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方地情信息资料的宝库,随着地方年鉴特别是地、县级年鉴的大量出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料,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各级年鉴单位应当积极探索和努力实  相似文献   

2.
年鉴,是翔实、准确记述一方年度综合情况,被公认为地情大全的资料书,也是经过精心编纂、严格审查后出版,被称为最具权威的工具书。因此,年鉴在文字语言使用上,理应极其严格、严谨、严密,不仅符合年鉴体例的各项行文  相似文献   

3.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年度信息之总汇。衡量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关键是看其内涵,即看其是否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料。《江阴年鉴》在编纂实践中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重视增强年鉴信息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多年来年鉴编纂质量保持了稳定。总结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编纂出版地方性综合年鉴,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地方综合年鉴在必备一般年鉴的共同特点外,还必须突出地方特色。笔者就如何突出地方特色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做法。一、在框架设计上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性综合年鉴是一地一年的社会缩影。框架又是地  相似文献   

5.
县级综合年鉴是记载县级行政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年度发展变化,按年度连续出版的综合性、地方性地情工具书,是县域一年的社会缩影,是我国综合年鉴大家族中的基层部分。搞好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发行是整个年鉴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弥渡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的情况不断地出现,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必须顺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本文拟就拓宽征稿渠道,全面反映地情这一主题,结合《咸阳年鉴》的编纂实践,作一些探讨。1.现状与问题。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在中国年鉴奖颁奖大会上的  相似文献   

7.
在各地首轮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后,根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陆续编纂出版发行地方综合性年鉴,对下轮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稳定续志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然而在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年鉴的作用,如何解决年鉴编纂与利用“分离”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分离”之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颇,年鉴编纂与利用脱节,重编纂,轻利用。在“言必谈政绩,行必为政绩”的思想支配下,认为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是硬指标,是看得见拿得出的,而抓年鉴利用…  相似文献   

8.
《高邮年鉴》《高邮年鉴》是由中共高邮市委员会、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高邮市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高邮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创刊于1987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至2008年已连续出版20卷。该年鉴全面记述了高邮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典型。先后创设“体制改革”、“趣闻轶事”等常设篇目和“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等年度特设篇目,彰显了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和自身特色,曾经获得全国年鉴综合评比第一届、  相似文献   

9.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地方综合年鉴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思考》一文,根据其多年从事年鉴编纂工作的实践,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动机、读者对象、市场判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综合年鉴是政府主办的逐年出版的大型刊物。就《宜兴年鉴》来说,参与编写的有140多个单位160多人,汇集了众多人的心血,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地方发展贡献绵力。如果仅作为资料保存,不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那就失去了编纂出版的意义,也违背了编纂者的初衷,严格地说,也浪费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1.
运行机制就是从事年鉴工作的人们为编纂出版年鉴而形成的有规律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可操作的一种运行机能。我们认为,建立科学的年鉴运行机制应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遵循系统论原理。如果我们把年鉴编纂出版作为一个大的运行系统,那么它还由诸多子系统构成。从组织上看,一是决策指挥系统。作为地方综合年鉴,当地党政领导机  相似文献   

12.
年鉴,是翔实、准确记述一方年度综合情况,被公认为地情大全的资料书,也是经过精心编纂、严格审查后出版,被称为最具权威的工具书。因此,年鉴在文字语言使用上,理应极其严格、严谨、严密,不仅符合年鉴体例的各项行文要求,而且合乎国家关于正式出版物的各项行文规定。然而,笔者从长期的年鉴编审实践中发现,一些不规范行文用语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3.
避免资料重复混杂,是地方综合年鉴编写中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实际操作起来,这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由于县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指导把关不力,编纂者缺乏对于年鉴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容易受到某些想当然因素的驱使,因此,县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资料重复混杂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资料性、年度性、检索性共同构成年鉴的基本性质。但资料性是年鉴的第一属性。图片资料作为年鉴资料的一种形式,目前,在年鉴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张家港年鉴》于7月初正式出版,较原来出版周期提前近3个月。承担编纂任务的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公室,在1999版年鉴获得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综合特等奖的基础上,继续博采众家年鉴之长,在缩减篇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编纂年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近20年来,随着国内编纂出版年鉴事业的发展,一批水利专业年鉴也相继创办,《中国水利年鉴》、《治淮汇刊(年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综合年鉴贵在“综合”,这一命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感触,以及进而引发的思考。 一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原先以为,连续编纂出版十几、二十几年的地方综合年鉴,定能为续志编修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是指全面反映某一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年鉴,如《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江阴年鉴》等省(市)地(市、州)县(区、市)年鉴。这主要是就年鉴的分类而言的,与其相对应的是专业(行业)年鉴等。那么,什么是地方综合年鉴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鉴界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对什么是年鉴则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年鉴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而且年鉴在性质、体裁功能、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等方面,与地方志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5):F0004-F0004
东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成立于1985年3月。2001年3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东莞年鉴》编辑部,挂靠地方志办公室,志鉴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职责任务;制定全市修志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全市修志工作;编纂出版《东莞年鉴》;提供地情咨询服务;审定验收志稿;编写地情丛书;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