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自“趋同”思想于4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极力用“趋同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补充、发展了“趋同论”,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流派很多,而且彼此互有差异。英国肯特大学学者库马在《社会的巨变: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把“趋同论”划分为三大类七个派别:(1)所有社  相似文献   

2.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趋同论     
本文的目的在于批判趋同论.这一理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消极面是主要的,它使人们不能认清世界经济发展的势态.趋同论是廷柏根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它的基本观点是:正在产生一种脱离共产主义经济和自由经济(即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极对立面的运动,每种制度都吸收另一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追踪英、法两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变迁过程,揭示了风险管理任务对不同法系间国家责任发展趋势的共同影响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在风险社会中,现代行政法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红灯论”、“绿灯论”之间的狭隘对立,正在走向融合乃至趋同.域外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国家责任扩大化,实质上起到风险分散的作用,把少数人承受的风险后果转为由国家和社会共同分担.  相似文献   

5.
曹正汉 《社会》2023,(5):22-55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一种著名的改革理论,即在郡县制的框架内引入封建制的自治原则,形成“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混合体制。对于这种混合体制论的意义,当代学者通常把它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或者视为地方分权论或“地方自治论”,认为其目的是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实现平衡。本文的观点是,顾炎武的混合体制论不只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也不只是地方分权论,还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关系的理论,特别是处理“一统”与“治理”之矛盾的理论,其中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统一而治殊”。本文的目的是论证这种观点,并进一步探讨“统一而治殊”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来源及其实现机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6.
于波涛 《学术交流》2005,(5):173-176
广告伴随营销而产生,又自成系统。根据市场营销的演变,可以将营销环境划分为“产品功能导向”、“产品品质趋同”和“产品品牌形象趋同”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产生了“独特销售主张”、“品牌形象”和“广告定位”三种广告创意策略理论。透视营销环境与广告理论的互动发展过程,不难看出,营销环境客观性、差异性、相关性、动态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创意的不确定性。广告创意的核心价值,在于长久地实现销售及利润。达到这一理想境界,一个完美的创意策略应把握利益点、个性化、忠诚度、感染力和回味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进步理论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作用的产物。本文以科学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史为线索,着重论述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和“制度结构改革论”。并通过分析和借鉴其中的科学成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利用  相似文献   

8.
段秀芳 《探求》2004,(2):26-29
一直以来,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领域,认为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制度是否合乎道德原则。本文则从社会决策论这一外在于伦理学的崭新视角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加以剖析,认为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实际上可分为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制度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第二、制度是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平衡的唯一有效方式,即社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阐明社会决策论可以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与现实立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中大”之路──全国首家外贸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的回顾与思考(上)钟山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财产制度和法律制度,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一直到本世纪80年代,这一文明的成果才在一些地区的少数企业中非规范化地被“试行”,...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及其演变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斗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扼杀、演变社会主义战略的一部分及其理念前提 ,近一个世纪以来 ,合乎逻辑地经过了七个基本阶段或七种形态 ,即对立论、趋同论、趋异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社会主义国家在应对过程中 ,既有成功 ,也有落入陷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一种是西方社会的“冲突论”,另一种是日本社会的“改造论”,第三种则是中国社会(或者说华人社会)的“融合论”。三种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在不同的社会中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冲突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冲突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化进程是冲突的、不协调的。现代化的进程将抵制传统家庭文化,并使传统家庭走向淡化和解体。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科特·帕森斯在谈到家庭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家庭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解组过程。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     
趋同论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理论,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必然要相互接近,建立一个社会性质相同的混合社会,"趋同"一词是从生物学中借用的,原表示有生命的有机体由于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而在其结构中形成相同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趋同"论的根据是工艺学决定论的方法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发展是直接由不以生产关系性质为转移的科学与技术来决定的.它的拥护者们断言,似乎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工业社会"的建立,这种社会有两种模式——"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这种社会的特征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且还没有对抗的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现  相似文献   

