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1655年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在北京创建了天主教东堂.自此,东堂成为北京葡萄牙传教士的主要传教基地,他们在这里培养了许多葡萄牙传教士,并且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东堂在葡萄牙传教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葡萄牙传教士得以在中国继续打开传教局面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是基督教宣教活动最典型的区域之一,这与清末民初基督教传教士在少数民族中的成功宣教活动有关。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是基督教传教士在西南宣教活动的典型个案,作为基督教循道公会著名传教士之一,他在川滇黔边的苗族地区,积极创制苗族文字、开办教会学校并为苗民伸张正义,使得其传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传教士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记述,将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介绍给西方,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中国文化观.认为传教士中国文化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传教士个人、组织、国籍及传教目的、传教活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在华二十七年的传教活动,揭示了以南怀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是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工具.并尽心竭力为西方殖民主义服务的活动实质。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来华是在西方欧美国家海外传教运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背景下展开的。新教和天主教的一些传教士相继来到郑州,通过建教堂、开医院、设学校等方式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要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教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时郑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9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教会大学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成因有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志愿传教运动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外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传教士从事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传教士为中心、建立传教机构管理和资助下的教会、雇佣本地助手从事传教活动的旧模式被否定,建立自立和本色化教会的新理论逐渐形成.这种由西方传教理论家和来华传教士发展起来的理论,主张中国教会应走向自养、自治、自传之路,建立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的本色教会.在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来华传教士通过教会合一运动、向中国教会移交传教事业等行动,将新的传教理论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基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宣教活动的成功,基督教传教士将福音的传教对象指向了云南回族。当时的云南回族曾积极地回应了基督教传教士,其中著名经师马联元的回应之作《辨理明证语录》较为典型。《辨理明证语录》一书影响了云南和全国的回族社会,也影响了基督教传教士。  相似文献   

10.
1861年烟台开埠,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早期在烟台的活动就是讲经布道、传播福音、发展教徒,虽然有教育活动,但或者是个别传教士的副业,或者是纯粹宗教活动的补充,因此遭到人民的冷漠和排斥,传教士不得不改变传教方式。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入华的外国传教士有俄国东正教团、西方的天主教各派,同为基督教,但是他们在华传教的结果却相去甚远。清代前期天主教各派既在中国人中间发展了基督徒,又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俄国东正教团在发展教徒方面没有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说,其贡献只限于汉学研究。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入华传教的目的、方式、活动范围与规划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南蒙古教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教会的成功在于其传教方法的得当。教会的传教活动,产生了大体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地方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真宗大谷派从 1873年到 194 5年期间 ,以“布教”为名 ,行侵略之实 ,在中国大肆进行侵略性和殖民性的活动 ,并且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密切配合。大谷派初期的在华势力仅限于上海一地 ,实行“追教” ,专为日侨服务。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的逐步膨胀 ,其所谓的布教活动也深入中国内地 ,到“九·一八”事变前 ,已经在中国建立了 4个教区。抗日战争时期 ,大谷派一面在东北开展“移民追教” ,为伪“满洲国”效劳 ;一面乘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 ,在侵华日军的刺刀保护下 ,在日占区遍设布教所 ,实行战争协力 ,其在华教势也达到最大。近代大谷派在华的侵略性宗教活动成为中日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教案频发,究其根底,乃因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的多重面目,形成了对中国固有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冲击。在冲击与反弹的模式中,中西文化的冲突构成了教案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亦因类型繁多,不仅有占主体地位的汉族文化,也有各种形态的少数族群文化,从而使中西文化的冲突也呈现出各异的形态和内涵。在早期基督教传入安多藏区的过程中,两种宗教因基本教义、信仰体系和传教形式的不同,在相互的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两种同样对社会具有强制性干预色彩的宗教的冲突。藏传佛教对基督教的排斥,既是一种宗教文化对外来文化形态的排异反应,也存在现实利益的考虑。1899年发生的保安教案,清晰地展现了宣道会在保安堡传教的努力与隆务寺对传教士的不满与敌视,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驱逐传教士的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版事业的国家之一,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变迁中,中国的出版业是以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而出版业转型无疑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体系传入中国,大批的西方传教士随着本国的入侵者来到中国传教。为了配合传教事业,传教士引进了近代的印刷技术与设备,这就是中国传统出版业近代化转型和变革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先生曾先后在燕京和齐鲁两个教会大学任教十多年,这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当初,顾颉刚为了发展学术不得已而选择了研究条件较好的教会大学,但他的学术思想又与教会大学的学术取向发生了矛盾,最终不得不离开。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后,为了扩大传教效果采取了多种传教方法,主要有中心开花式、教职人员本土化、巡回传教、聚会讲道以及行医传教等模式。但由于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强大排斥力的影响,传教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