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位独具理论特点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 ,他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在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前英语文学和文化界风行的“文化研究”热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威廉斯等理论家的努力。本文从威廉斯代表性论著入手 ,评价他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论阐释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文化批评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2.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重新发掘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验及理论建构过程,也能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邵朝杨 《学术交流》2007,(10):188-189
张跃军教授的新书《美国性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是中国内地迄今为止威廉斯研究的第一本专论,它将威廉斯对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究置于广博的传统哲学与漫长的人文探索背景之中,为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气象,同时也对我国现代文学在西风渐进的环境下,思索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等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英国精英主义文化传统的批判性反思中,雷蒙·威廉斯确立了其关于文化的主要论点,包括: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平常的;大众的根源是将人视为大众的观察方式;大众文化导致文化标准下降的说法值得质疑。在此基础上威廉斯提出:"共同文化"是基于生命平等原则的、自由的、贡献式的、有差异性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具有创造意义和价值观的漫长过程;文化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威廉斯关于"共同文化"的系列思想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7):62
《乡关何处——故乡·故人·故事》(野夫著,中信出版社)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相似文献   

6.
雷蒙·威廉斯对现代传播媒介文化的厚描是人类学现代转向、文化研究社会学转向的表现。他在传播机制研究中自发运用领导权理论,揭示了传播与政治权力和经济集团紧密相关的本质,对民主式传播的建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他关于传播文化关系和电视文化关系的研究,实质是探讨或描述包括电视在的传播系统及与外部的动态关系。威廉斯传播研究四题不仅开创了文化研究传媒转向的先河,而且对文化研究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方面已出现了很多理论。雷蒙德·威廉斯认为这些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类: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认为,新技术中蕴含的特性决定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为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创造条件。社会决定论则相信,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程中的副产品。由于这两种理论在描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上都不尽如人意,第三种理论应运而生,即社会构成主义。社会构成主义将技术及其发展视为动态系统。在研究技术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构成主义还将人类的介入作为该过程的核心。文章以对人机界面创新过程的回顾,揭示了技术…  相似文献   

8.
《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史学史论著,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立场。《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立场是儒家的,《韩非子·显学》的学术立场是法家的,《庄子·天下》的学术立场是儒道兼综的。三者不同学术立场的选择主要基于作者自觉的学派归属意识。《韩非子·显学》和《庄子·天下》对墨家和名家的批评所体现的是儒家哲学的情感意识和实用思维。至于《荀子·非十二子》的“同门相煎”主要来自于儒家内部的观念分歧。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8):126-130
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与林希的《天津卫的金枝玉叶》都运用了"城与人"相互指涉的文学构思模式,以都市豪门的命运沉浮讲述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南北两座城市共同的殖民历史以及创作者的地域文化自觉形成了两个文本共同的"东方史诗性"美学追求。但南北两个大都市以及创作者投射其中的情感价值又有本质区别,代表了近代以来殖民环境下中国都市现代性的诉求差异,一种是对西方文明的有限认同,追求文化共性和融合;一种是认别,强调文化差异和自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涿鹿是古代黄帝、炎帝、蚩尤进行阪泉、涿鹿之战的古战场 ,也是两战后黄帝统一天下的合符地。本文考证了“合符釜山”的史实依据 ;提出了融合统一的不朽文化传统及其现实意义 ;建议在合符地建立合符坛 ,作为2 0 0 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标志点。  相似文献   

