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大量历史著述产生据19世纪问世的《安多政教史》记述,12到18世纪间,藏族作者编著的史学名著就有二百多部,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有:1285年乌坚岭巴发掘编收《五部遗教》;1322年布顿·仁钦珠编写的《善逝佛教史》,1346年蔡巴·贡噶多杰编写的《红史》;1388年幅幢编写的《西藏王统世系明鉴》;1392-1481年间廓诺·迅鲁伯编写的《青史》;1564年巴卧·祖拉陈哇编著的《贤者喜宴》;1608年多罗那它编写《印度佛教史》;164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编写的《西藏王臣记》;1801年土观·罗桑却吉尼玛编写的《土观·宗派  相似文献   

2.
新红史《新红史》,藏文全称为《王统幻化之钥新红史》,又称《王统幻化之钥》,简称《新红史》。成书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新红史》的作者班钦·索南查巴,全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藏历第八饶迥阳土狗年(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生于泽塘,父名囊巴朗巴。班钦·索南查巴幼  相似文献   

3.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4.
《造像量度经》(sku-gzugs-kyi-tshad-kyi-mtshan-nyid),亦译为《身影量像相》,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丹珠尔·经疏》部第318和(竹央)《方技区恭部》。全文用偈体,共525句。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第一部由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首发式于1995年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本的出版发行十分关心和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帕巴拉·格列朗杰等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6.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史学界很早就开始注意并引用藏文史籍,著名的藏文古籍如《红史》、《青史》、《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记》、《如意宝树史》、《蒙古喇嘛教史》、等等已为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学者所必不可少的史料性著作,在许多地方弥补了汉文、蒙文材料的不足,使当时的历史面貌更为清晰地显露在人们面前。但有一部对研究蒙元时代西藏历史极有  相似文献   

8.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安葬在何处? 关于这个问题有多种传说,但传说终归是难以置信的。据史书藏文《新红史》记载:松赞干布“死于彭域塞莫岗,随后建陵于琼结索达。其间填以稀有之珍宝,称此陵为松赞干布陵,今仍称此名。”《松赞干布遗训》中记载说:松赞干布墓葬于琼结之雅隆顿卡塘,墓名称“红陵”。《松赞干布年谱》中  相似文献   

9.
《修词论著诗镜》是印度一位名叫旦志(一译檀丁)或称执杖者的诗学家所写的一部著作。自从公元十三世纪即藏历第五绕迥丁卯年由匈译师多杰坚参译为藏文后,至今已在藏族地区流行了七个多世纪。在这部著作译为藏文之前不久,萨班大师贡呷坚参在他所著的《智者入门》一书里,已经结合藏文诗写作的需要将该著作中的一部分译为藏文,并做了简要注释。这是否可以认为在西藏原本没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藏文诗呢?不能  相似文献   

10.
前言据藏族流行的传说,藏文是松赞干布(Sron btsan sgam po)的大臣吞弥三布扎(Thon mi Sambho ta)创造的。据说此人还写了藏文的两部基本文法——《三十颂》(Sum ca pa)和《性入法》(rTags Kyi vjug pa)(编者按:原文如此,藏文本意是《音势论》)。藏文使用于七世纪中叶,这已基本上被确认为是事实。可是藏文是否出自吞弥三布扎个人之手,还不能定论。因为吞弥三布扎作为松赞干布的大臣在敦煌文献中不见其  相似文献   

11.
唐代吐蕃的僧相体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唐代吐蕃的相制与吐蕃政教情势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早期,在赞普都松芒保杰(Vdus srong mang po rje公元676—704年在位)族灭论钦陵(mgar khri vbring btsan brod)大相一族(公元699年)之前,吐蕃实施的是独相制。即由一人单独担任大相(blon chen po, blon che),由其实际负责吐蕃政府的运作,大小  相似文献   

12.
1902年,印度人萨罗特·旃陀罗·达斯(Sarat Chandra Das)所编附有部分梵文对译的《藏英词典》,是继1834年匈牙利人亚力山大·乔玛·居鲁斯(Alexander Csoma de K (?)r (?)s)所编《藏英字典》和1881年德国人耶司克(H.A.J (?)schke)所编《藏英词典》之后,一部规模最大的藏文词典。它收词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从一些语文、医药、佛学、历史传记等著作中收集词目,而且还收集了前藏和康、青地区的一些口语词汇。词目一般都作了英文的对译和解说,列举  相似文献   

