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三家联合举办的"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9日至11日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围绕陈乐素先生的生平、学术,与会专家共提交了11篇文章。陈先生哲嗣陈智超教授以《励耘学谱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21—23日,第六届"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文学评论》编辑部和《文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大会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列耀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文艺学学科负责人蒋述卓教授代表暨南大学致欢迎辞,并转达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资深教授饶芃子先生的贺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15-16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转型中国与中国多民族文学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等17所大学及科研机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姚新勇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陆大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列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文日焕、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额尔敦白音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4.
陈垣先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棠下区石头乡人。1880年11月12日,生于新会;1971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九十一岁。陈垣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70余年,任大学校长47年,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桃李满天下。陈垣先生又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代史学宗师,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宗教史、文献学、蒙元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贡献尤为突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0年,陈垣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暨南大学曾与广东省历史学会联合在暨南大学举行报告会,以资纪念。当时的大会,由著名历史学家、暨大历史系主任朱杰勤教授主持,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长子、暨大历史系陈乐素教授做了报告,阐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12日,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学术会议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6日至28日,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14-15日,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和费因·基德兰德(Finn Kydland)、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8.
3月26日~2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香港作家联会、世界华文文学联会(香港)、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张瑞德1996年1月18~20日,由暨南大学发起并举办的“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宋史研究,开始于20世纪.陈乐素教授便是最早从事宋史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之一.本文简略介绍丁陈教授的生平大略,缕述了陈教授在宋代政治史、文献学、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贡献,分析了他的治学特点与育人方法,指出陈乐素教授堪称是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2000年是陈教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为祭.  相似文献   

12.
龙榆生(1902~1966)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长期任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教授、系主任,他以深厚的学养和卓著的成就与当时众多的名师大家一起燃起了暨南国学之薪火。为缅怀龙榆生先生的业绩,承传前辈学者的学术传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理论,2003年1月18日至21日,暨南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韶关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龙榆生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邓乔彬教授和《文学遗产》编辑部陶文鹏研究员主持,来自境内外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着龙榆生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诸问题展开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史学会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5日~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 98名新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锋等在大会上作了学  相似文献   

14.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2,(1):250-251
本刊讯2011年12月10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广告名师高峰论坛在粤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广告教育专家对"数字营销时代广告专业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当代中国广告实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学术阐述。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金海教授提出,中国要把广告研究从"广告本体"推进到广告产业研究,注  相似文献   

15.
<正> “岭南学术论坛”之十于2004年6月26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期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区域合作与广东发展新思路”,围绕“泛珠三角” 区域合作探讨广东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承办。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学术单位的专家、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生共约50人齐聚一堂,共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广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暨南学人     
张其凡 教授张其凡 ,1 949年 8月出生于重庆。 1 97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1 978年 9月 ,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 ,师从著名宋史专家陈乐素教授 ,1 981年毕业 ,获史学硕士学位 ,旋即到暨南大学历史系工作。 1 984年 1 0月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古籍研究所 )成立后即到该所工作。先后任副所长、所长。 1 988晋升副教授 ,1 994年晋升教授 ,1 99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二十多年来 ,一直致力于宋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教学 ,迄今已刊论著愈 2 0 0万字。主要专著有《赵普评传》、《五代禁军初探》、《宋初政治探研》、《宋太宗》、《张…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文化挑战——记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97年学术研讨会刘介民1997年10月25日,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在暨南大学中文系会议室召开了题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学会名誉会长饶子教授、胡经之教授,学会会长、暨大副校长蒋述...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我国近现代史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垣教授诞辰 1 2 0周年 ,2 0 0 0年 1 1月 2 7~ 30日 ,由暨南大学、江门市委、新会市委、五邑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江门召开 ,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香港、澳门及内地学者共 40多位 ,提交论文 30余篇。与会代表围绕着陈垣教授学术思想与成就等问题展开讨论。一宗教史研究是陈垣教授开拓的新的学术领域。中国史学在陈垣以前几乎没有完善的宗教史 ,在本世纪初 ,陈垣广泛涉猎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宗教 ,包括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火礻天教、犹太教等 ,研究它们在中国社会发展史或特定…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苏东史研究会、暨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苏东史研究会2002年年会于11月24-28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俄改革比较研究:回顾与展望”,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与大学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的报告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就如何通过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向我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本刊历史编辑组于今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学术专访》。为了更广泛地反映广东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又陆续走访了中山大学的陈锡祺教授和胡守为、黄重言副教授;暨南大学的朱杰勤、陈乐素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关履权教授等。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我们特别强烈地感受到这些老一辈的历史学家们热忱拥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呼吁,认为这是史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他们又异口同声地要求为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他们呼吁有关领导要认真地把这方面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下面发表的是这次采访的记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