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领导科学》2012,(28):64
崇拜"政治强人"是中国鲜明的政治文化,浓厚的人治背景又特别容易滋生"政治强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存在一个"强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需要"政治强人"大力推进改革,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政治强人"的强势而超越了政治、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导致"政治强人"政治的背叛、经济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灾难。"强人政治"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通常表现为拥有绝对权力与权威的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制定决策与执行政策,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以达到实现改革意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泳天 《决策》2013,(10):76-78
普京,国际上公认的政治强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经活跃了十几年。自1999年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总统的职位以来,他强硬果断的政治风格不仅影响着国内的方方面面,也对国际关系.尤其是美俄关系带来强烈影响。2013年,普京卸下总理职务,重新竞选,又赢得了俄罗斯总统的宝座。  相似文献   

3.
一、"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历史性转换 在历史的长河中,"强人政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政治生态.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独立、富强几乎都是在"政治强人"带领下实现的.但是"强人政治"具有时代性,不可能永续存在.于是,"退场"就成为"政治强人"不愿面对却无法回避的政治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5.
一、政治强人及其特征 何谓政治强人,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基本能在以下三个特征上达成共识:作风强硬、特立独行、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政治强人这一概念并不具有天然的褒贬性质.但人们往往可以从政治强人的公共行政行为的目的、过程及其后果来对其加以褒贬评判.在我国,由于我们党的“服务性”根本宗旨、公共管理人员的“公共性”品质及大政方针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在我国治理领域出现的政治强人应更具“公共精神”,即其强硬作风、特立独行应基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另外,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又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将国家公务人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明确禁止事务官即文官(公务员)抱有明确的党派倾向,而我国却要求“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无论是普通的公共行政人员,抑或是具有一定职务等级的政治领导者,都是兼有政治和行政双重性质的.因此在我国,政治强人因其担任公共行政职务,或者服务于公共事务,更多地属于公共行政的领域.在我国,政治强人的三个外在特征也多是在其公共行政行为中得以体现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强人通常可以称作“行政强人”.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全面部署,其中首次提出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一战略部署,顺应了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集中突显出党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精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敏 《决策》2006,(1):26-27
行政首长的权力失范还是引起了公众的高度警觉。在尧都,谁来监督、制衡高高在上的区长呢?显然,疲软的制度在强人政治面前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8.
民众眼中的政治强人都是铁血铁腕,且对一方事务说一不二的形象,这实际上折射了一部分民众对民主政治现状的不满.反过来说,民众又希望出现政治强人来解决现实政治难题,控制局面维持稳定.因此,强人政治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众,能较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弊端在于它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政治素养,应该是能够对国家政治生活基本要义做理性的把握,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更积极的态度触摸社会的政治脉搏,进而培养其独立的辨析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一名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教师会胸怀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相较此前提出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提出要深  相似文献   

11.
军人政治传统与土耳其现代社会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凯末尔军事强人对土耳其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1.救赎与辉煌———凯末尔军事强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随着蒙德罗斯停战协定(Mudrosarmistice)的签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处于分崩离析和任人宰割的局面。凯末尔曾经指出:“如果该条约全面履行,土耳其人将无立锥之地。”条约签订后,列强迅速分割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并鼓动帝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活动。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顽强的土耳其人自发地拿起武器,抵抗外国占领,并组织了各种“护权协会”,保卫土耳其人最基本的民族权益和国家独立,而其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改善党的领导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两个意识,提高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只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章迪禹 《领导文萃》2012,(10):40-44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遗产,有些成为国家不可承受之重,有些又成为国家不可承受之轻。不论如何,强者们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世界,这才构成了今天的地球。说起古往今来政治强人的落幕,许多都有些让人难堪,远如古罗马的凯撒,还没等他那句"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成为现实,自己就为元老院的兄弟刺杀身亡。又如天之骄子拿破仑,即便能够一度起死回生、重返巴黎也怎奈回天乏术,落得流放的命运。再比如历史中最著名的反派角色希特勒,曾使几乎整个欧洲,并且连带世界陷入战争,但最终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这几位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强人功败垂成而一死  相似文献   

15.
"强人政治"以强制和权威推动社会变革,现实功效不容忽视.然而从长远看,"强人政治"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与现代社会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固有弊端在改革建设过程中不断显露.促进民主法治成长,开启"常人政治"时代,势在必行. 一、"强人政治"转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纵观历史,任何一次改革大变局中,都离不开"政治强人"的作用.社会变革的需求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执政者意志,才能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行动,才能冲破各种利益集团的重重阻挠得以顺利实施.特别是当今中国,在取得高速发展、全面进步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官员作风问题不容忽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的危险日益凸显;国际金融风暴下,经济领域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等.这些问题利益交织,错综复杂,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手段和较大的权威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对食药卫生、安全和健康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给食药监系统思想政治创新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解放思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深入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创新工作实效,总结经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规律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食药监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国的政坛上,有一部分中高级政府官员,他们或敢于直言官场陋习,或大胆整肃吏治,或勇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施政套路,取得了一般官员所没有的政绩.相对于那些四平八稳的普通官员而言,他们个性张扬,作风强势,因其鲜明的施政风格引起社会各界的聚焦,被称为"政治强人".他们非同寻常的施政风格给中国政坛吹来了一缕新风.然而,他们的施政道路并非总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争议和诟病也时刻围绕着他们.人们既希望出现更多的"政治强人"为百姓谋福祉,又担心他们恃强违法乱纪,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如何激发他们的正能量为民做实事好事,又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其负效应,是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如何正确处理医疗卫生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桂芬 《决策与信息》2010,(12):230-230
政治思想基础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本文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做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在自身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完整理论体系、科学研究方法并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