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转型困境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12):46-49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的深刻变革。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农民面临的种种转型困境成为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仔细梳理农民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并予以科学分析,从政府这一城镇化建设主导者的角度出发,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民转型困境,以实现城镇化这一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外包这一创新性改革具有间接生产、多中心治理、政府与市场分工合作的特点.作为一项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安排,实施改革的政府及其部门应主要履行规划决策、经费补贴、规则制定、改革组织、秩序监管的角色与职责.但在目前中国的公共服务外包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型面临着突出的思想、能力、体制和环境制约与障碍.要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深化公共服务外包改革,亟须围绕提高公共服务外包规划决策水平、健全公共服务外包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外包改革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环境来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林志鹏 《社科纵横》2006,(10):53-54
本文从分析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入手,阐明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与公共财政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了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了社会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不仅给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带来新的“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调整发展策略,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政策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双重影响;以及在此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对其准确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演变、内在属性和现实价值三个维度探析其实施的必要性,以期从更深层次认识和把握这一新事物,并为其合目的地运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黄蓝 《创新》2019,13(1):73-8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急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应当遵循协作治理的分析框架,积极寻求公众、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合作,构建协作治理新范式,即建立健全相关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协调合作机制,打造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治理格局,推动购买公共服务运作机制透明化。  相似文献   

7.
田华 《社科纵横》2009,24(10):58-60
基于云南的特殊省情,对云南自治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进行研究,对全国民族自治地方而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价值。增强云南自治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再造”的过程,只有从政府服务理念上进行输入与转变、从绩效导向和政策导向上进行纠正、从政府体制改革上进行创新,才可能从深层次上解决沉病积弊。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10):66-7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推行政府公共服务的时间较短,实践中普遍存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缺少系统规划、社会组织发展不快和评价体系缺失等制约因素。要通过合理划分购买范围、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强化购买合同管理、鼓励多元竞争、培育合格承接主体以及构建监督机制等途径,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中国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地方服务型政府与失地农民问题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在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对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地方政府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来保障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0.
在新公共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探索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以缓解不断膨胀的社会需求、高额的公共服务性开支,以应对“政府失灵”带来的压力,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并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靡全球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中国遭遇了挫折,正承受着批评、质疑甚至否定,我们面临着因噎废食的危险.通过对中国多个领域民营化改革实践的分析,应该得出的核心命题是:政府责任的充分履行是市场化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必要前提,中国市场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转型时期政府责任的严重缺失.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至少应履行四个方面的责任:推行真市场化,摈弃假市场化;提供足额投入以履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责;在市场化中加强监管,做好的监督者和调控者;改善管理,做精明的买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折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发达经济体,正是由于许多城市经历了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岗位流失、劳动力市场两极化、中产阶级萎缩因而人口流失,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催生了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政策倾向。大量城市发展的惨痛教训和个别城市的逆袭经验表明,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得人口者得天下。城市政府通过更好地提供地方公共品吸引潜在的迁移者,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和降低投资成本等整体改善营商环境,保持城市发展活力。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概括出来的特征化事实,对于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条件下,保持制造业稳定和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以及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服务:范围、规模与工具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华 《探求》2005,(1):35-39
由于“公共”一词用语上的模糊性,导致传统意义上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划分不尽合理,并造成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走向片面。本文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理解为政府在物品和服务提供中实际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具体提供物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工具选择。文章在对物品提供的规模、决策机制及工具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而在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和大环境下,公共服务走向市场化则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必须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由此,政府公共服务营销便应运而生。本文从服务营销的视角首先研究了政府的公众顾客理念及其价值,然后分析了政府公共服务营销的SWOT环境和STP战略制定;最后,探讨了政府公共服务营销的7P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建设,对于加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导向标准、价值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标准和公众满意度标准。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原则、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和成本与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10):35-38
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平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目前,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不同步等突出问题。对此,中央政府应强化职责补偿、流域区际政府应强化义务补偿、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自我补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利益表达的新形式,网络舆情一方面为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者,在网络舆情处置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才会不断提高网络执政能力,逐步把网络打造成为人民利益实现的表达平台、政府执政的便民平台、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公正平台。本文对网络舆情影响基层政府形象塑造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理论与案例实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处理两者关系,妥善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提升基层政府形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绩效为目标的预算制度,它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客观需要和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政府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预算支出的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绩效预算在注重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忽视人的主体作用、决策缺乏战略性和民主性等。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弥补这些不足的策略,提出了政府绩效预算应以公民导向为理念、以民主参与为手段、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等治理观点。  相似文献   

19.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长和壮大有其现实和理论背景。相较于对立的、漠视和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中更呈现一种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亚辉 《社科纵横》2013,(10):54-57
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传统的社区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或居委会(村委会)直接提供,这种方式存在供给主体单一、缺乏双向交流、效率低下和不便监管等缺点,已难以适应社区建设需要。而社区社会组织由于其非政治性、非营利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深受居民的青睐,在中国部分地区已初步具备承担一定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对社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