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的理论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很大程度上围绕文化财产的“文化性”和“财产性”展开,由此在文化财产返还问题上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的理论之争。正确理解文化财产返还争议中的理论之争,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财产“文化性”的一面,承认文化财产与特定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其次,合法规范的文化财产流转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恰当地界定流转的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必须探讨新的途径;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构不适应,必须加快提高和调整;教育资源不足,必须积极开发民办教育资源,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综合创新”作为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一种探寻,是指融合中西文化之优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共产竞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开辟,既是“文化综合创新”的结果,更是“文化综合创新”的进一步体现.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首先,从文化视野上要重视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双重影响;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要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并存;最后,从文化交流上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4.
《瑶族传统文化》一书反映出瑶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瑶族应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抛弃落后、消极的文化,尽快接受当代可持续发展观,才能赶上时代潮流,快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文化融凝作用;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国家在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6.
湘西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社区组织,如湘西的瞿氏家族是一个规模适中的土家族家族。从瞿氏家族结构的现状来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 必须因势利导, 趋利避弊,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概念,文化现代化作为它的内在动力要素,对传统民族文化既有冲击和对抗的一面,又有对其进行文化创新和整合、构建新型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面;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客观条件,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本文对重塑这种新型民族文化体系的途径、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普遍意义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物态形象, 也是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作者提出, 世纪之交抢救民族文物, 国家要有专项拨款, 全国要有规划, 并将收集文物与民族调查结合; 要做好民族文物的鉴定和应用; 同时还必须做好民族文物干部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都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是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另一个是民族的精神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的烙印。这里面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还有另一面,即由历史长期积聚、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优秀民族特质——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亚洲东方延续几千年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今天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时,不能不注重研究、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就强调过“民族的精神发展”。譬如德国人曾经强调过“日尔曼精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它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化。接受非本土的社会文化是会产生融合成本的。而民族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是最佳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国企业要扬长避短,用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学科,其本体认知和学科范畴属于新的研究领域。"翻译文学"是承载着异质文化特征,是植根于本土文化语境的文学形态学。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批评性研究,提出"翻译文学"研究已基本形成学界普遍承认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模式,但也存在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文化背景的介绍,指出文化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提出建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现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提高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分关注其经济效益,忽略了它的社会文化效益,从而给民族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对民族旅游本身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以及实现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4.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8—2016年评选出了第一至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竞争榜有进有出,共性叠彩,个性夺目。为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对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总体发展战略、基本发展理念、典型发展举措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并以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为发展参照系,提出推进中国文化企业发展升级、竞争升位的若干举措:在主体上,民营、国有共进;在手段上,内容、平台联动;在要素上,资源、品牌互促;在路径上,制度、机制配套;在动力上,内力、外力协同;在成效上,重点、小微齐抓。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民族存亡和战争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上的主要诉求。文学“大众化”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形式焦虑,在抗战的复杂境遇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民族形式”论争就是这种焦虑的集中表达。论争寄托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形式”的不同想象,解放区的“大众化”运动中,“民族形式”被创造出来,赋予了具体的形态。尽管这些形态,不可能实现“民族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但是却在社会政治动员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是彝族人民最崇敬的一位英雄祖先,他的故事及史诗遍布全国彝族地区。收集整理并开发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对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西部彝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从出版文献书籍、创制旅游文化商品、建设旅游文化景点、制作影视文化及计算机网络开发等多方面去实施。这样就能使这一宝贵的彝族文化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并将为彝族地区带来很好的民族文化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18.
高校即是信息与智能集聚地,又是青年群体承负着民族未来发展的学习之地,在民族文化传承创造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中负有历史使命。践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引入高等美术教育的过程是认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精华与深层价值的过程,对改革高等美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地区的民歌、舞蹈、器乐、戏剧、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与湘西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从横向维度看,这些音乐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从纵向维度看,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为此,湘西民族民间音乐可为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构建了贵州旅游的拟态环境,由于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从结构化向非结构化转变,引发了贵州旅游形象的争论:从神奇贵州到国家公园省,从文化千岛到多彩贵州。多彩贵州在多方的争论与博弈中脱颖而出,其关键便在于它是贵州旅游拟态环境的最佳表述。本文诠释拟态环境与多彩贵州旅游形象,通过旅游标示物的传播和旅游拟态景观的塑造,更好更快地推进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