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治水方面的专家。在波荡起伏的宦海生涯中,治水思想与实践一直伴随着他。林则徐治水遗留的遗物遗迹为研究他的治水思想与治水实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注重其遗物遗迹的归纳整理,无疑将是研究林则徐致力于治水、修水、用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治水     
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与经历以及他对江河水利的治理方策,从而为后世治理水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林则徐入仕为官四十余载,他提倡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脍炙人口,他从政生涯的廉政故事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减轻民瘼,他在江苏为官时,积极兴修水利,主持完成了浏河、白茆河的疏浚等一系列工程。在兴修水利中,林则徐广开门路,带头捐资,筹集经费。他讲求实际,事必躬亲,极其认真,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5.
海瑞为官清廉,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包括刚正不阿精神、为官清廉的精神、当官为民的精神、执法如山的精神。海瑞精神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一生为官 ,宦海沉浮。他在江苏任职前后达七年之久 ,在他任内 ,江苏几乎无年不灾 ,无灾不烈。本文仅以道光三年 (1 82 3年 )、道光十一年 (1 831年 )、道光十三年 (1 833年 )水灾、道光十五年 (1 835年 )旱灾及风灾、道光十六年 (1 836 )年蝗虫过境为例 ,考察林则徐在江苏任上面对灾情是如何将“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思想贯穿于勘灾、报灾、赈灾、防灾的具体实践中的 ,进而分析他的灾赈特点及其影响。他的灾赈措施一方面保证了清王朝的社会稳定和赋税来源 ,一方面挽救了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 ,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处理灾荒的经验教训更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辱和挫折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探索的年代。林则徐开创反殖民侵略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到孙中山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林则徐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国之重臣,先乎品行。一代名相王鼎,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他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整饬盐政,惠商利民;提携贤士,捍卫民族利益。因此,他被同僚誉为纯臣,王鼎身上的这些为官精神和品德,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辙是北宋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关心社会民生。其治水思想主要表现为重视民生与民力,注重治水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又认为治水事关国防安全与社会稳定。苏辙的释道信仰使他注重现实而不脱离实际,从而深深地影响其治水思想;而他的儒学思想更是他重视民生与民力的思想源头。其治水思想具有爱民、求真、实践的精神,有利于维护北宋政府的统治,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列宁格勒大学学报(历史)》1991年第2卷第4期发表了俄罗斯海参崴国立远东大学傅乐吉副博士的署名文章,对由我校与广东省社科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全面介绍。文章在介绍会议提交的重要论文时,突出介绍了我校历史系陈锡祺、陈胜粦两位教授的论文,其中写道:“这次研讨会筹委会的主任、受人尊敬的陈锡祺教授(中山大学)提交的《林则俆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评价了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从1959年起,他领导了一个编辑林则徐著作作文集的小组,五卷本的林则徐遗著的出版,多亏这个史学家小组的工作。研讨会的与会者这项工作都予以满意的评价。”“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陈胜粦教授——他在很多方面做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琦善(约1790年-1854年),清末满洲正黄旗人。袭侯爵,官至大学士。19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诬谄力主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 琦善到达广州后,革除林则徐等人职务,撤消主战派苦心经营的海岸防线,遣散水勇。他对英国人低三下四,屈膝奉承,乃至秘密和英国在华商务总监义律擅自议订《穿鼻条约》(又作《川鼻条约》)。该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慑于人民群众的抵制和主战派的不满,琦善不敢在条约上  相似文献   

13.
亨利是个移民,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因为身材矮小,相貌平凡,讲话又带浓厚的乡下口音,所以他很瞧不起自己,后来连普通工作都不敢去应聘。30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工作,也没有成家,他甚至想过轻生。  相似文献   

14.
在广州禁烟运动中,具结斗争是林则徐与英国侵略者斗争的重要方面。这一斗争贯穿于禁烟运动的始终,起落反复,尖锐复杂。具结斗争充分显示了林则徐坚定的反侵略爱国主义精神,也集中地体现了林则徐的斗争策略思想。对此进行研究,肯定这一斗争的积极意义,分析林则徐在这一斗争中的策略得失及其原因,对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林则徐乃至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无疑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熊希龄致力于治水达三十余年,对东北、江苏、湖南、顺直等地水患治理都有深入的研究,从事治水规划时间之长,提出治水方案之多,为近代罕见。他总结中国古代治水经验,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治水理论和思想,并具有可行性。他躬亲实践,领导顺直五河水患治理达十余年,其治标工程、治本工程颇有劳绩。但由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运不昌,熊希龄的治水宏愿与才华未能充分施展。  相似文献   

16.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17.
京娟 《山西老年》2012,(2):14-15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工作上他是个“拼命三郎”,永远有一种“亮剑”精神。自2006年12月上任以来,他带领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辛勤耕耘与开拓,五年多的时间,太原市的老干部工作取得了诸多创新与突破.老干部工作和队伍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外籍人特别是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对他的评价,再现了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历史地位、影响及其经世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作为历史人物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林则徐历史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他一生活动的主线和全部思想的核心,是他爱国斗争实践的产物和指南。它继古代爱国主义传统之精华,开近代爱国主义精神之先河,是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界标。它丰富多彩,自成体系,个性鲜明,影响深远,具有一贯性、坚定性、人民性和预见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周鸣贵 《老友》2013,(6):6-8
真情无价,民心至尊。时隔了那么多年,李豆罗这位退休在家的"平民市长",依然被人们念叨和记挂着,因为南昌这座城市所绽放出来的盛世光华与勃勃生机,与他高品质做人、低格调为官、严要求办事的精神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