13.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对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演进的考察表明,日本早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卫生政策时代”,城市住房问题开始发韧,卫生问题尤其严重;中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公共政策时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取得较大进步,住房问题总体维持、但又有所改善;晚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社会政策时代”,由于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日本最终基本上解决了城市住房问题,虽然迄今它也面临与其政策模式相关的一些不足。日本个案表明,城市化既带来城市住房问题又推动其解决,并且住房政策干预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嵌入,因而同时支持了“趋同论”和“求异论”观点。日本经验对当前中国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看 ,新自由主义经济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当时的市场巨人推出了一套“新贸易规则”,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化、私有化、货币坚挺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球贸易在一个世界警察的指挥棒下和一种前所未闻的集权制统治下运行。这种新自由主义论将资本主义视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制度1995年 ,法国《外交世界》主编 I.卡莫奈针对“自由经济”提出了一种新看法 ,将自由经济思想称之为“独一无二的思想”,由此引发了法国从政府首脑到科研人员乃至大中学生的一场全国性的论战 ,一种“批判思想”应运而生。法国人普遍认为 ,“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以解释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机制的“权力衍生论”。作者认为,在放权让利的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制度安排发生了变化,新的制度安排不但为公共权力继续以再分配权力的形式在阶层分化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基础,还为公共权力衍生成权力精英的“寻租能力”并以与再分配权力不同的机制对阶层分化产生影响提供了条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市场能力也在阶层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和市场能力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基于此论的关于收入分配的研究假设,得到了2003年取自武汉的抽样调查资料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权力衍生论比“权力转移论”和“权力持续论”都能更好地解释当前中国社会的精英循环/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执行法》将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确立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但是,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无论是词义还是执行主体及在执行措施上,都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以“二战”时期德国法学家施米特的“国家至上论”为起点的.在国家至上的宪政理念下,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重心必然是“对秩序的强烈追求和对公共利益的强烈关怀”.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设计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划分过程中缺少了民主、平等与公正的理念,该制度的设计只是引入了司法公正的外壳、名义或形式,并未引入司法公正的实质内容.中国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应建立一种多层面的执行体系,包括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由法院采用刑罚手段予以执行和公民信用体系公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一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二因素论”,即生产力只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所概括和反映的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生产力。“三因素论。比“二因素论”前进了一大步,它反映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三因素论,同“二因素论”一样,也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而它所反映的也只能是抽象的或可能的现实生产力。“三因素论”虽然表明人们运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具有其作用的对象和被吸收的载体,可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工具和劳动…  相似文献   

18.
贾东海  李华 《社科纵横》2006,21(6):166-166
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授权,由马福元先生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民族出版社,北京,2005年4月版)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的坚实力作。一、这部文集作者收入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教、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论述和能查阅的全部文章。全书共分十二部分。(一)马恩“论阿拉伯;”(二)马恩“论伊斯兰教;”(三)马恩“论穆斯林;”(四)马恩“论叙利亚;”(五)马恩“论埃及;”(六)马恩“论阿尔及利亚”;(七)马恩“论摩洛哥;”(八…  相似文献   

19.
“神明”一词渊源已久,清代叶燮的《原诗》集中运用了“神明”一语.叶燮关于“神明”的论述贯穿其诗歌发生论、创作论和风格论,凸显了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其诗歌发生论主张“穷尽此心之神明”;其诗法论强调“神明之法”;其师古论以“得其神理”为纲;其诗歌风格论以“变化神妙”为主脑.叶燮诗论围绕“神明”而展开,不囿于俗见,熔铸古昔而自成一家,显得比较通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支柱常修泽在《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上发表题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三大理论支柱》一文,指出理论支柱之一是资源配置“换体”论。作者在分析资源配置方式时使用了“体”和“用”这两个范畴,认为在新的经济体制模型中,从体用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