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强调国家间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有观念而非物质力量决定的。共有观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角色和身份,而角色和身份又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世界形势和国际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深刻认知,是建构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重要基础。这种身份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建设强大的海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自我与他者的认同或排斥都具有安全效应,认同将带来安全和团结,而排斥则带来威胁和不稳定。自我与他者的安全效应揭示了身份对于安全研究的重要意义。反映在国际社会中,从静态的观点来看,国家身份尤其是国家的文化身份很好地解释了国际安全结构的构成;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国家身份变动尤其是大国的身份变动将引起国际安全结构的变迁。就中国而言,新中国国家身份的三次选择对东亚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形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在未来的国家身份选择上应尽量符合世界期待,选择'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国家身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国际体系发生变化之后,中国国际身份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经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探讨21世纪中国国际身份定位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作为兴起中的大国,应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传统文化,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为中国外交的未来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诸如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负责任大国”不仅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也成为中国自身的政策目标。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议题之一。面对全体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负责任大国必须肩负起保护人民的责任。爱国主义既是对负责任大国的考验,也是人民对负责任大国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种分析框架:问题领域模式、联系战略模式和权力结构模式,当代中国的四种主要国家身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地区大国、崛起中的大国——的关系是:理论上,它们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现实中,在某些情况下,某一种或几种国家身份比其他几种身份相对更重要,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后者,但后者对前者具有反作用力;总体而言,各国家身份同等重要,各身份间的作用力基本相同;这些相互联系的国家身份相互作用,当各种国家身份为互补关系时,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它们相互冲突时,某一种或几种国家身份就会掠夺其他国家身份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孙勇胜  孙敬鑫 《东方论坛》2008,(6):112-117,126
中美两国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但两国的大国形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现代身份方面,中国是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美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战略选择方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美国在追求霸权;在国际贡献方面,中国力争做负责任的大国而美国坚持霸权领导。稳步发展、爱好和平、团结合作、开放进取、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进一步塑造大国形象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探讨新一届中国政府外交理念的切入点。审视"新型大国关系"论述在中国外交话语中的发展进程,即历史地剖析"新型"、"大国"和"关系"的含义,那么中国外交新理念中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共同发展"。在"新型"意义上,主要是降低不同国家制度对国家间关系建构的负面作用;在"大国"含义上,中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大国",而是一个通过融入开放性世界经济,从而不断取得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关系"层面上,中国持续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国际社会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要以推进"共同发展"这一外交新理念为方向和指引。  相似文献   

9.
印度主要从全球背景、地区层面和自身利益三个层次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是否加入存在争议,对倡议存有质疑。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与其对当前世界格局的认知、对自身国际地位的判断与预期、对华外交思维模式以及对中国大国追求的复杂心理等有密切关系。这是由其国家理想、外交传统和中美印三国的绝对地位和相对地位决定的,难以通过中国的外交行为改变。因此更宜深刻理解印度的外交思维与模式,切实有效改善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扩大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如何正确的定义国际话语权、运用有效途径获得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的主动权,是中国在建构责任大国身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界关注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听懂中国的话语,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与责任大国身份相适应的话语权,这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是由变化着的合法性原则构成的,而合法性的核心原则涉及国际社会合法成员和合适行为愿意受约束的责任问题。这种受约束的义务来自于国家的成员地位。除了成员国的一般责任外,国际社会还存在着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才能承担的特殊责任。特殊责任的分配往往涉及其他国家的认可,这种认可赋予了大国角色以合法性,并使其享有一定范围的特权和责任。同时,特殊责任的分配也是一种独特的合法性实践,它大致是围绕各国主权平等和大国特权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虽然特殊责任的分配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它基本上按照合法性原则的要求确定。大国特殊责任的分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平等原则与物质力量分配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以更好地维持国际秩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2.
温特建构主义关于结构与施动者关系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互动的逻辑.无论在全球层次还是地区层次,结构与施动者的相互建构关系对于建立稳定的世界和地区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东亚,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复兴进程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国际政治逻辑的现实,即发展和壮大的中国已经可以左右东亚地区发展进程,同时中国也被变化着的东亚地区结构现实所深深影响.大国政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而作为大国的中国在东亚的国家身份和利益建构对于维护本地区和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北极安全事关北极自身、北极地区和国际社会乃至全球的安全。推动北极安全治理机制的优化,迫切需要相关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承担起各自务实的责任,以维护北极的长期安全。基于嵌入理论的责任嵌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积极将自身责任嵌入北极安全治理议程中,立足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北极安全嵌入状态,逐步实现责任的认知性嵌入、议题性嵌入与制度性嵌入,科学选择中国参与北极安全治理的观念路径、行动路径和未来路径。合理界定中国的北极安全与发展权益,有效承担和履行中国维护北极安全的国家责任,与其他国家携手营造一个真正稳定与开放的北极安全局面。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是近年来中国外交一个最响亮的关键词,是中国基于对国家和平崛起的终极目标及世界政治发展大势的清晰把握而提出的国际战略主张。一个发展的大国需要世界理想。和谐世界理念着眼于构建国家间良性的战略互动,是对中国崛起后不确定性的解惑释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中国正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确立了明确方向。揆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历程,宜将可敬中国形象理解为负责任大国形象。负责任具有多维内涵,与中国传统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责任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紧密相连。塑造与传播负责任的可敬中国形象意义深远,是消融美西方社会各种意识形态敌意、化解中西方负责任逻辑龃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塑造与传播可敬中国形象,需要有机结合自塑与他塑的方式、战略与策略的理念、行动与言说的渠道、理论与故事的内容、民族与世界的价值、技术与艺术的手段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负责任大国,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将自身角色定义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坚持“两个结合”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和历史自觉,同时更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并依据自身实力担当大国责任和回应国际社会期待的切实表现。新时代中国切实践行这一角色,集中体现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及提出并践行亚洲新安全观、核安全观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身份概念为依据,对中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对外援助进行阐释:建国后最初的三十年,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出于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属于第三世界,以及服务于反殖反霸、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发展来考虑;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对外援助则是出于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来考虑;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主要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来考虑对外援助。在未来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应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把责任和利益相结合,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资源战略和软权力等角度进行更加细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花勇 《国际论坛》2012,(5):49-52,80,81
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改变着全球治理的主体结构和治理方式。充分认识崛起中的新兴大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大重点。本文以身份认同为切入口,从内容和争议两个维度来分析新兴大国的集体身份。研究发现新兴大国的集体身份认同低。为此,提出以遵循交往理性的商谈行为来建构新兴大国的集体身份。中国在新兴大国集体身份的构建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牛津大学著名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从他所谓“人类关系模式”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元主义正义理论。他将人类关系分为三个基本模式:团结性社群、工具性联合体与公民身份。在这三种关系模式中,分别存在着三种对应的社会正义原则:需要原则、应得原则和平等原则。这些原则一起确定了如何把利益和损失分配给社会成员,实现了这些原则的社会就是一个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