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教育应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然而目前的法学教育现状是理论教育苍白,严重脱离实际;实践教育流于形式。“诊所式法律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强化理论教育。我们在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时候,不但要强调其实践教育功能,更要强调它可以促进理论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避免“诊所式法律教育”仅成为一种技术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将会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2):141-144
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应该是以实践教学为方针的多方法组成的动态模式。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则要结合法学和司法实践特征形成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动态教学模式,即以实案教学为基础,以辩论式教学、法条解读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为辅助的根据教学对象、环境和进程适时调整的动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有什么样的法学院就有什么样的法律人,有什么样的法律人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社会。法学教育不仅仅传授法律知识,而且培养法律信仰,提高全社会的法律观念,促进法治化进程,因而,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建设问题,而是事关依法治国和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目前,广东省法学教育存在着重规模、重速度、重招生,轻培养、轻质量、轻信仰等储多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法学教育的规模失控、起点太低、层次太杂,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统一法律信仰、统一法律知识背景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尽快取消大专及以下层次的法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法学教育的统一起点,加强研究生教育,引入评估机制,切实保证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方诊所法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形式.它初创于美国,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有了广泛的发展.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律现实主义的产物.认知"学习行为"理论,技能、价值和态度的一体式教育标准,个体差异教育和去除"权威"、增权赋能等理念构成了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4):152-155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了实现思政课"体系转化"(即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基本路径: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进而真正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信仰体系转化。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3):125-128
任何法律都必须是实践的。突出法学的实践性、强调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几乎成了法学界极力追求的、具有极大正当性的流行话语。然而,谁都想证明自己的取向是实践的法学实践课程,只是在说实践,还没有真正在"论"实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失思考实践科学本身的构造;二是对实践的认识是缺少对应范畴感的;三是陶醉于所谓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四是人为地创造并分割一些"实践的"和"非实践的"东西。法学的实践观必须在"综合"、"整合"与"融合"的意识下,在对应范畴意义上生存。从多层视角探索法律实践科学中存在的相关对应范畴,是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2):128-133
随着法律职业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各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正在摈弃传统的知识体制以及授课方式,向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加强法律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知识传授是中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的优势,而良好的法律素养则是应用型法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困境的基础上,以涉外合同为例,介绍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期在法学教育中平衡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应用型法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急切需求.2018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突出强调了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和丰富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发挥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在法治人才培养中注重理论功底扎实和实践能力强两者兼具,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教育来源于实践,法学教育的生命力植根于实践.该文旨在围绕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文理工科学生为授课对象,以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成绩评定、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构建了一个以“认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层次化、竹节式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层次化、竹节式实践内容,实现了学校专业全覆盖,有效扩大了学生受益面,更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20,(1):87-93
通过对近些年来出现的"醉驾入刑"、"礼让行人"、规制"中国式过马路"等热点问题的梳理,发现中国公民在法律信仰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人由于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而没有进入道德境界,在守法方面仍停留在他律守法、非完全自律守法状态,只有少数人达到自由(完全自律)的守法状态。由于中国仍处在从"血缘宗法情感伦理型熟人社会"向公共理性的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社会中的公共理性缺失、规则意识缺乏、他向思维方式缺乏、大我思维方式缺陷这些弊端仍在影响着公民法律信仰的形成。基于此,本文提出法治宣传教育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以化解这些弊端对公民法律信仰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经贸争端.对于这些争端,中国和东盟各国已构建了一套多途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但是从经贸争端解决的实践来看,诉讼方式仍然没有被大多数当事人采用,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涉东盟纠纷诉讼解决法律人才方面的严重短缺.目前,中国涉东盟诉讼纠纷解决的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着高校的法学教育落后、在职培训不足的困境.要采取改变中国高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方案,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和编制教材,提升高校教师团队水平,加强在职法律人才的培训等方式来突破中国涉东盟诉讼纠纷解决的法律人才培养困境.  相似文献   

12.
杜承秀  潘小玉 《创新》2012,6(4):117-120
面向东盟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迅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高校应通过转变法学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类型、提升师资水平、实行合作办学、采取多元化培养措施等途径,以实现加快培养面向东盟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孙绪兵 《学术交流》2012,(7):219-222
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水平,必须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应有要求。法律信仰要求的实质就是大学生是否形成法律信仰以及确立法律信仰是否完备的衡量标准。法律信仰应包括大学生"法律至上意识"的确立、大学生对法律价值的高度认同、大学生积极守法精神的形成、大学生对法治的积极参与意识这样四个方面。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完备性,表现为法律信仰的坚定性、专一性和非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法治国家的繁盛,以培育高度发达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为必要。秉持法律信仰、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智慧。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主要方式。培育法律人的人文精神和追求善与公正的实践智慧。培育卓越的法律人,要求法律教育应以塑造人文精神和寻求公正理想的实践智慧为根本。  相似文献   

15.
传统法学教学过于追求客观性、确定性,这与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的目标不相契合。客观性、确定性的实现主要依赖演绎的思维范式,而逻辑演绎是自然科学的方法。法学不与自然科学分享本体论,因而在方法上也不应直接援引其方法论。法学主要关切理解,在诠释学看来,只要有理解,理解便会不同。因此,传统的真理观也并不适合法学。在法律问题上教师并没有独断真理,正确答案只在于师生的互动对话中。这是法学研究型教学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道国 《社科纵横》2007,22(2):143-14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学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应当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主要目标,确立JM(JurisMaster)教育的主导地位,同时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周玉华  吕武 《学术交流》2005,(8):182-185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方式培养的法律人才远不能适应加入WTO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要,不能达到法学教育国际化的标准,无论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育体制、培养方法上都与国际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人才相差甚远。因此,重塑一系列适应法学教育国际化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模式,进行一场适应WTO法律服务贸易需要的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的定位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位不清,办学没有明确的条件,缺乏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法学毕业学生在就业上互相挤压.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考虑简化办学层次,设立办学门槛,推进教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法律思维认识的矫正——以法学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思维是衡量法律人准入或水准的折尺,亦是法治实现的前提.然而,在我国,由于相关理论的粗浅、认识上的错误甚或制度上的因素,法学教育因此迷失了方向,与此相应的法学教育自无效率可言,更无法律人或高精尖法律人适量涌出的可能.走出法学教育困境的当务之急乃是要基于法的自然属性、法学的主要任务、法学教育现状、严格实证主义的观念与制度等问题的反思而确立"法学教育就是法律思维之铸成"的理念,以使法学教育的结果应是使学习者获得"渔"而不仅仅是"鱼";并对法律思维的意义及其与法律逻辑、法律方法、法律知识等要素间认识上的错误予以矫正,亦是说,要明晰:法律思维与法律知识的割裂性及非等量性,法律逻辑对法律思维作用的局限性,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等相关问题,以期在法学教育中为法律思维的培养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完善行政法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宇 《社科纵横》2010,25(7):161-163
行政法教学模式作为行政法教学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法教学的质量,是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授知识经验,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行政法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行政法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针对现行行政法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革新、完善行政法教学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