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时期,原属哲学范畴的"健"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唐人标举刚健骨力的诗学思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和杜甫诗论是其中的代表。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也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是"以文为诗"创作倾向在诗学批评领域的反映,也是《周易》倡导的"健"美及其代表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时还与唐宋文人学杜、尊杜意识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相术宣扬命定论思想,同时强调相德、相心的重要性,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为志怪小说家所奉行.他们在小说中通过相术叙事不仅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更宣扬相德、相心先于相形的理念,强化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浓厚的相术文化意蕴.结局照应相术对人物命运的预言,是相术叙事的基本模式.与命运有关联的身体部位或相关情节之描写,由相术引出的出人意表的情节和对美德的褒赞来塑造人物,增加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概言之,相术叙事有引起事由、设置悬念、铺展情节、描写人物、严密结构、深化主旨、引人入胜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李如龙和李小凡先生对动词体貌类型的研究观点,宝鸡方言的体貌系统按"体"态"貌"可以细分为动态、事态、情貌三种类型十五种表现形式,本文运用共时描写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宝鸡方言体貌系统的十五种表现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韩诗外传》以传诗名(以下简称《外传》),但其主要内容并非解诗,而是借诗借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对天人性理的哲学思考是《外传》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其修身治国主张的立论基础。《外传》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道"和"德"为本位的宇宙本体论、混合了自然性和伦理性的天道观,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性论和历史观。在这些论述中,《外传》都表现出了对现实政治、人生问题的深切关注。《外传》之思想体系虽未完整严密,但体现了汉初试图建立大一统思想体系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成为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5.
1956年的"双百方针"为学术提供了一个既狂热又理性的学术空间,《论"文学是人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虽然钱谷融也徘徊在狂热与理性之间,但他在历史环境中做出了理性选择。《论"文学是人学"》是狂热时代的理性产物。由于作品包含了人类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感,因而它对当时狂热追求阶级性的文学理论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对妻子形象的构建,受儒家身份的规定,历来偏重于品德。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的性别意识——对妻子体貌的注意与描写,是对儒家身份规定的逾越。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妻子形象描写范式,并讨论了儒家"身份"规定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于近日公布,我校共有4项获得二等奖。分别是:张莉副教授的论文《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探析》、凌建英教授的论文《广灵剪纸的艺术美与传承思考》、王丽珍教授等人的论文《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殷宪教授的论文《山西定襄居士山曹魏监并州诸军事冠军碑考略》。  相似文献   

8.
在岁时节令描写中,《红楼梦》的诗意美得以彰显。从"情"之彰显和人物形象的诗意化两个方面对岁时节令描写中的诗意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妈妈     
写人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特点就行了。如:《美丽的妈妈》是通过外貌及爱劳动的描写,表达了母亲外表美及勤劳的内在美。《母爱》则是通过写母鸡护小鸡的描写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是一种比喻的手法。《真心爱我的妈妈》、《"小气"的妈妈》、《多变的妈妈》、《关心孩子的妈妈》四篇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送礼》从一件生活小事,写出自己害羞胆小的性格特点。《我发现了妈妈的秘密》从发现"洁面乳"来写妈妈爱美的性格特点。5月8日是母亲节,别忘了祝妈妈节日快乐哟。  相似文献   

10.
历时三年,江南大学文学院肖向东教授完成了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纪穿行——当代中国文学思想主流与"人学"思潮之演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以下简称《世纪穿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张炯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中说:"这是一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历史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内容厚重的、卓有个人精到见解的著作。"此评十分  相似文献   

11.
弘毅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一项光荣的传统。《史记》中凡有着崇高人格、不朽功业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具备这一精神特点。"士不可不弘毅"最重要的凭藉是士之知识和技能,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将士之具体固定的职事责任,上升到精神领域,坚持信念、情操,充当社会理想典型。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的谶纬现象较为普遍,谶纬是其叙述者设置悬念的重要方式,主要有观象、相术、梦兆、谶语四种。观象表现为军师吴用通过观天象的方式预知未来行动的结局;相术则包括叙述者对于重要人物的相貌描写和"术士"对于某人面相所含寓意的判定;梦兆的主要形式是神鬼托梦,通过神降凡或者鬼显圣的方式托梦给凡人;谶语包括谣谶、诗谶、佛谶、道谶等。然而,上述悬念设置方式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各种方式并非只能单独使用,若适时综合运用,则更能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取得更好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自有文学艺术以来,就表现了两种主要的创作倾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描写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4.
"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是一个将宏观中观微观结合起来的全方位立体的指导思想架构。它是在继承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核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屈原外传》是根据古代传说和文献“组合”而成的逸事性作品。考其资料大致来源于唐前,但今所见最早著录《屈原外传》一文的是明董说《七国考》一书;全文载录并署名其作者为唐沈亚之的,是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一书。对于沈亚之是否著有《屈原外传》本文认为应该存疑。  相似文献   

16.
"物哀"是日本人心中极为重要、根深蒂固的一种审美理念,它代表着日本人对于低沉悲愁、哀婉凄凉的悲剧美的一种追求。《蛙》中的"物哀"之美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景描写,隐于朴实无华的故事叙述之中,其中的"哀"和"美"紧扣着日本读者的心弦。若隐若现却又浑然天成的悲剧美成为了引发日本读者共鸣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韩国小说描写女将形象一生经历的甚少,这里以描写女将一生经历的《玉楼梦》《六美堂记》《洪桂月传》《郑秀贞传》为例,揭示有关女将形象描写诸多相似、交叉的情节。四部小说相仿情节可被概括为由诸多母题组成的一条同一路线,其中梦仙感孕、显明女儿身、坠水、中举、征战外侵、深山学艺等,均有成因。探索其同一路线成因,可对其新的女性观以及如此塑造形象和设置情节的时代意义,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18.
《啸赋》是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的代表作,是第一篇和唯一的专门描写"啸"这一特殊的音乐技艺的赋作.该赋不仅是作者对"啸"之颂美,更是作者玄庄道家思想、中和为美的音乐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女作家人性描写的深化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的重要标志就体现在人性描写上。新时期女作家人性描写的嬗变轨迹 ,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体现了作家的审美情趣 ,反映了一定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译文》(1953—1958)与《世界文学》(1959—1964、1966)是唯一一份进行外国文学译介的官方期刊。在国内外政治局势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操控下,以1959年更名为界线,该刊前、后期外国文学译介的选取和译介方法不尽相同:《译文》体现出中苏友好"一边倒"、团结一致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时代特点;《世界文学》则体现出亚非拉各民主国家众志成城、反抗"美帝苏修"的时代特征。《译文》与《世界文学》的译介活动坚持"政治标准"为第一要义,是特定时代的特殊文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