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行漫记>是一部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的新闻著作,同时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它推进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现代中共党史学诞生的象征性著作;开辟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方法,影响美国中国学形成了注重现实社会功能的重大特点.它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中国观,让西方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革命摇篮.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的创立者美国远东学会产生于美国东方学会,而后者是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大本营.尽管都是对华研究,但汉学和中国学的性质完全不同.两个学术团体、两种学术研究在后来者的发端期必会爆发激烈的冲突.以美国东方学会和远东学会为切入点,对美国中国学发端史进行研究,既包括了对初期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又涵盖了对美国汉学的深入梳理,同时也能体现美国对华研究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 1998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美国问题研究的文章为统计、分析对象 ,讨论了中国美国学的发展 ,成就与问题 ,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与美国学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有趣的时代"。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似乎深陷难以摆脱的泥潭,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对哲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即对哲学的"核心"与"边缘"的划分。与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哲学院系受到冷遇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哲学在如宗教学系、历史系、东亚学系等其他院系方兴未艾,这意味着我们的中国哲学研究失去了哲学家们解读文本及观点的独特哲学方法与工具,从而使中国哲学研究难以健康、蓬勃地发展。同时,这种情况又为中国哲学研究带来了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相对自由去做那些主流哲学界无法做的事情,即开展新的比较研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对过去百年来西方哲学界不曾关注过的广泛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国汉学界的诸位相关学者基于美学视域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予以了独到而深入的考察。其中,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等批评家的相应小说批评实践展现出从优美美学、浪漫美学、颓废美学、怪诞美学到抒情美学的审美范式与标准的转向,进而不仅从不同视角印证了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轨迹,而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其所涉及的小说文本的诸种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欧洲的当代中国研究并不是从传统汉学中自然发展而来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古典研究仍然占据欧洲汉学的主导地位,很少有人关注现、当代中国研究。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大学的汉学院系和研究所才开始设置现、当代中国研究教职。如今,当代中国研究的力量越来越强,许多大学的古典研究则处于守势。回顾欧洲中国学的发展,可辨识出清晰的三代。  相似文献   

7.
8.
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 ,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 2 0世纪 ,美国后来居上。 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 ,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 ;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 ,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 ,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9.
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适化;以西方经验,或是以建立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思考、解释、评判、预测、规范中国社会;西方中心范式的学理渊源主要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赫尔德、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非洲文化研究是中国非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对非洲文化的研究稳步向前推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介绍到研究、从具体文化学科到总体思考的发展轨迹。但客观地讲,中国对非洲文化的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是十分落后的,只是到了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著名美国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的著作《治理中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本书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水平。本书无论从方法论、资料运用,还是分析角度上看,都对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了写作本书,李侃如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访问了上至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民众,最后完成本书。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论述当代中国的教科书"。1月18日,本刊特约记者张弘在京对李侃如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的中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中国学发轫于 2 0世纪 60年代、发展于 70年代、兴盛于 80年代、繁荣于90年代。其间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的交互影响贯穿始终 ,对中国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0年代美国学术界热衷于确立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 ,积极参与学术、政策、文化教育和美中关系的讨论。 70年代标志着中国研究的细分化 ,学者的目的性更强、更明确 ,参与设立全国性组织 ,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文化的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80年代中国学在美国大学机构化与学科化 ,而这一进程却是以中国学学者从公共事业和政策部门的淡出为代价。9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专业化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解玉峰 《学术研究》2007,(9):141-145
二战以前,中国学(汉学)研究主要为经史百家之学,其研究方法也以经典文献的研读为主,民俗学、人类学的研究尚不多见,这在中国戏剧研究领域更是如此。二战以来,以美国汉学为主导的中国学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民俗学、人类学等角度入手研究中国戏剧或中国文化,这种尝试不但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使传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资料得以发现和珍视,而且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中国戏剧或中国文化。但任何研究方法或视角都有其局限,民俗学或人类学研究也有其相应的适域,如果将中国戏剧乃至中国文化完全纳入民俗学或人类学的研究框架之中,狭隘和曲解或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4.
褚艳红 《社会科学》2020,(9):181-191
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是美国多学科理论方法培育出的跨学科研究。美国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理论的潜通暗合形塑并推动了美国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及其演进。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探讨党的妇女发展策略,及其赋权妇女和民族建设的运动对妇女发展起到的助推作用。美国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是其观察中国的重要切入口,需从研究范式和话语概念层面认识美国研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从历史文化层面理解中美学术阐释中国妇女运动的路径差异,从事实层面辨析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研究的各种视角。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论给予了当代中国文论以重要的影响--从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到充满忧世情怀的"文化评论",都开阔了中国评论界的新视野.另一方面,中国评论界在兼收并蓄美国文论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并不唯新是从,而是立足本土的现实关怀.这是中国当代文论追求超越境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美国汉学源于欧洲汉学传统,虽然没有深厚的根源,却在1950年之后发展出自身注重文本解读、资料和理论阐发的特点.一部分华裔学者将这种美国汉学的特点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对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研究造成了冲击.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与美国汉学在学术中立、如何对待传统、现代性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了错位,需要我们对其中的得失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当下世界汉学研究的“重镇”,其汉学领域作为现代汉学的源起与中心,不仅学术机构颇多,而且知名学者辈出。目前,该国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业已从20世纪中叶曾隶属于地区研究的边缘研究,逐渐转变并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立定位的专业领域,进而成为海外“中国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显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辑刊》2007,(4):165-171
随着世界近代体系的形成,西方学界普遍兴起运用民族国家等概念和地方性经验来分析社会构成和历史发展特色。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汉学界提出了"中国中心观",反对以往的"欧洲中心论",尝试进入中国的细部,从而使区域史、地方史研究开始流行。从比较文化的视角来看,普世性原则与文化相对论一直是纠缠不清的两极,而海外汉学始终不得不在这两极间寻求危险的平衡,毕竟西方的理论框架进入中国研究中既有它可资借鉴之处,又可能会产生隔靴搔痒、挂一漏万的尴尬。"学术地缘化研究"现象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利弊得失,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研究的复杂性并促使我们对引进海外汉学成果时的态度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20.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