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是否能按照马克思主义本意来理解生产力概念,决定我们是否能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成功。传统教科书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即把生产力理解为一种能力,是不能准确传达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它将产生与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在逻辑上相矛盾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关于生产力概念有二十多个,其内涵大概分两类:"能力说"和"成果说"。传统教科书定义中只体现了"能力说"的内容,而"成果说"的内容没有体现。这不能全面传达马克思本意的生产力概念的含义。由于李斯特、魁奈等与马克思建立的生产力概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即建立生产力概念的目标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马克思本意的生产力概念与李斯特魁奈等的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应该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熊吉陵 《社科纵横》2008,23(5):21-22
社会主义是针对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提出的范畴,其内涵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换言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相应的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传统生产力概念提出质疑。阐述了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对生产力提出的新的要求;并从恩格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命题出发,对生产力概念力求作出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杜淑冰 《探求》2002,(Z1):86
一、正确理解“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就在于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 ,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的 ,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就必须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产力内涵、本质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岩  刘贵富 《学术交流》2005,23(8):127-130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也不同。时至今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彰显,文化生产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哲学、教育、科学技术,但文化生产力属于智力资源,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它是以知识要素凝结成为的潜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要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生产力,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向人的转化;二是向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产力问题和使用生产力概念,都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的。在他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其增长的原因,就已经试图揭示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并且相应地使用了“劳动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资本的生产力”等概念。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使用的生产力概念,无疑是从对这些概念的批判研究和改造充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握这些概念的演变过程,才能理解马克思在生产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社会生产力,既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任务,也是对社会科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社会科学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同社会运作衔接起来,同相关的理工学科衔接起来,扶持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新学科,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生产力;必须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改革社会科学的运作机制,规划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从健全制度、理顺利益机制入手,革除不良风气和不良文风,树立务实研究的负责精神,才能不断产出可操作的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建设和人类进步提供足够的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殷南江 《社科纵横》2010,25(9):25-26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形成和概念内涵、现实依据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冀图对理解和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素瑾 《探求》2002,(Z1):8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高屋建瓴 ,立意深远 ,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是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一、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把“三个代表”扩展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关于“三个代表”的内涵 ,《讲话》从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高度进行了新阐发 ,这是迄今为止对“三个代表”内涵所作的最集中、最系统、最科学的一次概括和论述 ,它较以前的论述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由原先的“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为“代…  相似文献   

12.
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坤 《求是学刊》2003,30(6):47-53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求解。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体现的是"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依附论"、"征服论"、"协同论"三个阶段。以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需要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建立新的语境,解构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传统"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13.
林映雪 《探求》2005,(Z1):91
一、必须科学理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和时代内涵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是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践要求她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又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锡桓 《探求》2003,(4):11-14,3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党的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内涵作出了新的阐述,科学判断了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新方位;确定了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新内容;确立了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新要求;提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新任务;提出了检验党的先进性的实践新标准,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群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着重对劳动能力的构成及其补偿、劳动能力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劳动力产权等问题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了论述。文章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内涵的拓展及其劳动创造价值形式的新变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丁涛 《学习与探索》2015,(1):98-103
李斯特的当代追随者正在汇聚成一股新李斯特主义潮流,对正统经济学发起新一轮的挑战。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归咎于正统经济学的误导,因而应该欢迎新李斯特主义的到来。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对正统经济学的交换价值和比较优势理论开展了颠覆性的批判。它彻底揭开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的虚假面纱,以生产力的质量标准取代了交换价值的数量标准。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实质上就是"国家生产力"理论,新李斯特主义的国家致富新原则就是对李斯特理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以交换价值的数量为目标的盲目增长破坏了国家生产力的整体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呼唤着新李斯特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相琴 《学术交流》2003,23(10):49-53
从人类社会整体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包括用先进生产力改造、提升落后生产力,又包括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前者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后者是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空间、创造条件,二者统一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造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得益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使之不断产生新的飞跃:提出"三个有利于"并作为评价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为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一次飞跃;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提出为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二次飞跃;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阐释为标志,从六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第三次飞跃.新时期以来,三次飞跃的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当前全球范围的经济调整和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为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变化所制约,也反映了新科学技术转化为强大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从中,作者提出资本主义尚有充分活力的观点,认为它通过经济调整和改革,还能使生产关系较好地适合生产力,并使生产力大有发展的余地。最后,作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阐明在此世界性经济调整和改革之际,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作出对我国今后数十年的一段长时期中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学界,尤其是关心生产力经济学这一学科的经济学家大都知道我是我国生产力经济学的倡导者,知道我对生产力的概念的一贯主张。人们知道我国经济学界在生产力的概念问题上有一个生产力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之争。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三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