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张免除严重负债国债务的意见正在得势。免除债务有可能制造“道德风险”对贷款资助的发展项目和计划运用业绩标准 ,把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和计划中止并免除其债务 ,有助于降低这一风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禁止有关援助机构在从免除债务受益的国家中从事这些以及相类似的项目和计划。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的文章《“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在本刊 2 0 0 0年第 1期上刊出后 ,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响。作者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要问题 ,在此集中作答 ,并对如何改进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涉及对一些重要理论概念的理解 ,这些概念包括近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革命”、宋代江南的农业变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经济史上的技术进步及其与经济变化的关系等 ;第二类则主要是经济史研究中各种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 ,这些方法包括历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其他学科的方法 ,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 ,史学家只有敞开胸怀 ,努力向其他学科学习 ,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才能使历史学在今天所面临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最近在武昌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分期问题。有的同志同意现有的通史和专史的划分方法,即将1957年以前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1957年以后划分为“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1976—1983)。这种分期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教课书中关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沿革的分期大致相似,主要是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划分方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七卷本)除了战争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国“公私”这一思想史上的问题 ,海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 ,题目是“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1] 在这篇论文中 ,我从宏观上讨论了中国哲学中“公私”观念的基本意义及其演变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是“‘私’的抬头及其合理化倾向” ,我简要地考察了明清之际作为与“公”相对的“私”是如何被自觉并被合理化的。作为结论性的东西 ,最后我指出了中国“公私之辨”存在的问题及其克服的途径 ,强调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公私关系” ,就需要划定“公私”的界限 ,因为“大公无私”就容易成为其反面的“大私无公…  相似文献   

5.
论北宋的钱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钱荒的问题,关系到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是研究北宋经济史、货币史的重要环节。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问题提出一管之见,以期得到指正。 北宋钱荒形成的原因 (一)商品贸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量骤增,使钱币呈现不足,是钱荒形成的主要原因。 北宋商业性都市的繁荣,新兴商品贸易集散地——镇的兴起,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显著发展,而宋政府在全国各地遍设商税务(场)和茶、盐、酒、商税的收入超过两税的收入,则表明了北宋商品贸易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内容提要“新经济史革命”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辉煌历程。这场“革命”更新了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引入了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这场“革命”带来的启示有三:()经济学研究离不开经济史的验证,(2)经济史研究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3)研究经济史首先是怎样去认识它和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7.
李秀辉  韦森 《学术月刊》2023,(11):63-72
货币制度史基本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从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中理解其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为当前货币制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货币制度史研究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制度,货币制度史应融入经济史研究之中,经济史分析的“韦伯—波兰尼—芬利”方法传统有助于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实质,波兰尼对社会整合三种方式的划分为理解各时期货币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框架。这决定了货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意味着不同的货币职能有着独立的起源,货币的起源也有多种可能,它深刻影响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信用是理解货币等级和货币制度的重要视角,三种社会整合方式中存在着复杂的信用关系,影响甚至决定了货币制度的发展,如何解决过量债务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是不同时代货币制度都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也是货币制度史研究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儒家思想传统下的公私概念为中心,着重讨论儒家公私概念在人伦维度上的含义。研究比较了儒家与法家思想脉络下公私概念的不同语义,进而区分出儒家公私概念在人伦层次上的双重内涵:第一,公私概念经历了从经验的“君-臣”关系到抽象的“尊-卑”秩序的演变,后者成为建构儒家关系伦理的基本原则;第二,人伦性的“私”,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伦理,也构成了儒家相当重要的“公”的内容。传统儒家所强调的“公”的价值,在人伦层次的理解维度上,恰恰体现为对孝悌忠信等所谓“私人的道德”的践行。由此,本文也对社会学经典概念“差序格局”背后的社会伦理含义进行了思想史溯源式理解。  相似文献   

9.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94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大陆举行的以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商品经济、商业与外贸、土地与人口及粮食、农业和手工业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又受到空前重视,多项区域经济史课题被列为“六五”、“七五”时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但关于这种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价值、方法论、研究区域的划分、区域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还缺少较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主要有铜钱、铁钱、纸币和白银四种形态。其中铜钱是流通领域中主要的法定货币,因而宋人有关钱荒的议论,大多是以铜钱匮乏为内容,似乎钱荒是由于流通中铜钱的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史载,太宗初年“铜钱已竭”,真宗时理财大臣仍以“钱货未多”为患,至北宋中后期,钱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万商束手……人情窘迫,谓之钱荒”,“今都内之藏,  相似文献   

