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柏林  张淑芳 《社科纵横》2013,(12):144-147
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是促进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心育氛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加强多元化资助的政策环境建设,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2.
孙金明 《社会工作》2011,(24):41-44
社交恐惧心理障碍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交恐惧心理障碍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采用人本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案主的认知、行为和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咨询与干预。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丽霞 《社会工作》2011,(22):74-77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贫困生帮助模式的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辅助贫困生正确看待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决贫困生"双贫困"问题。这种帮助模式改变了以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粗放式状态而以精细的角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李丽霞 《社会工作》2011,(11):74-77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贫困生帮助模式的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技巧辅助贫困生正确看待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解决贫困生"双贫困"问题。这种帮助模式改变了以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粗放式状态而以精细的角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建构或重构有效归因方式,缓解社交焦虑。研究发现H学校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偏高,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该校学生较多做出努力、内部、内部成功和外部失败归因,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归因于能力、情境、运气、内部失败、外部失败和外部成功显著相关,但与归因于努力、内部成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建构或重构有效归因方式,缓解社交焦虑。研究发现H学校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偏高,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该校学生较多做出努力、内部、内部成功和外部失败归因,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归因于能力、情境、运气、内部失败、外部失败和外部成功显著相关,但与归因于努力、内部成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我们应在把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和表现的基础上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重点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塑造健全人格,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雷  晏超 《社科纵横》2008,23(6):158-159
高校不断增加的贫困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大学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建立的资助体系仅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却没有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案例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产生诱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敏 《社会工作》2011,(11):38-40
小组背景 毕业是每位大学生必经之路,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态,往往会慌张、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由于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定位导致心理困扰、就业难等问题。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因此,社工尝试运用社会工作小组方法,开展毕业大学生自我定位成长小组帮助他们自我定位,畅想未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药科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情绪——社交孤独、微博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微博与大学生情绪——社交孤独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适度的使用微博,可以缓解大学生孤独感,而长时间使用微博,则会增加大学生的孤独感;(2)情绪—社交孤独方面,男生比女生孤独感更强,但差别不显著;(3)微博的使用与大学生情绪孤立直接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微博使用时间与社交孤立、情绪孤独与社交孤独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450名贫困大学生开展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贫困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在生源地、年级、独生与否、担任学生干部、获奖学金、获资助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敏 《社会工作》2011,(6):38-40
小组背景毕业是每位大学生必经之路,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态,往往会慌张、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由于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定位导致心理困扰、就业难等问题.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因此,社工尝试运用社会工作小组方法,开展毕业大学生自我定位成长小组帮助他们自我定位,畅想未来.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9):47-50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当前贫困地区农民在精神方面贫困的类型主要是思想不思进取型、文化素质低下型、自卑心理障碍型、攀比心理严重型、道德素养滑坡型、法治观念淡薄型、传统文化缺失型、生活习俗简陋型、家庭残缺不全型等。在精准扶贫给物资、送温暖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针对这些类型产生的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实行科学"把脉",组合"开方",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和消极绝望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在国家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并走向小康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从多方面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炯  王权堂 《社科纵横》2011,26(1):157-158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探究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引起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利于探索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蔡蓓 《社会工作》2016,(3):111-115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其“自我概念”发展的主旋律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呈现复杂性、不平衡性及矛盾性等特点,故而“自我概念”往往出现种种偏差,导致出现大学生发展问题。本文在厘清当代大学生“自我概念”偏差基础上,提出一些矫正“自我概念”偏差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自主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和实施、学习过程管理、学习中人际沟通四个维度编制了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并以是否应用云平台教学为变量,探究了云平台技术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云平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过程管理,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相似文献   

18.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路海华  余华 《社科纵横》2013,(1):129-131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承的困境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大学生具有宣泄、多元发展、注重自我表演等要求和特性,这三方面的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文化的阻碍、树立正确价值观、创新传统文化,进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刘玲  杨群 《社会工作》2009,(2):50-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各个群体产生利益分化和群体分化,形成了贫困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贫困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本文将对其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缺乏医疗保障的成因,提出针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