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低调,不是无为,是不显摆。靠谱  相似文献   

2.
人往适处走:职业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往高处走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是人之常情。 一个人在某个职业岗位上处境不好,可能有多种原因:或许是大材小用,不能施展才能并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或许是自己在某一方面才疏学浅,不能胜任该种工作;或许二者兼而有之——虽在所处的岗位上能力较差,但却具有从事别的职业的优异才能。这实际上只是岗位与个人条件不匹配,而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毕业以后,曾在一所中学教数学,他“大智若愚”,教不好简简单单的中学数学课。陈景润的母校——厦门…  相似文献   

3.
人们喜欢仰视。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做人还是干事业,只有放远、放高目光,才能走得更远,也站得更高。因为我们自幼就接受这样的训导:要抬头做人。抬者,仰也,即向上之意。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未等过招已输了三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彻底 告别职业终身制,跳槽正在为 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跳槽现象,已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 跳槽纷纷为哪般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可说是跳槽者一致的想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越来越多的人不安于现状,希冀通过跳槽寻觅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人往高处走”。一些跳槽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抱负,渴望造就一番事业,追求的层次较高,然而由于在原单位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无法施展才华,因此想通过跳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为了“博采众家之蜜”,找新的公司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  相似文献   

5.
李萍  文力 《人才开发》2000,(7):14-15
“人往高处走”,这一反映人类发展进步的心理预期,揭示了我国干部流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我们在研究稳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对策时,就必须对各类干部的心理预期进行分析,从而把握“高处”用人的一般规律。所谓“高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为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塑造“高处”形象,从而创造优于内地发达地区的干部选拔和使用的软环境,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营造边疆干部工作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前,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求职。但是,到大城市求职并非是件“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事,许多“红灯”制约了求职者。 一、需求红灯 就上海而言,根据人才发展“九五”计划,至2000年底,上海市人才资源总量要达到171万,至今还有近10万的人才需求空缺。这10万人才的需求空缺是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往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人才流动就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道风景。众所周知,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从宏观上说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从微观上说,它符合人才要求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愿望和用人单位对各类型互补人才的需求,因而适度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绝顶之选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相约爬山,他俩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高耸入云的山顶。站在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千地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切实感觉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禅师说:"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智者问:"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人生在世,奋发向上是每个人美好追求的动力,但是人  相似文献   

9.
任祥 《人才瞭望》2010,(5):51-51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的柔性流动遵循一个原则: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一个高层主管,比如‘总经理’这个职位,5年前比较低,月薪1万元左右,1998年时,年薪10万还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数字,现在年薪20万-30万元找一个好一点的总经理很困难,一般要开到30万-50万元。”  相似文献   

10.
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的常态,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据调查,中国的年轻人几乎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跳槽率水涨船高,因跳槽而引发的纠纷甚至诉讼也日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跳槽者的注意。跳槽虽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跳槽亦有其”道”。  相似文献   

11.
员工:策划好你的职业生涯有一句西方企业文化用语“你选择了一个企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身为企业员工,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和渴望事业成功的愿望。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样才能既适应环境,埋头工作,又不断创新,高人一等,这就要求员工精心地策划和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一步步地向事业的顶峰攀登。策划和设计:要依据主客观的实际情况现实地对待自己的志向、长处和弱点,策划和设计好将要达到的最高目标。然后用持续性的小目标的实现做积累来达到自己设计的总体目标。策划设计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力资源新领域──人力资源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人力资源营销的 成因分析 人力资源观念发生变革。传统的人力资源观念“见物不见人”,认为人力资源是静态的,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一直是静止不动的;如同“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念则认为人力资源是动态的,可流动的,承认“人往高处走”,“人挪活”,认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有益的,而不应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人为地硬性设置种种障碍,阻止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反之,应该主动出击,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手段吸引人力资源流入。譬如不再谈“挖角”色变,甚至反“挖”成功。 人力资源供…  相似文献   

13.
跳槽原因可以说有千万条,但总结起来最核心的原因不外乎是———人往高处走。小许今年28岁,只有中专学历。在他10年的工作历程中,已经呆过了6家公司,先后从事过小区保安、物业管理、汽车销售、人寿保险、广告企划等工作。小许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换着新的工作,让他快乐的是,工作在变,薪水待遇在提高,而个人的能力、见识也在增长。而小许的同学刘先生,当初找到一份卖楼盘的推销工作。其间,虽然吃了不少客户的闭门羹,但他认为这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强,喜欢与人接触,所以他不怕困难,坚持干…  相似文献   

14.
人生大抵有这么几种状态,容易迷失你自己:一是一段感情,你爱对方爱到生心魔而完全被对方掌控,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一是“玩物丧志”,痴迷一件东西到达了忘我的境界,倾家荡产、众叛亲离也在所不惜;还有一种是看得太透彻,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反而不知道真实是什么,活着是为什么,从而怀疑否定人生的意义及宇宙万物,就是找不着真理了。这三种情况,存在的人不在少数,而且我的身边也有这种人。他们大抵走不出来,别人也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只有等他们自己醒来时,方感悟:我当时怎么那么傻。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身边的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往往热衷于使自己样样精通,全面发展。然而,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欲求面面俱到者多数将只会庸庸碌碌,业绩平平。 人生的路,总是以种种技能、方法或手段而前进的。我们往往离不开这些外在的技能来扩展生命,使一生尽可能地完善。因此,我们的学习或掌握某种本领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的一生,都是靠着这个走下去。只是这里边有个问题,许多人一生勤奋,似乎有着一身的技能本领才干,可到头来却是荒废了自我,同样感到一事无成。尤其那些所谓的“全才”,一生下来,感悟最深。  相似文献   

16.
卑微的心     
多么难得啊,得意时不狂傲,失意时不绝望,用一颗卑微的心对待生活,努力地往前奔,能做到这一步, 应该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吧。  相似文献   

17.
王凌 《人才瞭望》2003,(1):31-31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相似文献   

1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减少,加上“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剩余;为了在这本已拥挤不堪的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他(她)们把目光瞄向了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于是便形成了一股来势汹猛的“打工潮”……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有2100万,加上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共约7000万。《南方周末》报道:我国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力近3亿。人往高处走。在中国地形图上,北京是一块并不怎么出众的平地;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交流中心,是全国11亿人口万般崇敬、亿般向往的首都。改革开放,经济搞活的一系列方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宏图,不少省市都在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这个不争的事实,表明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等诸多重要论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付诸实践。 近年来,一些省市构筑人才高地的实践告诉我们,欲要办好这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有必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策配套。 什么叫人才高地?人往高处走,“马”觅好“草”,“凤”占高“枝”!也就是说,人才高地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人才的“流向…  相似文献   

20.
倒计生命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非洲大陆上的一个民族有这样一种习俗:孩子一落地,就从60岁开始倒计寿命。他们的一切人生大事,都要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他们便可用来颐养天年。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岁方法,人生从60岁开始,过一年就减去一岁。对人而言,越来越小的岁数无疑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