11.
<正> 自六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从事张謇与南通的研究,八十年代又开始从事苏州商会档案的整理与苏州商会史的研究,这些工作都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本文结合“南通模式”问题,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如果不认真通盘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就很难为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这是大家都能同意且已多次说过的道理.但是,还有一层道理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理解与重视.这就是说,如果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俗称之为“解剖麻雀”)在区域经济史中寻求若干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也可以对中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物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面广,牵涉的因素多,能够反映出较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对物价的研究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北宋物价的变动,已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是关于物价变动的原因尚没有人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拟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3.
宋代以前体用范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之一。它是标志形体、形质、实体及其功能作用、属性,本体及其现象,根本原则(原理)及其具体应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哲学范畴。“体”和“用”这对范畴,在北宋以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一演变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充满着辩证法的时代精神。揭示宋代以前“体用”范畴的  相似文献   

14.
梁方仲先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蜚声国内外。梁方仲先生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是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关切。他本来学的是经济学,1952年转到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前,他也一直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但他选择了明代财政经济史作为研究园地,是由于他很早就认识到,要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必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入手,而田赋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近代田赋制度是从明代一条鞭法开始的,所以他希望能从明代一条鞭法切入,形成对中国近代经济诸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的概念在中国和日本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从共同体的“公”到政治领域的“公”(中国的“公”和日本的“公”的语源)在中国,公私的概念是怎么成立的呢,其语源不是很清楚。以现存的资料来推测,例如《诗经·国风·幽风·七月》的“为公子裘”“言私其,献于公”;“跻彼公堂”就是有关公私的词,有关共同体和共同体首长的即为“公”,与其相对的即为“私”。我认为在上古时代的一般概念是以共同体关系为背景的公私区别。顺带的说一下在青铜器上刻的金文里没有“私”字的用例,只有“公”字首称,这就是说在周朝以前至少在氏族首长的尊称上使用过“公”这个字。据中国的“公”…  相似文献   

16.
一经过了一年多来的整风运动,我更深深地体会到: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必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毛主席的著作,是研究五四以来社会经济变化的一把钥匙。在各个革命时期,毛主席都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指出了中国革命最正确的道路。所以,研究现代经济史,首先,必须深入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在整风运动以前,我虽然也认识现代经济史的重要性,但是对这方面,还没有投入主要的力量。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安排在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以前的阶段。在思想上,我还以为这样已经是厚近代了。可是等到学习了陈伯达同志关于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报告,才认识到我所厚的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7.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副教授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省文史研究馆、省革委参事室、省博物馆、市博物馆、《学术研究》编辑部的部分明清经济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及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座谈有关明清经济史的研究问题。韦副教授在座谈会上回顾了解放以来我国对于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明清经济史研究的动态。会上,同志们认为,今后,广东应该加强对明清时期广东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对外贸易问题、工商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私关系作为影响中国历史的全局性问题,历来备受重视。过去的研究既承续传统思想史辨析抽象语义的诠释路径,又深受早期近代论等范式的制导,注重揭示明清公私关系及其连带问题的突破表征或传统制约。但过去常将公私观念孤立于人与社会历史的互动之外,不自觉地以西方标准裁量明清时期的公私问题,造成了对“公共领域”等理论的错位性理解。其实传统公私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重塑,并在原理性构建上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故需重新深入传统公私观的思维结构与历史情境,思考其再造的复杂过程与内在机制;同时应把握公私同构的辩证关系,并在中外比较的视角下探寻公私观念对中国政治和社会运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农业是古罗马奴隶社会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而共和时代罗马的“国内史可以明显地归结为小土地所有制同大土地所有制的斗争”。因此,诚如马克思所说:“只要对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稍微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地产的历史构成罗马共和国的秘史。”很明显,要研究罗马史必研究其经济史,而欲研究其经济史又必先研究其农业和土地制度史。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年以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傅筑夫这个名字,自一九八○年以来,人们相继读到了傅筑夫的《中国经济史论丛》(上、下集,三联书店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七卷本已出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版),《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已被教育部定为大专院校文科教材)和《中国经济史资料——秦汉三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此外,还有些散见的论文。仅三年多的时间,傅筑夫的宏论共出版约三百万字,真叫人目不暇顾。于是,这个名字在学术界声誉鹊起,从他那新鲜的思想,流畅的白话文来看,很难想象他竟早已过了“古稀之年”,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曾任北京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