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衡量一个家庭幸福的指标很多,其中家风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上至西周的"周公训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五代十国的《钱氏家训》,延伸至明清的《朱子家训》《曾子家训》,再到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关于家风的称谓也很多,如  相似文献   

2.
<正>家族训诫与家风传承,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而言,家训家风是凝心聚力、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家族而言,家训家风是延续家运、防范衰败的有效保障;对个人而言,家训家风是安身立命、修德润身的人文底蕴。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与家训家风,借鉴其中精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正,则民风淳。何谓"家风",它是指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对个人、对社会都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  相似文献   

4.
正回首革命岁月,总有一些文字可以镌刻山河,总有一些精神足以振奋人心。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家风建设提升至国家治理的高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家风建设。"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编写组编写的"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收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开国元帅和革命英烈的家信130余封、家训50余份。该丛书以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真实的手迹全方位呈现了父母子女及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交流,彰显了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该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好家风是一个家族的宝贵财富,是子女正"三观"的重要基石、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好家风出好干部。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庭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在培树家风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深厚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家庭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厚重感,闪烁着文明的印记与时代的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对家庭、家风、家教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围绕家风建设发表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认真梳理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涵养优良的家风,率先垂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是家庭为子女们树立的价值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与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在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下,要树立优良党风,建设一支有思想、有力量的党员队伍,切实做好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要件,是一个人精神建设的第一环境,对个人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力度,构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赋予党员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设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那时起,家风就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对党员领导干部明确提出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的要求。毋庸置疑,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党风建设;加强党风建设,亦不能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  相似文献   

11.
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是核心人物,应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从严治家,从细管家,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无数事实说明,良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是做人为官的"保险栓"。(1)培育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纵览历史圣贤,无不看重家风建  相似文献   

12.
德育思想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人们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常将之概括为道德型文化或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这应当是很中肯的。作为道德文化儒化的主导途径是德育,所以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家训文化、这两个方面来简述传统文化对我国德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采访多位知名人士、企业家、作家和普通民众,引发公众对"家风"的关注与热议。"家风"的内涵是什么?现代家庭如何培养和传承优良的家风?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记当年,吓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  相似文献   

14.
朱林 《科学咨询》2024,(2):65-68
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同构”式社会,“国”和“家”紧密相连,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是家庭(家族)的传家宝,良好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的红色家风,是董必武在齐家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吸收借鉴祖辈世代相传的家庭美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为:立志勤学、诗书相继的学习观;朴诚勇毅、勤俭持家的生活观;淡泊名利、谦虚低调的做人观;勤劳务本、服务人民的事业观;寓爱于严、不搞特殊的治家观。这一红色家风呈现出了理想引领的崇高性、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家风与党风政风的关联性、继承和超越的创新性、个性与共性的相容性等显著特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学习和发扬董必武的红色家风,对于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风,是指家庭一贯的作风.领导干部的家风状况,不是普通意义上家庭中的小事,它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的好坏.首先,在人们心目中,领导干部家风的状况反映了党风、政风的状况.人们总是认为,领导干部及其家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与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是联系在一起的,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党和政府的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丰泽区妇联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落实推进家庭建设的行动指南,立足家庭这个最有优势、最富特色的工作阵地,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美德立家,倡行向上向善。注重以培养良好家风为重点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延伸拓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近3万个家庭参与"创、评、议、晒、讲、展"各类活动,由各地、各阶层  相似文献   

18.
《弟子规》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蒙学课本,其中许多德育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议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诸如:一、《弟子规》重视德行教育,重视伦理亲情和家庭教育,追求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二、《弟子规》讲求谨、信、爱众、亲仁的品格,把德育和人格塑造相结合,追求心理健全和人格完美。三、《弟子规》认为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四、《弟子规》重视对德育教义的躬行和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档案全面记载一个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情况,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面貌,是城乡经济发展、社会风貌的翔实资料。是培养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传播精神文明,见证创造新时代的重要宣传单、备忘录。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的得力助手。家庭档案是家庭教育的生动教材。家庭档案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能提高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领导干部要通过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着力搞好家庭建设。一要注重家庭。在家庭生活中,领导干部要注重自身的家庭美德修养,正确处理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兄弟和妯娌关系等,在家庭中树立一个有责任心、注重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