11.
立足时代问题,用马克思本人的方法重读马克思,用《资本论》本身的方法呈现《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对推动马克思哲学与《资本论》走进当代、走进城市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紧扣时代主题,努力解答时代重大问题,是马克思哲学及《资本论》的根本方法论特质.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城市哲学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新领域.《资本论》对城市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处理概念与对象关系、概念史与社会史的策略,对城市哲学形成合理的概念与概念群具有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对时间与空间、历史性与空间性关系的处理,对城市哲学确认合理的历史观具有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对精英主体与世俗主体关系的处理,对城市哲学形成合理的主体性原则、价值立场具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处理不同理论、思想之间关系的策略,对城市哲学处理城市批评史与城市发展史的关系,探索面向生活和未来的城市智慧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3月11日,一部被传唱半个世纪,承载着三代人美好回忆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将温暖回归,亮相青岛大剧院。《音乐之声》由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联手创作,是这对音乐剧"黄金搭档"的封山之作。剧作由冯·特拉普一家的真实经历改编,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长演不衰。《音乐之声》这部百老汇经典名剧,1959年于美国纽约首演后便风靡一时。此后,该剧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多项托尼大奖。1965年,《音乐之声》电影被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的乐论中,音乐的地位之所以至高无上,根本原因在于它被赋予了贯通人神两界的异能。音乐神性品质的获得,与它固有的超验特性有关,但在中国上古至春秋时期,神并没有成为一个一体性概念,它既包括自然神,也包括祖宗神。与此一致,所谓"乐与神通",则主要体现出通于自然和通于祖灵的双重特征。这种特性,在上古时期主要表现为借助音乐享祭祖灵并招引自然神,如《尚书·益稷》中的"祖考来格"和"凤皇来仪";至春秋时期则蜕变为音乐的自然感通和生死预言问题。但是,在自然神与祖宗神或空间性神灵与时间性神灵之上,一种被音乐隐喻的超越性维度仍然存在,这就是弥散于宇宙之间的普遍神性。这种神性,在《尚书·尧典》和《尚书·益稷》中被以"百兽率舞"的狂欢方式呈现,在后世乐论中,则被作为"天地之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章.出于反名教的需要,嵇康有意混淆了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从而否认音乐具有哀乐之情,并进一步否定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和”,音乐就是“八音克谐”,其作用是愉悦人的情感,平和人的性情.嵇康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声无哀乐论》开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都市文学: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文亮 《求是学刊》2007,34(3):99-101
在对大自然漫长的适应、改造过程中,城市是人类脱离原始蒙昧状态、进入文明历史的最重要空间标志;而文学与城市的兴起几乎如影随形,文学伴随着文明进程的每一步,及时反映、表现着人类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经验、感受与情感,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学的变革。在世界各地区早期的文学中,都有关于城市的描述与想象。在中国,无论是先秦时期《尚书》对夏商周三代都城迁移和兴建情况的如实记载,《诗经·大雅》对周天子兴建丰、镐两城和东都洛邑过程的直接记述,还是汉代《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等以城市为题材的京都赋佳作的层见叠出,都…  相似文献   

16.
晚期威廉斯用“内在的语境主义”来对作为“生活形式”的实践作出批判性解读,该解读内在地关联于威廉斯对“我思”结构的阐释。威廉斯将“我思”结构中的第一人称作复数理解,依此区分两类“我们”。他又将“思”作“批判性反思”理解,强调实践同时是批判之实践。因而他将“对比性的我们”作“左翼维特根斯坦式”的理解,并在靠拢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用“批判理论检测”来思考规范性问题。该批判自带对于制度环境的敏感性(历史感)。威廉斯的这种“超级反思立场”赋予我们对于生活以合理信心,同时也使其理论面临着各种真实的“两难”与“不安”。  相似文献   

17.
结构模式不仅属于技巧范畴,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红楼梦》的构思是由"空"、"色"和"情"形成的多维立体世界,绾合文献、文本、文化等多重结构模式,是曹雪芹生命哲学的诗化书写。将秦可卿置于其中进行多维透视,回归文本,立足诗意,厘清曹雪芹围绕她设置的诸多阅读障碍,阐释她生命存在的复杂性、深刻性和诗意美。  相似文献   

18.
对音乐能力结构的研究是研究音乐能力问题的重要方法论问题之一.它曾经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各流派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音乐能力理论的产生是与音乐心理学和整个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分不开的.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从德国科学家H.赫姆霍尔茨(1821—1894)的著作《听觉学说是音乐理论的生理基础》问世开始的,赫姆霍  相似文献   

19.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文学人类学视域下,故乡具有复杂而立体的多意层面,即作为地缘的故乡、作为族群的故乡和作为"他者"的故乡。同时,故乡叙事作为人类基本精神诉求之一,从"自然故乡"到"文化故乡"的话语建构过程,是作家对其民情风俗进行"深描"、使故乡无名的地方性知识上升为具有人类普世性意义话语的过程,也是作家进行文学地图重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玉敏 《学术交流》2007,(6):154-156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并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对"思无邪"的解释,自古至今多有歧义。"思无邪"是孔子对《诗》具有广泛社会文化功能的总结,是其"诗教"思想的具体体现。《诗·鲁颂·?》中的"思无邪",其意为赞美马匹之多。孔子引来评价《诗》,用的是其文字义。孔子所说的"思无邪",既不是对《诗>思想内容的概括,也不是强调学《诗》、读《诗》之法,而是指称《诗》全面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功能,实质是强调学《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