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卫平 《社区》2001,(9):27-27
一位17岁的少年因偷窃别人一部手机面临着被起诉,悔恨中他接到检察院一份“社会服务令”,要求他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了,检察院根据他的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生活中。这份让这位少年燃起生活希望的“社会服务令”是我国内地第一份“社会服务令”,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发出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0,(3):56-56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死于1934年一次偶然的煤气中毒。丁文江生前曾对胡适之先生说,他的祖先均不足50岁去世。1935年,丁将满50岁,他恐怕自己过不了这一关,所以事先写好遗嘱,寄存在一个朋友家中。果然,这一年丁先生勘测湘桂铁路去了衡阳,结果死于衡阳旅馆中。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这一“巧合”,能证明“生死有命”、“在劫难逃”吗?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4.
幽默三则     
《老友》2011,(12):44-45
再来一瓶 朋友的弟弟高考进考场做一题.需写“恩惠”两字。可是“惠”字他不会写,左思右想无果。突然他大喜!考试时带一瓶饮料进考场,瓶盖内大多有“谢谢惠顾”字样,此“惠”和“恩惠”的“惠”同一字。于是他假装喝水,拧开瓶盖,只见盖内赫然印着“再来一瓶”。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史上一位功绩显著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的实践为我们后人举办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关于“特殊教育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和“特殊儿童教育”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纵观陈鹤琴的特殊儿童教育思想并加以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将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论郑板桥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板桥“适天”“全性”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审美趣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他欣赏自然美,也不排斥时态美,却不主张人为地制造畸态美。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推崇“沉着痛快”的艺术风格,却又兼容司空图的韵味说;在书画方面,他主张脱尽时习;提倡清新自然、简约平淡的作品。他在评论别人作品时常以“乱”为赞词,自己在创作中也常常追求“乱”,从审美的意义上说,这种“乱”,实际就是“活”。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市民力量和市民意识又一次抬头的重要时期,他和同时期的曹雪芹、戴震们一起,不同程度地要求个性解放,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惠州市有个搬运工,他靠模仿“歌神”张学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克隆”明星之一。但是,随着模仿明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很快就“腻”了他的模仿,毫无“市场”的他又沦落成了搬运工。可他心底的明星梦并没有就此破灭,他在卧薪尝胆,试图闯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我国早期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最初信奉西方功利主义,到佛学,再到儒学;不管是哪一种选择,他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认为儒家和佛教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人世问所面对的困惑和苦难,在生命的终极关怀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援佛人儒”是可能的,是行得通的。梁漱溟是徘徊在“佛”“儒”之间的智者,他的文化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色彩,但归根结底,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主体仍是儒家的。本文试图对粱漱溟的文化思想进行一个简单梳理,主要包括其人其思想,而侧重点则在于他对“儒”“佛”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林学专家赵博光教授又一次踏上南京飞往宁夏的航班,长距离的空中飞行,对他来说是真正的“享受”,飞翔在辽阔的西部上空,他看到了机翼下的荒漠已经一大片一大片地长出了绿草,长势之旺盛,色彩之翠绿,连天接云。舷窗前他笑了,因为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许多荒漠开始种长出了这种被称为“苦豆草”的草,这种草对防沙固沙特别有效,草长沙退,绿意盎然。他又笑了,因为是他发掘了用“苦豆草”治理荒漠的充分可能性,然而,他与“苦豆草”结缘,是因为他的爱情,“苦豆草”是他的爱情草。哲人说,一个人的爱情就是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人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心理描写的方法,即“心理隐笔描写”,该方法的特点是“自明”在前,“他知”在后,具有可以形成悬念、引发联想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豆豆.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我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他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被誉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粟奕,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是上海青年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也是一名戏剧导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权发展话语分析:以“他是同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他是同志”这一话语的语义变化,剖析我国自五四运动至今的人权发展状况,阐明话语与社会情境的关系。“他是同志”的语义从“他是革命党人”、一般称呼语、“他是‘非敌人’”到多义共存(包括“他是同性恋者”)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四个历史阶段人权状况从谋取、改善、践踏到全方位促进和保障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这一话语对于社会实践领域的积极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陵 《金陵瞭望》2008,(11):40-42
他既是我国第一个现代水利科学试验研究机构(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又是我国第一所现代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科大学的首席水工教授和中央大学水利系的创立者。他为水利事业奋斗近70个春秋,有“中国水利学之父”的美誉,曾荣获“大禹奖章”、“一等宝光水利奖童”。  相似文献   

15.
黄文山是我国“五四”前后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对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一方面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和出版刊物,翻译国外的无政府主义著作,另一方面发表阐释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论著,提出“建设的无政府主义”,多方阐释“无政府共产主义”概念,对无政府主义的“暗杀”与“暴动”进行合理性解释。他自始至终坚信无政府主义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多有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17.
计算圆周率的数值,曾是古代数学发展的一种量度。祖冲之(公元429-500)计算的π值精确到小数第六位,并给出π的分数值355/113(现也称“祖率”)。对于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这一精妙结果,古今中外莫不叹服。从刘徽到祖冲之,他们研究圆周率的思想、方法和成果,体现出我国古代数学所达到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之达到,是与祖冲之那“搜炼古今”、“莫不揆量”、“咸加核验”、决不“虚推古人”的科学精神分不开的,是与他艰苦卓绝的劳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分不开的。可惜祖冲之的《缀术》一书已失传,希望有朝一日能失而复得,使人们能直接了解他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严复的译名创新陆道夫严复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他试图通过翻译“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给中国,成为我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自1897年首...  相似文献   

19.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首先是以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在“五四”新文坛上的。他一登上文坛,便与文学期刊发生密切联系,并直接主编过文学期刊。编辑文学期刊是他早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期刊活动的拓荒者之一,为我国现代文学期刊。、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期刊活动的开始1916年,ZI岁的沈雁冰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他早期的期刊活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他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他推动了新时期行政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两手抓”的行政管理思路和方法,创造了“一国两制”这一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