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晶 《学术交流》2012,(6):64-67
婚姻自从诞生之初,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的结合体,婚姻从古代至现代的演进过程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相互分离和指引过程。伦理性因素作为婚姻固有属性,不断从财产性属性中分离实现独立,并不断地指引婚姻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追求,而财产性因素从家庭所属走向个人所有,进一步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人格独立的双重性契合,推动了婚姻价值向实质性公平迈进。特别是《婚姻法解释》(三),以尊重个人所有权为前提,倡导婚姻财产归属与分配合理性与公平性,逐渐褪去婚姻爱情中的物质追逐,还原人类感情质朴本真色彩,无疑是当下对婚姻家庭价值选择、实现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追求理想的最好指引。  相似文献   

2.
解琳娜  祖舍 《唐都学刊》2010,26(5):57-6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公共生活也给婚姻伦理价值理念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选择,以平等为前提、爱情为基础的家庭婚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世俗化、功利化、政治化等弊端。要处理好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应健全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确立以平等、尊重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伦理价值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秩序,确保不同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平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在美国有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之分.除了依据《宪法》第一条第7款和第二条第2款规定,缔结的条约和协议具有直接适用效力之外,总统依据国会授权缔结的协议中,哪些属于直接适用,哪些属于间接适用,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国会在授权时与总统的协商甚至博弈,最高法院在此问题上的解释等,都是区分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的考量因素.这种立法规定的不确定性和司法解释的主观性使得区分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的标准变得模糊不清,同时也导致美国各级法院在适用条约和援引先例时的不精确性.因此,把握好这些区别以及了解其内在的机理特征,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条约和协议在美国国内的效力与适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夫妻财产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在婚姻立法上的一个突出进步.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立法模式上,它采用限制式约定制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它是意思自治原则在夫妻财产制度中的高度体现.在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实践中,公证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决定着公证质量及公证公信力.在对主体资格、协议形式、签订时间及财产范围等公证形式审查的基础之上,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及法定性的公证实质审查也尤为重要.而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充分、适当地履行法定的公证告知义务及特殊的公证告知义务,则是确保夫妻财产合法权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和完善公证诚信体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潘允康 《浙江学刊》2005,4(6):207-211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冲突.今天,个人主义增长,个人对婚姻的权力和选择被强调,一些人以个人幸福主义的观点对待婚姻,只想享受婚姻家庭权力,不想履行婚姻家庭义务,然而婚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婚姻依然是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现代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玲芬 《社会工作》2009,(10):17-19
随着婚姻暴力发生频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始介入婚姻暴力事件。暴力不仅损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破坏了家庭的安定和谐,而且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由于引发婚姻暴力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各种伦理难题,专业人员要仔细考量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婚姻根据其成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有效婚姻和无效婚姻。无效婚姻即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 (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 )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 ,无效婚姻毕竟是在否定既成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刻板地坚持无效婚姻自始、确定、当然、绝对无效的话 ,就难免使得法律与事实脱节 ,给当事人中的弱者和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婚姻法》适用解释 (二 )虽然对婚姻无效制度的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 ,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也予以了简单考虑 ,但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保护与制裁并重的婚姻无效制度仍是今后婚姻研究和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 ,但他们对爱情的期望更高 ,观念较开化 ,再婚机会更多 ,故在感情危机时会更多地中止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9.
苗霖霖 《唐都学刊》2012,28(2):67-71
北魏公主制度建立于道武帝时期,公主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皇帝在为公主选择驸马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从而使公主的婚姻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民族性、亲属关系的重叠性以及婚姻的不可逆性等特点,也正是如此,才使公主的婚姻对其个人以至于北魏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利 《社科纵横》2010,25(7):147-149
人类学关注本土经验,人类学的的婚姻研究则不可避免地从产生之日便争论不断.但在前人类学阶段,无论中外,人们都已将婚姻当做人类社会的文明制度来看待.摩尔根的婚姻进化说虽成为后来学者批判的对象,其开创者的地位却不容置疑,但其光芒已不如被誉为人类学婚姻研究双塔的后来者那么耀眼:这便是列维-斯特劳斯的"联姻理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单系血统理论".对人类学婚姻研究的反思告诉我们婚姻研究不是简单和抽象的婚姻分析,而是通过对人类学考察到的婚姻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考察研究,并探讨它是如何在当地得到合理化、正统化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婚姻变革的核心内容,婚姻自由不但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提倡,也被青年男女视作躬身实践的目标。从整个民国时期看,京津两市婚姻自由所能普及的范围,只可达于舆论与法规层面,在社会现实中还经常遭遇到重重困难。家长在缔结婚姻中的决定权力以及不容毁约的传统习俗,都是横跨在婚姻自由实施途径中的巨大障碍。以婚姻自由为核心的婚俗变革,在冲突与磨砺中艰难演进。  相似文献   

12.
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科 《社科纵横》2005,20(3):104-105
网络婚姻这一网络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婚姻的条件、程序、本质和存在方式四个角度将网络婚姻与现实婚姻进行比较,并分析目前人们关于网络婚姻的主要态度。从而提出网络婚姻有其存在的条件,人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婚姻。  相似文献   

13.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15.
段江丽 《浙江学刊》2002,(1):104-110
明末世情小说代表作《醒世姻缘传》的主干内容是冤冤相报的婚姻故事 ,这一内容在古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从缘法、情欲、情分三个方面对作品中所描写的“婚姻本相”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其方法和结论对理解整个世情小说中的婚姻观都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锐词     
《东西南北》2014,(9):6-6
3P式婚姻 3P式婚姻是指两女侍一夫或两男一妻的婚姻模式,前者在古代比较常见,后者比较少见。酒井法子与其丈夫的婚姻模式就是3P式婚姻。酒井和高相曾分居,后来与丈夫、丈夫情妇、儿子四个人一起生活。高相一家与友人外出旅行滑浪时,情妇也随行,高相甚至公然到情妇的房间过夜。酒井和高相之间令人不可思议的夫妻关系让人惊讶。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社科纵横》2008,23(4):78-80
商品房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所签订的、对买卖商品房有关事宜进行初步法律确认的一种书面凭证.从法律性质上讲是一种预约,而非购房合同或其从合同,其与意向书、本约不同.若一方违反该协议,则另一方有权诉请法院强制其履行.对于违反认购协议的责任承担,笔者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周泉 《社科纵横》2002,17(5):38-38
文章通过对新《婚姻法》颁布后争议较大的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财产规范的分析 ,从哲学和法学的角度揭示了立法机关对于婚姻主体的思维转向 ,即从强调和保护婚姻向重视和肯定婚姻主体的个体性的方向上转变 ,同时论证了这种思维转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公诉人既要面向法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又要逆向审查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这一双重性的法律监督职责决定了公诉人在审查案件时,应当以超然中立者的地位洞察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缜密厘清侦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查明侦查证据的取得方式、取得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以及现有证据是否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然而,透过“景案”可以发现,这一职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异化,这种异化使得公诉人的支持公诉行为与法律规定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透过“景案”亦可以探知,审查起诉程序要发挥其预期作用,需要公诉人回归依法、审慎、认真审查案件的角色,同时以中立者的超然心态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必定有其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理念,而且,也只有建立在这种价值理念前提下的社会保障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对社会保障进行伦理阐释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保障伦理是指社会保障的道德正当性及其内涵的伦理意蕴和价值归属。对社会保障进行伦理诠释必然要涉及社会保障的伦理基础、伦理追求、伦理价值等方面。研究表明:"人的尊严"是社会保障的伦理基础;正义是社会保障的伦理追求;分配正义是社会保障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