13.
sog po一词,在藏文史书中出现得较多。张怡荪教授主编的《藏汉大辞典》sog po条说:“名词①蒙古(族人)。②粟特。古藏史中泛指吐蕃西方诸国。如大食粟特,指今伊朗;粟特杜茹迦,指今土耳其。”考诸藏史,sog po一词古代指粟特,后来指蒙古是可以成立的,《藏汉大辞典》的解释既全面又得当。但是,有人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sog po即汉代遫濮、唐代契芯、宋代阻卜之音译,鞑靼之别称,以后则专指蒙古。对sog po的这一种解释,完全排除了sog op在古代藏文史书中泛指吐蕃以西诸国、可以译作粟特的事实。因此,有必要探讨sog op一词在藏文史书中的演变,以弄情楚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4.
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富饶的珞渝地区勇敢的开拓者。据藏文名著《贤者喜宴》、《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珞渝人民即已包括在吐蕃王朝的管辖之内。以后,珞巴族与藏族等兄弟民族交往日益发展。十八、九世纪西藏地方设在墨脱、则拉岗等地的行政机关,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珞渝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一、印度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的论述在现今的《西藏大藏经》中,没有与《正理门论》相当的篇目,而与《入正理论》相当的却有两本,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过。然而这是目前所弄清楚的情况,在数年前是并不确切知道的。1909年,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先生写了一本印度中世纪逻辑学的历史书,其中根据藏译本简要地介绍了陈那的《尼夜耶·布拉尾夏》——梵语音译,意为“入正理”。并指出陈那所撰的《布拉马那·厦斯特拉·布拉尾夏》有藏译本,而且是从玄奘的汉译本移译为藏文的。由于当时很少见到有人以藏译本作为资料进行研究和论述,所以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其中与汉译本不同之处都原封不动地保持下  相似文献   

16.
《根本中论无畏疏》(Mlamadhyamaka-vrtti-akutobhay,),根椐传统藏文资料,比如布顿·仁钦竹的《善逝教法史》是龙树的“自疏”,藏文大藏经所收存的该论译跋上也说是龙树所著。汉译文献中也有些隐约的记录,说龙树“造《无畏疏》十万颂,于《无畏》中出《中论》也”。但是国际上不少学者已经指出,该论是否为龙树所造,仍有不少疑点。比如该论第二十品《观邪见  相似文献   

17.
自藏文文法问世以来,历代藏文语言学家对藏文结构助词的研究进展不大,对结构助词vbrelsgra的研究也不例外。公元六五三年图弥三菩札的《文法之根本》(symrtags kyi rtsaba),一八九一年色多的《色多文法》(gsertog sumrtags),一九○一年央坚初拜多吉的《三十颂简释》(sumcupavi snyingpo legsbshad ljonpavi dbongpo),对vbrelsgra都未作归类分析。一八六六年夏迦格龙达玛巴札的《司都文法》(vgrelpa situvi zhallung),将vbrelsgra分为两类,即依者与所依(rten dang brenpa),干与支(yanlag dang yanlagcan);一九八○年才旦  相似文献   

18.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记年》第45条载:“及至马年(公元694年)……噶尔·达古为Sog[po]所擒”。此处Sog一词,美籍华人学者李方桂于1957年撰文,比定为“粟特”。之后,美籍华人学者张琨、匈牙利藏学家乌瑞、日本学者森安孝夫等,  相似文献   

19.
甘丹寺,全称卓山甘丹囊巴杰维林,位于拉萨以东四十公里处,为杰宗喀巴·洛桑扎巴于公元1409年所创建。该寺为黄教首寺。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于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公元1357年)在朵麦东部的宗喀地区(青海湟中)诞生,父名塔尔卡切·鲁朋格,母名星萨阿却。宗喀巴三岁时,从法主噶玛巴·瑞维多吉受居士戒,取名贡噶宁布。七岁时出家,  相似文献   

20.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黄得莲萨班·贡嘎坚赞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佛祖。他一生除从事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外,还写下了许多关于佛学、伦理学、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当首推《萨迦格言》(以下简称《格言》)。《格言》不同于萨班的其他佛学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