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晶莹 《创新》2007,2(2):69-73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的始终追求。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因素。诸如干部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干部的腐败问题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建设。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先进性的主要标志.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行之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要义所在.在实践中,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应该从讲理想、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这八个方面来下功夫、花力气.  相似文献   

3.
何峻 《社科纵横》2011,26(6):4-6,10
推行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也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增强党的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射阳县作为全国首批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县,在推行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探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武三中 《探求》2013,(6):5-10,1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而基层党组织则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础力量.基层党组织贯彻群众路线,必须适应基层社会结构的客观要求,找到联系群众、发挥作用的阵地空间.当前社区与群众关系的日益密切向执政党提出了占领这一阵地的客观要求,但社区能否成为我们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成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和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有赖于加强和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我们应在社区党建中贯彻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天津社保中心作为天津市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在活动中坚持重在实践、重在破解难题、重在解决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支持,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社会保险权益,努力实现"天津社保保您满意"的经办服务承诺。  相似文献   

6.
张小韶 《探求》2006,(Z1):40-4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大力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从制度上和程序上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概念和党的"历史方位"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深入地讨论了党的执政概念所包含的确切内涵和目前理解党的执政概念的两个维度,还深入地讨论了党的历史方位所包含的党政关系问题和对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的领导问题.认为理解党的执政概念的第一个维度是"领导大于执政",党的领导实际所包括的政治关系,要远远大于党的执政所包括的政治关系,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就是执政.理解党的执政概念的另一个维度是"执政包含领导",这个执政概念是一个"大执政"概念,包含了"阶级联合体"和"政权联合体"以及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党和政府文件中使用的"执政"概念就是这个"大执政"概念.这个大执政概念,与现代西方政治术语中的执政概念和体现的政治关系和逻辑完全不同.本文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关系的架构强调的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体现的是"党的执政一元化"的趋向.而这种党政关系结构要求党必须保持和体现它的先进性,做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中国的党政关系建设在重视法制化的同时还应强调领导者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对新兴起的公民社会的领导问题是个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就要担负起政府退出后对公共空间或社会自治领域的保证和监督的责任.不仅继续关注如何完善组织和运用政权问题,还应关注帮助人民实现对权利的觉悟并保障人民依法运用、维护和实现权利.这是共产党人的"第二次革命"或"自由革命".目前可以选择实行政治上的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加强执政建设同时重视对公民社会的领导建设.  相似文献   

8.
叶蔚云 《探求》2005,(Z1):9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从理论上说,民主制度和法律规范都必须贯彻科学的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和变化着的现实去设计和创设;从现实上说,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和相关法律规范数量之多之细,已直追西方发达国家,但其中不少的制度和法规却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制度程式和法律规范的设计上背离了科学精神,违反了政治科学的客观规律.以笔者的理解,"科学执政",就是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探寻和遵循政治科学的一般规律,正确配置社会政治权力资源,获得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实现我党长期持续执政的目的."三个执政"的思想是我国政治发展理论的重大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吴鹏 《探求》2002,(5):7-10
国有企业是共产党传统执政方式的重要基础,这一基础包括三个主要构件:一是单一的财产所有权结构;二是党、政、工三位一体的企业制度;三是政权化定位的企业党组织。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构件都在发生变化。适应党的执政基础发生变化的现实需要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实践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曾竹 《社科纵横》2006,21(2):18-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要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实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近现代以来对国家政府治理行为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又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法治原则的要求;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具体实现形式;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在政权组织形式制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应对我国的政权组织制度进行改革,以实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我们党的本质定位及执政目的。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密切党群关系和探讨掌握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把反腐败斗争,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跳出"其兴也 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使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6,(5)
历史证明: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吏治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党员干部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从微观层面,党员干部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对于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实现"四个全面"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7):5-11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八大以来作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战斗能力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当然要求和必要选择。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体系不健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完善。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三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环境、个人三个方面的因素。有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应以加强认识为先导、以完善监督体系为关键、以理想信念培育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整体推进,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的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历史合法性是否一劳永逸?党执政的现实合法依据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实质上涉及执政权的合法性。所以,从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维度就解答了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问题,即执政权来源于权利,取得于法律的规定和确认,受制于权利。它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涵,符合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既给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给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应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绩效,增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扩大党的组织基础,从而不断增强和拓宽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党群干群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中具有导向功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推动功能;在保持政治稳定诸多非经济因素中具有保证功能.扎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围绕如下四方面展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将工作重心后移到干部监督的环节上;加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推进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民主化进程;明确基层党组织工作定位,增强党的凝聚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堵塞买官卖官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任水才 《社科纵横》2008,23(9):13-15
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是我们党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以超人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坚决反对"以党治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的观念和做法,身体力行地倡导党政分开、依法执政等重要原则.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在其党政关系思想中的人民性、务实性、深刻性、创新性等重要特点.不仅为当时理顺党政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进一步构建和谐党政关系新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8):42-45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反腐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践行法规,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赵春荣 《探求》2005,(Z1):16-17
城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整体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党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完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城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已成为非常重要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