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家建设的视野下,我国司法改革应当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形式法治建设为主兼顾实质法治建设,变当前的内向性改革为内外兼顾,将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改革视野,让渡部分司法权于社会,进而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金中一 《决策》2015,(1):36
四中全会作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对建设法治国家,加快司法改革作出了部署。2015年将是中国真正迈上法治之路的关键一年,也可称之为法治元年!法治建设,包涵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领域,需要全方位推进。其中司法体制改革,是依法治国之重要环节。其首要目的是:完善政法各部门间的权力制衡监督,把公权力关进笼子里。保持司法权的相对独立性,减少行政权对司法权的权力影响,关键让其多一点部门制约,少一点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64-65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保障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重要职责,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模范实践者,在实现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检察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全党全社会努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能否充分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为社会_串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是检验检察机关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效果的一块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韩超 《经营管理者》2011,(6X):274-27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主义法治也逐步推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司法领域也积极推行司法改革,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梳理司法改革与立法活动的关系,了解我国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探索改革的出路以求完善我国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人民司法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而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笔者以为,在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人民法院应当强化五个理念,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法制新闻传媒异军突起为背景,在法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司法与传媒,尤其是与法制新闻传媒之间的冲突平衡关系,在挖掘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法理原因的同时寻求推动其良性互动的方法,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司法权地方化的现象及其危害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司法权应当是一种中央权力。这就是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是国家设在地方的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适用统一的法律规范,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然而目前在我国实际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司法权地方化的倾向。这表现为,设在地方的国家司法机关,在行使国家司法权力的过程中受地方党政权力机关的不当影响、干预乃至控制,不能独立、公正地行使其权力,以致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国家的法制统一不能得到保证。在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法治国家建设研讨会日前在古都西安召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等1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集中就人大制度与民主法治建设、党的领导与法治国家建设、百年宪政、公民社会与中国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许章润 《领导文萃》2008,(20):35-36
前几年让人颇怀憧憬的司法改革其实已经停顿,再往下走,必然要触及到司法独立,换言之,即公平正义原则指导性下的司法的非党化与非行政化等等问题,于是便走不下去了。而一日不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一日即无真正的司法改革可言,也就一日难免司法权的“私性化”与“准黑化”弊端。道理很简单,司法机构虽然独立编制,但实际隶属党政系统,属于政治机器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所启动的现代性政治安排,司法系统不可能做到一清百清。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将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机制列入司法改革任务之一,希望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因此,将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建立长效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之监督机制,是现实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是认识上的深化和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建国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惨痛教训,确立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相似文献   

14.
时时政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型政治权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促进政治权威法治化。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法治体系,建构一个法治型政治权威,是保障政治权威在法律权威的框架下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16.
邓凯 《决策探索》2021,(2):49-53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正在经历深远变革,尤其当跨界、链接、共融已成为贯穿各行各业从功能到场景、从应用到体验的重要主题之际,司法的规则形态与运作过程也在技术赋能下完成了差序格局的重塑。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司法体制改革”“智慧法院建设”的顶层驱动下,司法信息化不是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司法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法院体系的一次重大的“自我革命”,其核心内涵在于将当下技术创新成果作为助推司法改革的工具性路径,将之与审判、执行以及包括司法人事、司法行政在内的流程管理等具体业务作有机耦合,进而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司法的信息化、智慧化,建立以司法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开放平台,并据此打造可提供裁判指引、统一法律适用的全流程智能司法应用体系,这既是中国法院体系在构建“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侧支持,也代表着显著提升司法能力、实现司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终极目标的未来想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其种种弊端日益突出。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诉讼调解制度不符合司法审判的本体要求和目的,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不利于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取消诉讼调解制度,还司法审判以本来面目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软法的兴起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当传统法治范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之时,软法却能在第一时间内对新兴社会领域做出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复杂的政治工程和政治实践,离不开软法精神及软法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建构中,软法精神应该从文化维度、内生维度、外在维度三个层面上得以呈现。通过软法治理,能够整合三重动力,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激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热情,彰显改革与创新的政治勇气。在软法参与国家治理的具体机制上,可以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层面进行体系设计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法院均是重要的司法机关,作为法官——司法机构中的审判人员、司法权的执行者,在决策过程中所展现不同决策方法、心理活动等等都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异。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在司法建设中需要在保持自己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英美法系国家的优秀成果,通过对国外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研究,建立我国自己的限制法官肆意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司法改革措施,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法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地位依旧不平等以及整个庭审过程虚化等不良现状,应当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方面来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基本措施:通过实行司法令状制度、弱化口供作用以及加强律师辩护权来规范侦查工作;通过改革案卷移送方式,建立预审制度来改进公诉方式;通过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以及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来完善庭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