制造的迷思和人工智能宗教般的崇拜中,本质源于资本使作为中介的技术与目的发生直接联系,而自己则以超越的姿态实现了在场的目的,具体体现在资本所构建的“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的分工协作中。  相似文献   

17.
四论道德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资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因此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合理内涵加以揭示。探究道德资本应该坚持经济学思想史上由来已久的广义资本观。广义资本观的立足点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这一资本的一般属性。作为资本的存在首先应该是一种资源,道德与法律一样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部分,制度就是一种资源,而且道德还是在运行有序和发展有效的社会经济生产总过程、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并且带来巨大经济效率的资本资源。同时,由于在信息不完备和有限理性的交易过程和生产总过程中,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约束而降低道德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进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创造,因此道德有理由成为广义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社会将全部剩余劳动投入等级制社会结构再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系统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徘徊。资本力量使剩余劳动投入到物质生产体系中,不断增殖扩张而诞生现代社会。资本扩张过程推进的生活世界货币化,是资本带给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变革,其充满矛盾的过程是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深层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作为资本增殖机器的社会经济结构,塑造了现代人际关系、心理结构与行为方式,产生了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性特质,并且展示为都市生活、品牌崇拜等现代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出充满悖论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进程应当运用各种力量与手段,对西方式现代性扬其善抑其恶,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新云 《理论界》2008,(4):179-181
社会资本本质上作为一种支持性的社会资源内含着社会保障的丰富涵义,在功能上与社会保障相契合,主要表现在物质、安全、精神以及尊重方面的保障功能,并带来人们心理满足感的普遍增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福利效应。建设富含社会资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资本呈现出多维属性。它既是一种在持续运动中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的价值,也是一种以生产要素为载体的社会关系,还是一种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生成的社会权力。资本是资本逻辑形成和发展的固有前提和基础,资本逻辑表现为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扩张的规律、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呈正比发展的规律、资本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资本的运动过程生成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反过来加强资本的力量,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发展。资本逻辑是资本运动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并会伴随资本的自行“消亡”而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